纸短情长——《傅雷家书》: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纸短情长——《傅雷家书》:先为⼈,次为艺术家,再为⾳乐家,终为钢琴家
星期五⽂艺:2020年最后的⼏天,当地时间12⽉28⽇钢琴家傅聪在英国去世。这个消息⽴即传到了⼤洋彼岸的中国,占据了热搜,并引起了撕裂般的讨论。有⼈说为什么要对⼀个英国⼈这么关⼼,他换了国籍就不再是中国⼈,为什么要怀念他?有⼈则认为我们不要关⼼国籍,傅聪是华夏⼦孙,是中国伟⼤翻译家傅雷的⼉⼦,是受着中国⽂化熏陶⾛出来的世界级钢琴家,我们应该给予尊重。这样撕裂的讨论在⽹上轰轰烈烈,不过到现在已经消失匿迹了。⽹络就是⼀个容易失忆的地⽅,在热闹的话题,⼀周之后也会消失。⽽这篇⽂章,算是“马后炮”,在热点过去之后,我们坐下来去看看《傅雷家书》吧。
来⾃⽹络
⼀、傅雷和傅聪:传统的⽂化中的⽗与⼦
傅雷曾经被允许给在海外留学的⼉⼦傅聪邮寄三本书,他选择的⼀本是《世说新语》。其实深思这本书是有深意的。在当时那个时期,荒诞的年代⽤特殊的⽅式保全⾃⾝也是⼀种⽆奈之举。魏晋⼈⼠的酗酒、癫狂和吃药都是⼀种妄图解脱的⽅式,他们为了保全⾃⼰的⽓节和⾃⾝的⽣命,也只能如此。嵇康可以傲然蔑视死亡,阮籍不能。毕竟嵇康吃药欲化仙,阮籍喝酒要避世。
来⾃⽹络
傅雷夫妻在那个年代,他们响应号召投⾝在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之中,⼀种知识分⼦的理想让他们忘记了历史中曾经的惨痛教训。当反右倾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时,当傅雷被扣上帽⼦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不太明⽩究竟发⽣了什么。鲁迅是清醒的,张爱
玲是清醒,所以鲁迅⼀直和左翼作家保持距离,所以张爱玲进⾏了⼀个惊⼼动魄的逃离。
傅雷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的⽓节,他保持着“⼠”的精神。“⽣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古诗⼗九⾸》的名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太⼦萧统所编纂的《萧统⽂选》中的选篇⽬。傅聪说,这是傅雷最喜欢的诗句,他总是忧国忧民,为⼈类的命运担忧。其实,这就是中国“⼠”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通过《傅雷家书》传递给了他的⼉⼦。我们从这本家书中,其实看不到什么教育⽅法,是⼀个传统的⽗亲对⼉⼦的
加油站站长竞聘稿⼀系列的要求。橄榄油的品牌
《傅雷家书》是从 1954 到1966 年的12 年间传递的信件,记录傅雷夫妇与其⼦傅聪和傅敏的⽣活。傅敏在2016 年再版后记
中讲道:
连锁加盟美容院⽗母的家信不是为了发表⽽创作,只是普通的家信,写在纸上的家常话。1981 年我将这些家信辑集成书,公之于众,是为了纪念⾃⼰的⽗母,寄托我们的哀思。
当我们看到这本出版的家书时,其实也明⽩了傅雷夫妇选择⾃杀的决绝,彷佛看到了嵇康在⽣前弹完⼀曲《⼴陵散》的悲壮。
傅聪,是在傅雷中西⽂化交融的家庭教育中长⼤的。傅聪的根是中国⽂化,⽽他能够接纳西⽅⽂化并且融会贯通。他是艺术家,他,是⼗个⼿指在⿊⽩键盘是飞舞的钢琴诗⼈。他能够⽤⾳乐征服各种肤⾊的⼈。这些成就不是靠运⽓,⽽是靠的⼀点⼀滴的积累。⽂化上的,艺术上的甚⾄是⽣活经历上
的。很多⼈不明⽩,他为何改换国籍,如果不带偏见去发掘那段历史,其实你就会明⽩,有的时候,某些时期对艺术家、对⽂学家来说⽣存太艰难了。
⼆、《傅雷家书》:从⼈格教育到⽂化教育
