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英雄冯子材
                    近代民族英雄冯子材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孕育着无数个彰显着我们民族血性的英雄人物。自1840年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沿海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一大批民族英雄涌现出来,踏上了救国救民的硝烟之路。晚清名将冯子材就是其中之一。
据历史记载,冯子材,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西钦州。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他曾做过木工,跑过牛帮,在贫困中度过了许多岁月。在社会风气和亲友言行的熏陶下,冯子材的思想中充满了许多儒家的正统观念,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形成了他嫉恶如仇,不畏强悍的性格,还练出一身好武艺,为后来的军旅生活打下了基础。 这也为以后的他在政治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支付宝官方冯子材的一生可谓一曲多折,其中突出的包括镇压太平军、镇压农民起义、赴越南作战、与法军决战、扶病强起。早年,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起事。当时两广地区阶级矛盾尖锐,天地会起义此伏彼起。 先后几十载,最后被清政府诏安。他以后的几十年,也是他人生的高潮。
    一、镇压农民起义军
    清廷把太平军镇压下去以后,又把屠刀指向各地农民起义军。于是,在1865年,冯子材被派往广东督办东江军务,又改办罗定、信宜等地军务。一月之内,镇压了王狂七、独角牛、李如娘等各路义军。之后清政府派冯子材入越镇压另外的起义军,进入越南后,冯子材扎大军于北宁太原等地,配合越南军队,“围剿”太原、山西、宣光各省义军,8月,吴亚终在北宁城被火铳打伤,饮孔雀血身死,部将陆续请降。到18704月,冯子材领兵攻克了吴亚终部将梁天锡的根据地河阳,宣告“得胜班师”。
    虽然没有彻底镇压农民起义,但冯子材的仕途丝毫没有被阻碍,他的人生高潮将慢慢到来。从参加起义,到为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这虽然是阻碍封建王朝的瓦解,但这并不能抹杀他真正的贡献。生活在那个时期,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他没有先进的革命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为朝廷办事,也许是当时很多学子的终身梦想,这也无可厚非,我希望我们看到的并不只是这些。
    二、赴越南作战
    1881年,冯子材回到广西提督任上。这位65岁的老将,受到同僚的不断排挤,终于怀着“为有老罴卧当道,肯教牧马渡临洮”的愤戚心情解甲归乡。但是,他的家乡钦州毗邻越南,法国侵略军步步进逼,窥视祖国的消息不断传入他的耳中,他忧心国事,多次派人深入越境,探听法人虚实。同年5月,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冯子材主动上书,要求统率1.5万军队,从钦州进入越南东北的广安,海阳,开辟陆路第三战场。张之洞很欣赏这个建议,同意他编成18营军队,准备开赴越南作战。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从主动赴越作战中,不难看出,这位60多岁的老将的智慧和爱国之心,其对外的主张,怎能不令那些退缩派感到羞愧呢,若是每个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抵御外强之心,我想中国也不会被掠夺的如此惨烈。民族英雄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会是高高居庙堂之间,而是为民、为国、为民族的前途着想的人。呼吸37
    三、与法军决战
    冯子材整装出发之际,抗法前线的形势陡然恶化。18851月底,法军主力7000余人在船头一带向广西边境大举进军,占领战略要地谅山。守卫文渊的清军将领杨玉科中炮牺牲,部下溃散。法军乘势侵占镇南关,前锋深入我国境内10公里。就在这个时候,冯子材
率军赶到前线,毅然担负起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重任。行前,他祭别祖先,嘱托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就非我所有,要带家眷、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得受外人奴役。他还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准备万一战死沙场,好料理后事”。当时前线清军的状况也确实不容乐观。法军攻占镇南关的当天,前敌总指挥潘鼎新一口气逃到距镇南关百里之遥的海村,放弃了指挥责任,其他各路将领又龃龉频生,不服调度,散兵游勇四处劫掠,老幼难民蔽江而下,关内震动。冯子材以七旬高龄,素孚众望,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劝告大家消除派系成见,以国事为重,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在会上他被众将公推担任前敌主帅。意思的拼音  
    四、扶病强起
  真正能够彰显冯子材民族精神的就数镇南关——谅山大捷了。南关——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依靠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爱国将土,民众的支持,粉碎了法军击溃清军主力,向龙州佯动的阴谋,政治上导致了法国内部矛盾激化,迫使茹费理内阁倒台,在近代中外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4日,中法签订“停战协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既不割地也不赔款的停战协定,它是冯子材及爱国将士
九月九重阳节什么意思
浴血奋战的结果。1903曹魏五谋臣年,冯子材已是86岁的老人了。为了镇压广西人民风起云涌的起义,经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清廷命他会办广西军务。冯子材为报答“三朝知遇之恩”,扶病强起,兼程赴桂。918日,病发死于军次。
冯子材戎马一生,由于时代的局限,从参加反清农民起义转而镇压农民起义,为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效犬马之劳,这是很不光彩的。但是晚年在中法战争中所建立的赫赫战功,是永垂史册的。他所采取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真正的民族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战而胜之的勇气。历史总是一脉相承,惊人的相似,一百多年前的晚清王朝,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主和派李鸿章,嘲笑冯军门有四不能战,“一、人老体衰,力不从心,不能战。二、腹中无墨,胸无韬略,不能战。三、冰鞋简陋,杀伤力弱,不能战。四、新募兵嫩,训练无就,不能战。”意在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拱手割地赔款订城下之盟,求得苟安一时。而冯子材不卑不亢,胸有成竹,向主战派两广总督矣之洞及兵部尚书钦差大臣彭玉麟细数自己的四能战,“一,人老节坚,久经沙场,能战。二,胸存正义,腹有远谋,能战。三,赤胆忠肝,保土安民,能战。四,众志成城,牛犊驱虎,能战。”不为积弱而泄气,不为强敌所吓倒,以已之长,击敌之短,最终在镇南关--谅山的中法战争中取得大胜。
    冯子才在战斗中,已是80岁高龄之人,但仍身先士卒,勇敢抵抗侵略者。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个人认为,冯子材名声鹊起于镇南关大捷,爱国主义将领是符合的,但他已八十高龄御敌,着实令人佩服。与之相比的投降派实在是无法自容,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封建时代的人就应该做封建时代的事,这点我们不能指望他又太高觉悟,但他的爱国之心却是不争的,至于大清国的不败而败,对于冯子材已是尽力了,怨不得他。这就是历史局限性,总之,在我看来,冯子材就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不惧艰险迎难而上不顾个人的爱国主义将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民族英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