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问答题 简答题 材料题 {自己整理}
1、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
1.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2.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2、简述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赔款,抢掠财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实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3、分析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避免了亡国灭种的命运;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中华名族的反侵略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灭亡中国的阴谋,让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整理出《四洲志》,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具有重要思想启蒙意义;
推动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4、比较西化与现代化的异同
西 化:照搬西方,取代本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现代化: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为中心,以及其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机器工厂代替家庭作坊、手工厂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全方位改革,其核心是生产力的解放和政治民主化
5、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没有严密的组织;经济与社会基础薄弱,未能发动众;不彻底的改良思想;没有实权与军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意义:是一场爱国就忘运动,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新文化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6、分析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把政权让给袁世凯
经济力量 南京临时政府无财政收入 无关税自主权 相比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财政 有一定经济基础
军事实力 南京临时政府无正规军,大多是爱国志士革命派,无领导核心人物,甚至一部分被逼迫就范的清军,而袁世凯握有清帝国的禁卫军,实力非常大
众基础 南京临时政府脱离广大人民众,也得不到地主阶级的支持,相反袁世凯得到地主阶级、反对势力的大力支持
外部原因 国外反动势力的舆论,帝国主义的干涉
7、举例分析中国古代的一次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绿林军赤眉军起义、黄巾军起义、瓦岗军、黄巢起义、方腊和宋江起义、红巾军、白莲教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农民起义——陈涉吴广起义。背景:1、天下苦秦久矣;2、秦始皇已死;3、陈涉吴广在发配的途中迟到(迟到是要杀头的)。在起义开始前,舆论准备是一种很迷信的方式,篝火狐鸣,置书鱼腹,但是,使当时的人们深信不疑。其起义创举直接为天下倡,不可不谓是英雄。
黄巾农民起义。历史背景1、东汉末期,豪强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2、士大夫与宦官矛盾重重,争权夺利;3、张角传教,严重威胁到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起义前期准备中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 ,追随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其最基本的意义便是给了腐朽的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200字好段
黄巢农民起义背景:1、当时当朝政府对人民的压榨是“惟思竭泽,不虑无鱼” 2、这一年又
逢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农民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政府依旧像周扒皮。在起义时,领头者称“天补均平”引得无数人民追捧。其历史意义:唐末农民战争基本上瓦解了唐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大地主庄田经济,扫荡了门阀残余,使残存的士族门阀“丧亡且尽”。
红巾军起义起义。当时1、在元朝执政者的眼中,汉人是不需补给的牛羊,即执政者眼中无子民;2、贵族割地万里, 民不聊生。地主有千顷荒芜土地,贫者无立锥之地。朱元璋亲人差不多都饿死了;3、徐达给朱元璋劝的加入劝谏起义军书信泄露,他怕别人告密后被抓被逼起义。在其起义之中,一个神秘的组织——明教,在当中扮演了一个神秘的角,当时口号:明王出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朱元璋可谓是农民起义首领的传奇人物,同时也是少数起义成功之人。
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1、朝廷腐败,官场黑暗,人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民间传“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2、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刚刚侵入中国;3、洪秀全二次科举失败后十分愤怒立下造反志。在起义前期创立了拜上帝教,吸引信徒不计其数,《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令无数人民看到希望。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2、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不可不谓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三民问题自古以来都是执政者关心的头等问题,处理的好,名垂青史,万古流芳,放在教科书上供后辈学习,可是一旦处理不好这之间的关系,那便遗臭万年,同样放在教科书上作为反面教材。自古帝王都喜欢世界对自己歌功颂德,可是又有几人真正配的上那些个称号,相反,大多都被阿谀奉承的话遮蔽双眼,自诩尧舜禹汤,其实在后人眼中,只增笑料罢了。
