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形象的类型及其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王思聪百度百科舞蹈形象的类型及其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舞蹈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创作。"手舞足蹈";是我们对生活和思想的一种动作表达,舞蹈的表达就是要塑造鲜明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人们能从舞蹈作品人物中产生情感共鸣,给观众带来审美陶冶。
甄嬛历史原型  一、简述舞蹈
电脑卡怎么处理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是流动在一定空间与时间中的舞台艺术, 它的美蕴含在舞蹈的动作、表情、节奏、队形构图、背景音乐、舞台舞美以及服装的整体效果中。
  人们对一个舞蹈的认识大概有这样几个心理过程:第一层是最开始的视觉,也就是第一感觉,最初见到舞蹈的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第二层是由所看到的舞蹈动作形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及体验而进入想象; 第三层是通过对流动的动态人体形象的想象、从作者创作这个作品的含义探究而得到领悟。其中舞蹈的人物形象是舞蹈中的主体,它是舞蹈作品中表达感情和舞蹈思想的重要媒介,是舞蹈中表现主题的活生生的人物,好的舞蹈能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而形象化的舞蹈人物则是舞蹈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
  二、舞蹈的创作过程
  一个舞蹈艺术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艺术构思时期和艺术传达时期,如果把整个舞蹈创作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那么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就是整个大组织中的小成员,他们是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 在舞蹈的创作初期,舞蹈编导所构思出的形象,它们仅仅是以表象虚幻的形式存在于编导的想象观念之中,这一形象只是编导的构思有许多模糊不定的地方, 只有通过传达活动即排练、演出使其转化为实质存在的动作形态形式之后,编导通过观赏自己的构思是否美丽动人而不断进行修改。舞蹈形象的创作在理论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在实际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有时还是交错相融的。
歌曲从此心里永远有个你  舞蹈存在的物质形式, 是事先由编导设计好的,但编导的设计,从审美角度看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动作形式,是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要使这些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真正有意义的形式,就需要舞蹈演员给予他生命,演员给予其艺术转化。一个舞蹈演员,必须留意生活,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物,把他们储蓄在自己的"形象仓库";中,进行形象的积累。 对生活形象进行丰富的积累和深刻的感受,目的是为了给"形象的创造";打下一个坚固充实的基础,编导好的创作思路,需要好的舞蹈演员进行传达 ,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形成好的作品。 所以说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创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交错相融的。
  三、舞蹈形象的类型
  根据不同塑造形象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及舞蹈的类别,舞蹈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在一些主要描述原生态民族风情或大众现实生活场景的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大多着重塑造舞的形象,大多都是展示民族民间的劳动生活。 如藏族舞蹈《洗衣歌》以一藏族姑娘唱着优美欢乐的民歌登场,当她们背着水桶来到河边挑水时,见到一位解放军在洗衣服,姑娘们决定替他洗,小姑娘假装扭伤脚,引解放军关心,其他姑娘乘机拿走衣服帮其洗。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藏族特有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表现出了军民一家亲的浓烈感情。
  (2)没有特定的故事情节 ,主要表现抒发一定情感或表达某种情绪的抒情性舞蹈,舞蹈形象的塑造多用舞蹈直接表现一种概括的人物和情感形象。如独舞《海浪》 就是通过两个形象---海燕和海浪的舞蹈形象,抒发了舞者---作者对新时代、青春、理想和希望的豪情壮志。
  (3)在表现一定情节或矛盾冲突的舞蹈中 ,舞蹈形象的塑造多是在故事情节或矛盾中发展的,以舞蹈形式集中概括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及人物的行为的思想状态,并以此刻画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通过描写偷书 、喝酒、断腿三部分舞蹈故事表演,
突出了人物的悲剧彩,揭露了清末民初封建科举制度践踏人生、毁灭人性的罪恶,以及折射出当时阶级社会的不同阶级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淡泊和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4)在一些不单独表现某个个性人物性格特征,而是概述一种社会生活和象征意象的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通常是通过众多场景的流动变化和人物体的动作造型,发展而创造出某种意象和意境的舞蹈体的舞蹈形象。如《黄河》以《东方红》在音调以及辉煌的协和声调的音乐中, 舞者成一斜排似波涛一般挺立,含胸而下再挺立,前仆后继,倒下又起。近尾声时,全体舞者倒退着向后大跃步含, 两次后接大平圆单抹,重复着象征着古老的中华民族、亿万炎黄子孙为自由幸福而奋斗的精神, 就如黄河浪涛滚滚东流,永不停歇。
  四、舞蹈形象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是表情的艺术,无论舞蹈家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表演,其本意都在于通过表演表达作品的思想,抒发出舞蹈家的喜、怒、哀、乐之情。并使欣赏者在审美中为之动情, 进而受到思想上的陶冶和感染,以情带舞,从无形到有形。作为艺术的舞蹈,不仅仅需要舞蹈家饱含内心的激情, 而且要把冲荡于内心的"情";,形成具体可视的艺术之形象。 这个"形象";不仅要具体可感, 而且应该生动鲜明且具有审美价值,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好舞蹈自然数包括小数吗
