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日旅游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论假日旅游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假日旅游的出现,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一大增长亮点,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假日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如交通运输业、商业、饭店业、旅行社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假日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假日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的凸显出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与措施,但实际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一、假日旅游的产生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下称《办法》)的决定,《办法》将国家法定节假日由10天增加为11天,取消“五一”黄金周,“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日由3天调整为1天,同时将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等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此次国家法定节假制度调整方案的制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假日旅游经济是以节假日为契机,实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假日经济形式。假日旅游经济的出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产生有深刻的背景。
二、假日旅游的影响
任何新事物在其初级阶段的时期,总是呈现其旺盛的发展力,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凸显出各种问题,假日旅游的发展作为一种正
处于成长和完善阶段的事物,在显示其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假日旅游对旅游经济的正面影响
光明磊落造句
(1)增加国民经济收入
假日旅游促进了旅游、商业、餐饮、交通、景区、文化、体育、银行、保险、通讯等各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成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09年“十一”长假有多达8天的假期,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同期劲增28.5%与此同时,随着出行人数的增多,全国旅游收入也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7亿元。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5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116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32.4%;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59元。2011年黄金周期间,全国有超3亿人次出游,创下历史新高。而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近7000亿元,出游人数与销售额两项数字均创历史纪录。
(2)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我国约70% 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黄金周长假为中长途旅游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旅游、文化、商贸等为特的县、乡、村。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农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现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旅游带动发展的村(寨)超过2万个,脱贫乃至增收致富的农民超过600万。
(3)拉动城市周边经济发展
假日旅游期间,大量城市居民离开拥挤、喧嚣的环境,选择到城市郊区休闲度假,直接拉动了城市周边的旅游投资和消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分布在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和景区周边的各种“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湖南、重庆等省市“农家乐”超过数万家,大多数省份也都有数千家。成都三圣花乡发展“农家乐”266家,开发
各类旅游景点11处,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389万人次,旅游收入*****.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北京雾灵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2008年旅游接待14万人次,旅游收入1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其中,45%来自于旅游业;贵州天龙村屯堡旅游点2009年经营乡村旅游的农户43家,接待海内外游客64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由发展旅游前的760元提高到4725元。此外,依托毗邻城市的
交通便利和区位优势,大批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等应运而生,一些现代新村、生态村庄、民俗村寨、古老村镇开发了旅游,成为城市周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大量农民通过开旅馆、办餐饮、摆摊点、搞运输等,迅速转变为不离土、不离乡的服务行业的从业者。
旅游和休闲改变了社会产品结构。中国各地的风情、民俗、气候的差异为旅游休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对旅游产品差异性和个性化的追求使冰雪、海洋、阳光、空气都能够成为产品。从北方的冰雪世界,到南国的阳光沙滩,从京津的民俗小吃,到南国的水乡风情,都成为人们旅游的大餐。
2.假日旅游对旅游经济的负面影响
中秋 祝福短信
(1)景区超载,环境破坏
时间短、节奏快、人数多的假日旅游,使许多旅游地的客流量远远超过旅游地的容量和接待能力,导致景区景点及旅游线路超负荷承载,景区管理、配套服务协调失控,自然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视觉空间环境、观景审美情绪受到人为破坏。
(2)交通拥挤,住宿困难
浪潮式的假日旅游使得饭店宾馆爆满、拥挤。为解决住宿问题,许多旅游地的医院病房、办公楼会议室、办公室、商品楼出租房等都住满了游客。四川成都远郊的西岭雪山面对蜂拥而来的游客,只能提
供篝火,让没有床位的游客烤火过夜。住宿的困难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以及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3)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投诉增多
假日游人骤增,超出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承接能力和管理容量,
导致接待标准名不符实,服务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和旅游地形象。假日旅游的热卖热销和主要景点的爆满,使许多旅游地接待服务匆匆应付,旅游合同无法履行,旅游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临时招募、匆匆上岗的“地陪导游”敷衍了事;不法经营者违法经营,擅自提价、变相涨价,擅自收费或收费不服务、减少服务,虚高定价,虚假折扣,强买强卖等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扰乱市场,危害行业的做法,虽能获益于一时,但负面影响却是长久的、深远的。假日旅游者的满意率普遍下降,旅游投诉明显增多。
(4)借势造势,盲目的旅游开发现象严重
假日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高度重视,但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极大“热情”,往往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例如,坚持市场“一元化”的倾向,忽视旅游地资源评价,
致使旅游地缺乏正确定位和鲜明形象以及地方文化内涵;忽视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和缺乏经济可行性论证,致使旅游规划项目贪多、贪大、贪高,旅游项目雷同、重复性建设频频出现,造成旅游地接待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巨额投资的浪费。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假日旅游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假日旅游潮中凸现的这些不尽如意的问题,既有旅游设施供给不适应消费高峰需求的问题,又有有关部门估计不足、准备不够、协调不力、应急措施跟不上的问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如此集中的旅游潮,也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正确引导和各个部门的鼎力合作。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西方哲学1.政府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利用信息和舆论导向,调节假日旅游市场
由于我国老百姓传统的从众的消费方式,加上信号息的不畅通,因此黄金长假期间都出现了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局面,从而导致了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意见较多,满意程度较低。假日是全民的假
日,市场也是全国性的市场,所以,政府有必要对此进行宏观协调和有效的引导,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倡导健康、多样的旅游消费形式,推荐丰富多彩的旅游目的地,培育健康、成熟的旅游消费文化,做好旅游宣传引导工作,促使旅游客流合理分流,为他们的
早上起来口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消费选择提供有效的帮助,防止热点过于集中,避免旅游企业经营操作和旅游者出游的盲目性,实现假日旅游科学有序发展。
2.修正服务缺陷,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缺陷包括企业的产品缺陷、?由于服务员工的素质缺陷所造成的服务失误和服务体制存在的缺陷。在与顾客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顾客总会对企业提供的服务提出他们的意见、不满、抱怨、甚至投诉,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对企业能否留住顾客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节假日中,节假消费的大量性和集中性更容易出现服务缺陷。修正服务缺陷对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作用巨大,有关研究表明,一个最好的顾客往往是受过最大挫折的顾客。同样,在节假市场,对服务缺陷的及时修正,必将大大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3.必须在大众消费上下功夫如何做糟鱼
要对假日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零点指标网曾对此专门作过调查,即将受访体划分为假日旅游高频体、中频体、低频体以及非假日旅游体。年轻人是整个假日旅游市场中最具有活力的体,分析并抓住这部分消费体的偏好及需求十分关键。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刚刚进入小康水平,尤其是整个假日旅游市场中最具有活力的体――年轻人,他们的手中虽然有些余钱,但也不多,同时他们也想在原有的消费水平上提高一些,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能得到精神上的
满足。因此,面对假日旅游的大好商机,有长远眼光的商家,应把消费定位在大众化水平,这样才符合实际国情,才能薄利多销,抓住商机多赚钱。例如,在旅游方面,应避开一些热点线路,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线路。在住宿方面,应以中低
>土豆丝饼的做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