以上几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有一下几点共同点。1、当时的王朝政治基本都是很腐败,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境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几乎到了死亡边缘。2、都说明了——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个“反”字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已经积聚了很久,就像是一片已经干的无法再干的山林,就等偶尔那一两个敢吃螃蟹的人点起了火。一旦有人高举义旗,便以野火燎原之势席卷整个王朝。3、起义首领在起义前准备的时候总会做一些类似迷信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有很强大的凝聚人心的作用,有些做法尽管破绽百出,但是老百姓却对其深信不疑,而且往往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召集到无数的亡命之徒。并对首领有绝对的忠诚。
每次重大的人民起义都有其共同的意义。1、加速旧王朝的覆灭,是新王朝的诞生的催化剂。
2、显示了人民众的伟大力量,使统治者认识到人民众的威力,使他们重视人民。还能不断的提醒领导人,水能覆舟;3、每次的农民起义都加速了社会的变革,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可谓是时势造英雄。
虽然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不断斗争中,朝代在不断更迭,历史见证一个又一个王朝覆灭,然而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却是那背后做出默默贡献的科研人员,战争只能是毁灭,而科技带来的是生产力的革命,只有大力地在科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人类的社会带来更高程度的文明。同时,它也在告诉领导人: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要正确运用手上的权力,造福百姓。这样,才会国运昌盛,这样,才会迸发出最大的名族凝聚力,使国家屹立与世界之林。
8、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旧式农民运动的不同
1.历史背景:封建贵族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持续升级,并且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旧式农民运动多是单纯的阶级压迫迫使的反抗运动。
2斗争对象:封建贵族和外国侵略两座大山压在农民的头上,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必然得有人站出来。
3西方宗教彩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众,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
4资本主义彩发生在战争以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而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了。
5.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理论指导和经济丶政治纲领 携程网订机票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带有浓厚的新时代气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6运动规模7.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内,它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在国外,是亚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洪峰,它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9、简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它阻止和打乱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发统治;
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促进了民主革命的高涨。
局限:笼统的排外主义;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落后的宗教信仰和组织形式
【从彼时彼地的情境出发评价历史;首先理解造成“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大灾难”的,究竟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还是人民反侵略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其次,民间宗教是一种落后的斗争武器,却是封建秩序统治下人们抗争显示的最有效的武器,不能由此否认农民起义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再次,西方既表现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又体现为现代文明的传播,农民的排外意识不能等同视为敌视现代文明
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
用辩证主义、多角度进行评价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0、简评袁世凯
袁世凯作为一个经历时代转角和身披多件衣服的人,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争议,威尼斯河道变清出现海豚
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思想的政治家却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的诱惑,这是他的悲哀之处。但是他毕竟为中国的近代化有过很大的贡献,所以也不能一刀切。所以我的评价方法是,“不论功过,不说好坏,辩证史实,就事论事,只说对错” 1、 辩证史实,正确看待:(1)对于袁世凯负面影响的一大事件就是“戊戌告密”,现
证袁世凯是在发生后为自保才告密的,并非事前告密。但是他毕竟使事件扩大了。 (2)签订二十一条,这上边袁世凯也尽力减轻了中国的损失,并且
没有全部接受。但是,他毕竟让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损害。这两件事是相对争议比较大的,辩证史实,历史对袁世凯虽然有点冤枉,但他必须对那些事承担主要责任。
2、 一生之明:(1)在朝鲜时强硬抵制日本的侵略企图。 (2)参与主导了废除科举,
促进了近代文化的发展。 (学生票高铁打几折3)无论是不是真心推动宪政,但毕竟客观推动了中
国政治近代民主化。 (4)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国陆军近代化 (5)修建第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和建立第一支警察部队 (5)推翻清朝,接受共和,并进行了中国第一次民主议会选举 (6)反对英国独立西藏,维护了中国主权 (7)发展实业
3、 一生之失:(1)戊戌的扩大和二十一条的签订多少都有责任 (2死机的原因)破坏共和,
刺杀宋教仁,严重破坏了民主共和律师委托代理合同 (3)复辟帝制,这一问题上,无论他是不是
被当时的环境和周围的人误导,但是他起了决定作用,所以这一问题上无可辩驳
综述:袁世凯作为一个转过专制与共和的时代拐角的关键人物,他用他开明的思想为中 国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和他性格的弱点,他做的一些事也确实必须受到后人批评。但我认为无论对他简单肯定还是贸然否定都不是客观评价,不如辨清史实,用两点论就事论事的给他评价,这样或许对袁世凯,对历史都要公正一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