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关于黄河的俗语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
农林经济管理就业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
  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试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qq网名女生超拽霸气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初读课文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七夕节是情人节吗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讨论。)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交流,评价。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几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几个故事的名字吗?
  2、那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3、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篇则新的寓言故事,指读课题: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c、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a、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评价。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扣词、精读课文
  “张口结舌”的教学
  在同学质疑过程中扣住“张口结舌”,问:什么叫张口结舌?课文中讲了谁张口结舌?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夸口”的教学
  通过张口结舌的教学引出两次夸口的内容?
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
  a、他夸口之下说了什么话?b、那你能读好夸口的语气吗?c、引导学生用“随你……都……”说几句话。d、这两句话一起说出来你会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
  五、读古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2200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矛盾》吗?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读。
  3、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课文说说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分别读了现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六、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还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样流传了几千年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读一读,不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也会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七、作业(略)
  八、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夸口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述职报告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