我们翻开《傅雷家书》可以看出傅雷是⼀个严苛的⼈。你能从《傅雷家书》中看到⼀个严⽗的形象,他不断给⼉⼦灌输做⼈的原则,艺术修养的⽅法。⾐⾷住⾏样样都要求傅聪做到君⼦之风,事⽆巨细都替傅聪想得周全。傅聪很坦率地说,他以为⽗亲过于严格、慎微。幸亏他⼀半像⽗亲,另⼀半像母亲,他从母亲那⾥继承了宽容、乐天的品格。
傅雷对于傅聪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在中西⽂化的结合上。东⽅和西⽅的⽂化在表⾯上千差万别,内⾥上却有着⼀些联系。傅雷曾经形容东⽅⼈的⼈格:⽐起近代的西⽅⼈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因此更⾃然、更健康……亲切、熨帖、温厚、惆怅、凄凉,⽽⼜对⼈⽣常带哲学意味极浓的深思默想;爱⼈⽣,恋念⼈⽣⽽⼜随时准备飘然远⾏,⾼蹈,洒脱,遗世独⽴,解脱⼀切等等的表现,岂不是我们汉晋六朝唐宋以来的⽂学中屡见不鲜的吗?(1961.2.6)
傅聪在练习-图⽚来⾃⽹络
不仅仅在⼈格教育上,⽂化教育上傅雷也是处处类⽐。⽐如曾经他在信件中和⼉⼦傅聪探讨⽩居易与⾳乐弹奏技巧:
上星期我替恩德讲《长恨歌》与《琵琶⾏》,觉得⼤有妙处。⽩居易对⾳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必定改⽤仄声。《琵琶⾏》中‘⼤弦嘈嘈’‘⼩弦切切’⼀段,好⽐Staccato(断⾳),像琵琶的声⾳极切;⽽‘此时⽆声胜有声’的⼏句,等于⼀个长的 pause(休⽌);‘银瓶……⽔浆迸’两句,⼜是突然的 attack( 明确起⾳ ),声势雄壮。”(1954.2.28)
三、傅雷:我⼀⽣做事,总是第⼀坦⽩,第⼆坦⽩,第三还是坦⽩…
家庭教育对于⼀个⼈来说⾄关重要。⽗母的⼈格在⽆形之中影响着孩⼦的做⼈。傅雷这样⼀个严⽗,当然更是在做⼈⽅⾯要求更是严苛。
(⼀)做⼈要诚挚
留学贷款
冰糖雪梨止咳是蒸好还是煮好傅雷曾经在《家书》中说:“我⼀⽣做事,总是第⼀坦⽩,第⼆坦⽩,第三还是坦⽩……得拿出勇⽓来⾯对事实,⽤最正⼤光明的态度来应付。”(1955.5.11)他不仅仅是停留在⼤道理上,其实他本⾝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傅雷是⼀个柔弱⽂⼈,可是当在那个特殊时期,他翻译的书不能出版,依然不低头。
他的诚挚不仅仅是对⼈,更是对得起良⼼。甄嬛传主题曲
⽣活中,他要求孩⼦们“有礼有节,同时秉持正直、刚强的道德规范。”(1960.12.31)这就像是儒家中“礼”的思想,在道德规
范⽅⾯⼀直有着“约束”。
图⽚来⾃⽹络
(⼆)家国情怀
其实,当⽹络掀起批判傅聪的热潮时,那些⼈没有去看傅聪的报道,也没有去看傅雷的经历,更没有看这本《傅雷家书》。如果说论家国情怀,傅雷做到了。当然傅聪依然做到了。他引导孩⼦在中国⽂化的浸润下长⼤,但是不局限于⼀种思想,做到了⽴⾜中国,放眼世界。
傅聪远赴波兰深造时,他提醒道:要战战兢兢,不负国⼈对你期望。”1954.3.24)。当傅聪代表中国参加肖邦⾳乐⼤赛获奖的时候,他告诫⼉⼦:“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
觉。”(1955.3.20)
图⽚来⾃⽹络
可能对于⽗母的教导,⼤多数孩⼦都是当时不理解,过后多年才知其⽤⼼良苦。傅聪曾经在1965年写
道: “我⼀天⽐⼀天体会到⼩时候爸爸说的‘第⼀做⼈,第⼆做艺术家,再为⾳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是做⼈的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之⼼’。其实我⾃⼰认为尽管⽤到做⼈上⾯难些,常常
上当,我也宁可如此。”(1965.5.18)做⼈要有⾚⼦之⼼,这是傅雷给⼉⼦最好的引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