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生最大价值
创造人生最大价值
——记全国星火计划标兵、全国优秀企业家、精通集团董事长黎泽盛
作者    李京东
创造人生最大价值”是黎泽盛先生坚守的格言。初看时,似乎很易懂,
可当你深究时,特别是了解了黎泽盛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业的艰辛历程,你
会领悟到这句话蕴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内涵。
的确,10 年来,黎泽盛董事长自始至终都按照创造人生最大价值的目
标管理企业,介入市场,像疏导流水那样,调动和激发员工的智慧与创新能力,
以及处理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产品与顾客的关系。提炼出“坚韧不拨、
以诚取信、追求品质、回报社会、造福人类”的企业经营理念,引领着精通向
前行进,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人生烙印
北流地处桂东南,毗邻广东西部,是我国大西南通往粤港澳地区的桥梁和
纽带,是粤港澳经济进入中西部的桥头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重镇,不仅
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在 14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各
朝都在此设立县、郡,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来商贸活跃,素有
小佛山”“金北流”之称。
北流还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有史可考,从晋代的道学代表人
——葛洪于沟漏洞修炼起,开始盛行道学”,一代又一代相传至今。同时,
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会齐北流,为她注入了丰富而新鲜的各族文化,形成
了北流独特的多层次、宽视角的文化积淀。无疑,这一切的有机结合,构成了
北流天、地、人的和合之气,它注定要孕育出时代的俊杰,如“文有一代才子
李昭仿,武有名将李明瑞”等。
黎泽盛生于斯长于斯,决定了黎泽盛也是一位坚忍不拔、追求卓越、不同
凡响的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黎泽盛出生于北流隆盛镇中和村,在兄弟中排行第
三。时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经济最困难时期。在这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出生的黎
平面设计实习报告泽盛,注定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整个童年、少年时期,是在贫困与艰
难中度过,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年代,目睹了时期的种种怪现状。
因家景贫寒,黎泽盛八岁就跟随在乡兽医站工作的父亲学阉猪阉鸡到十一
岁,之后一边读书一边参加生产队劳动。在高中读书期间,由于家里人口多,
父母亲收入少,有时一天只有一小盅饭还得分两餐吃。有个家里较富有的同学
1
见他饿得可怜,便每餐多打一盅给黎泽盛。后来黎泽盛有钱了,曾经给过他 60
万元作为报答。黎泽盛回忆说,在隆盛读高中时,到圩上见到有人摆江湖,也大年初一吃什么最吉利
开始有了一点生意意识,他设法从同学那里回收米、黄豆等拿到圩镇上卖。当
时已能赚到些钱了,不仅为家里减轻了负担,还买了一块手表戴。
ui是什么
1979 中国木门10大品牌年高中毕业后,在北流荔枝场做过工,1980 年,到了北流水利设备厂
当工人。
在北流设备厂工作时,每个月三十二元工资根本无法养家活口。黎泽盛做
了不久,就辞职出来跑了一年江湖。黎泽盛回忆说,当时在高州那里,骗了人
家一千多元钱。后来我想,人家没了这些钱,可能会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君
子爱财,应取之有道,我生活再贫困,也不能要这黑心钱。于是他骑着单车,
花了一天的时间到那个人把钱还给了人家。黎泽盛想到跑江湖大多都是那些
坑坑骗骗的东西,之后就坚决不再做这行当了。
黎泽盛回忆,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兄弟四人在老家门口盖一间小铺,准备
在那卖咸鱼、车衣,修电筒、修喷雾气、修单车等,挣点生活费。可是房子还
没盖瓦,在一个晚上,由当时的村干部指使,以遮挡其水田为由,一大帮人在
半夜三更时分,全部把黎家还未建成的铺子捣毁了。黎家人出来拦阻,还被他
们打伤了。到镇里去告状,赢了,他们不赔也不理。
这件事情促使黎泽盛发奋立志:他们推掉了我的铺,我就往隆盛镇发展,
他们如果推掉隆盛的,就往北流街,不能在北流,就去南宁,南宁不行就往北
京!怀着这个信念,黎泽盛兄弟就这样从山村里走出来了。那时,他们卖掉了
家里唯一的一头母猪,共得一百三十八元,留出三十元钱放家作养家用,带着
一百零八元来到北流县城开始了奋斗之路。
1984 年,当黎家兄弟有了一点积累,买了一辆班车跑客运,跑北流经中和
村到沙垌镇的路线。走这条路线之后,所有原来推毁黎家铺子的那些人搭乘车
终身医疗保险子时,黎家兄弟从来不收他们的车费。黎泽盛认为,冤冤相报何时了,就当他
们是我的贵人了。以恩报怨,感激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往事不勘回首,就是这样,在饥一顿饱一顿困境中慢慢长大的黎泽盛,总
怀着感恩的心对往事进行理性的思辩,认识到个人的荣辱在特殊年代中是非常
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在顺境中拼搏,努力改变处境,创
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潜心创业
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没错,用在黎泽盛几兄弟身上再
贴切不过了。为了养家糊口,大哥黎红过早的参加了劳动,白天挣工分晚上还
要被迫偷偷摸摸的做些手工活为一家人贴补生计。
受大哥黎红的影响,高中毕业的黎泽盛,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初创业时,
借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春风,不断探索。黎泽盛搞过种养,
2
成为养猪专业户是他当时的想法;他跑过江湖,为众阉鸡补镬,走街串户为
众理发,卖自已研制的畜用中草药,唱过戏,还学会了家电维修。
就是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景况下,也并没有能改变黎泽盛喜爱读书的习惯,
不能说他是个爱书如命的人,但好书爱不释手,他常常读到深夜,全然忘记了
疲乏。当然,他也是个懂读书的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自己该向何处去?久而久之,书上的养份养成了他善于思索和明辩是非的优良
品格,而且明晰了他今后的发展方向。
回忆起十多年来自己的经历,特别是那些年在外谋生遭受的歧视和不平,
他觉得道家说的无为”、“不争”、“谦退”、“柔弱正与自己的性格相
通,人生无常,时势多变,只有顺应自然,抓住机遇,不断进取,才会逐步踏
上自己多年寻的那条大道,创造辉煌的业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黎泽盛几兄弟来到了北流县里,与北流县科委一起合
办了北流县第二兽药厂,从此开始正式进军兽药行业。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四
关于大自然的诗句兄弟被迫与县科委分离,开始各自闯江湖。此时的黎泽盛回到老家隆盛镇,在
镇上租房子开店,从事兽药研制批发,为众阉鸡阉猪,自学兽医知识,他结
合中草药知识,为养殖户的家畜家禽开处方,往往,有时一天可开几
十个处方。那时众还不算富裕,有的付不起处方费药费,他们就把家里的手
表(怀表)拿来换处方,这样有时一天下来,可收到十几个手表,碰到家里很
困难的众,黎泽盛干脆免费开处方,打针。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黎泽盛在
当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并且在镇上买了房子,扩大
了店面,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到了八、九十年代,是北流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流素以陶瓷之乡”“水泥
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闻名于世,而与之相关的各行业也发展迅
速,北流人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显神通,纷纷创办了各种各样
的陶瓷厂、水泥厂和建筑企业以及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