相爱十年激情戏作品和好舞蹈演员的关键。刀美兰的《水》、杨丽萍的《孔雀》、贾作光的《海燕》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有"情";,而且有"形象";,丰富饱满的情给舞蹈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依据;高超技巧的表演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心的情,情感与动作的统一创造了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舞蹈形象,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进而产生了情感共鸣,完成一个优秀舞蹈作品的艺术传达。
  形象感觉是当作品在舞台呈现时,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演员的人体结构自然美和由演员美的人体所舞动出的美的动作和韵律。 如《雀之灵》中杨丽萍用她优美的体形、修长柔韧的臂膀与细腻轻柔舒展的动作,以及由手腕、 手指和躯体的运动所构成一节一节延长伸展的舞姿,给人感觉是 "一只晶莹洁白的孔雀,以高雅的舞步漫游溪边,欢雀时,展翅飞翔。她抖动羽冠、轻盈矫健,她舒展双臂、轻柔妩媚";给人第一眼的形象就是悦目。
  在所有成功的舞蹈作品中, 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个作品都能很好地把握作品中舞蹈形象的创作与表演,如早期的《一个扭秧歌的人》、《追鱼》,近期的《翠狐》等。在《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编导塑造了一个把舞蹈视为生命乃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肯休息的民间艺术家形象,讲述了他一生独有的人生体验,以及艺术与艺术家之间的生死情结。在作品中编导将黄河岸边男性民间艺人所特有的"女儿态";高度浓缩于老艺人身上。如作品的开头,
老艺人斜躺在地上,那手的绕腕和手指动作、生动的脸部表情以及含胸缩背的身躯等,这些都是编导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和艺术处理的高妙之处---现实生活艺术化的形象,加上演员细腻传神的表演,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灵动,生动地展现出了作品人物独特的人生体验中所蕴含的文化心理特质。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艺术中,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的。 ";正是编导从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身上感悟并进入到他的心灵深处, 从而能塑造出一个痴迷艺术、好为人师并从教人中传承文化、自得其乐的中国民间艺术家的形象。我们在这个作品中读出了生命的酸甜苦辣,读出了一种真正的人生价值:那就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
  《追鱼》整个舞蹈是"戏中有舞,舞中有戏";。 编导注重在"追";字上,通过赏鱼、捉鱼、鱼戏老人、紧跑紧追、浑水摸鱼、金鱼翻滚等情节来发展,使人物形象在情节中展开;舞蹈动作既表现了情节并推动情节的发展,使生活、舞蹈、形象融为一体,互相衬托,互相贯通。作品采用了傣族舞蹈语汇,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从人物性格形象出发进行创作和发展。如老人的抓鱼摸鱼动作、 小鱼既是鱼又是自由活泼女孩的动态形象,在最后小鱼落到老人手中时,老人得意地抱着小鱼往家走,小鱼撅嘴生气,一个得意,一个生气,两个人物心理状态的明显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对比,使观众产生了共鸣。 在两人的摸、追以
及两人搏动时的"托掌";到滑到地下时的"金鱼翻滚";组合等,这些动作不但没有破坏傣族舞蹈的美,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傣族舞蹈的表现力。 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仿佛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到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翠狐》这个作品中,编导以汉族舞蹈海洋秧歌作为元素和主题动作的素材依据,并以"狐妖";作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狐妖";的狡猾与妩媚在海洋秧歌的动作元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作品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中扇子的推、拉和身体的拧等动作的充分利用,再现了狐妖的妩媚,其中眼神的运用使狡猾二字体现得清晰到位,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作品中以动作曲线为特点所带给观众的美是贯穿于作品始终的,如:作品中曾出现过几次狐狸造型,虽然只是造型,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舞台的中央始终放着一条卷曲的红纱,演员与红纱的交流可称为巧妙,编导把那条红纱作为"狐妖";的灵魂或躯壳,使整部作品内容更加奇特。
  由此可见,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取决于表现性动作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准确和恰当,取决于代表动作能否体现舞蹈的主题形象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在这点上《翠狐》是成功的,作品多处动作的巧妙运用
和变化都很合适,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狐妖";,也为舞坛增添了新作。 所以说"形象的创造";成功与否是检验一个舞蹈家水平高低的审美尺度,也是一个舞蹈是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说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只有按照舞蹈艺术美的规律, 创造出生动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形象,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产生情感共鸣,给观众带来审美陶冶,才算完成一个优秀舞蹈作品的传达。
  参考文献    [1] 隆荫平,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于平.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5] 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 海:上 海音乐出版社,200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