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 (《行路难》)
2. 欲为圣明除弊事,__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_觥筹交错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4. 所以动心忍性,__ 曾益其所不能 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写作时想阐释学习过程中应学思结合,可引用孔子的名言“_ 学而不思则同 , 思而不学殆__。”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8题(12分)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浓郁,颜青翠。
7.《水调歌头》的作者是(1)_苏轼___,诗人因看到(2)__明月(美好)__而“把酒问青天”,奇特的想象体现诗人(3)___浪漫___的个性。(3分)
8.《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意思是(1)_举起酒杯面对清风_,这段抒写了迁客骚人因(2)__楼看到晴和之景_而“喜洋洋”。此段描写的作用是(3)突出过客人“以物喜”与上段“以已悲”构成一整体,与下文仁人形成反差,作者在此上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7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12分)
日企面试苏轼私识范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④。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则改)
【注释】① 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② 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 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 殁(mò):死。
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轼从旁窃观 ___偷偷地________
(2)始举进士举___被选拔,考中
10.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桂林是哪个省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4分)
A. 时间即使没有完结,但已经暗暗地认识了他们了。
B.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但已经暗暗地记住他们。
C. 时间虽然没有结束,但是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了。
D. 当时即使没有完全明白,但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
后羿出装
11. 从“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范仲淹等人的__敬仰___之情,这也深深影响了苏轼。范公葬后,苏轼不仅与“先生”有同感,话语中还流露了__未能见范公的遗憾惋惜___之情。(4分)
二、现代文(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6题(18分)
苦功夫才是真捷径手机设置路由器
① 前不久,采访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赛场见识了什么叫“神乎其技”——参加决赛的年轻人一个个屏气凝神,完成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细细琢磨,比赛的内容( )突破性的新技术,( )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如用普通车床进行车削,用手锯进行切割,对线路板进行有效的接线处理……
② 实操技术领域尤其讲究从基本功开始,许多学徒做基本工序一做就是几年,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基本功,也磨炼了心性。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的。
③ 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艺术创作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的
核心内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竖点撇捺,虽不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笔自如、挥洒淋漓、自成一体,只能从笔画练起。
④ 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其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未能完成真正的革新,还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⑤ 年轻人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那些稳扎稳打的年轻人,终将靠实力取胜,走在阳光大道上。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扣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⑥ 练基本功是一场下苦功的修行。大国工匠高凤林为了练出稳、准、匀的焊接手法,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手臂烫伤、腰板僵硬更是常有的事。如果吃不了苦,忍不住艰辛,功力就无法修炼到
位。
⑦ 练基本功还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年轻人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如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各个行业领域也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跳水界有个说法叫“十年磨一秒”,运动员入水那一秒的姿态决定了成绩,但为了这一秒,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复练习转体、抱膝、反身等基本动作。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这“一秒”的荣光,它会酬报所有的努力,但无不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领悟和改进。
⑧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理应有更远的愿景和更大的抱负,稳扎稳打、聚沙成塔,以此成就更好的自己。
12. 在第①段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不是 而是
13. 第②段画线句论述了__基本功__和___革新__的关系。(4分)
14. 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在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的内容
15. 从全文的论述来看,基本功的重要性在于:(1)__是推陈出新的前提____;(2)好基本功才能积累优势,达到高度和境界_。作者把练基本功比作“一场下苦功的修行”,需要做到:(3)吃得了苦,忍得住艰辛_;(4)_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____。(8分)
16. 如果下面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⑥段还是第⑦段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每年在模拟旗杆下练习几千次基本动作,手上血泡长了又破、破了又长,越是大风大雨,越是强迫自己加强训练。
第⑥段
这一论据写了旗手刻苦训练基本功,从细节中都突出“苦”练,与第⑥段论述的观点一致:练基本功要能吃苦,忍住艰辛。而第⑦段论练基本功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更强调从时间长度选择论据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20分)
大宝和晓晓
① 老孙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差不多时间结婚生子,都住同一个小区。
② 孙辈相继出生,没差一个月,都是男孩儿。老孙乐得脸上开了花。他给孙子起名叫大宝。想让外孙叫二宝。女儿淡淡地说:“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果真没叫宝,叫晓晓。
③ 老孙对女儿说,我们年纪都大了,没办法一块儿看俩孩子。你哥的孩子,我们得看着,你的,就自己想办法吧。女儿点点头,没说啥。刚开始婆婆从外地来帮忙照看孩子,等孩子上幼儿园,女儿和女婿就自己带着了。
④ 有一天,老孙带大宝到小区的中心广场,见几个孩子正趴在地上看着什么。大宝也要去看。老孙拉住他:“蚂蚁打架,有啥好看?”听到他们说话,晓晓抬起头看到他们,叫了一声“姥爷”,接着看地上。老孙说:“晓晓,地上脏。”晓晓说:“我们看蚂蚁搬虫子呢!”老孙嘟哝道:“闲的!”
⑤ 大宝小声问,爷爷,蚂蚁怎么把那么大的虫子搬进小窝里呀?老孙说,搬不进去。就是搬到窝门口,蚂蚁们都出来吃,把虫子吃完就得啦。大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哦。”
⑥ 上了学,大宝跟晓晓分在一个班。
⑦ 快到暑假的时候,大宝回来说,学校组织游学呢,有愿意去的报名。老孙问他,上哪儿啊?大宝说,景德镇。老孙白了一眼:“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他指着碗柜里的碗,还有茶几上的茶杯,说道:“就这些东西,左看右看能看出花儿来?”大宝没说啥。
⑧ 转天碰到女儿,老孙说,我看晓晓也挺听话的,不成暑假就放我们那儿吧。女儿说,我们都给他安排好了,游学,夏令营。老孙没再说啥。
⑨ 有一天,老孙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儿,看到一辆消防车在女儿家楼下呼啸着,心就一下子
揪起来。正见两个消防员从楼里出来,后面跟着晓晓。
⑩ 老孙忙着问,怎么回事啊?晓晓说:“我做油焖大虾,火开得太旺,油也太热了,往里一倒虾,就着火了。”老孙急了:“现在怎么了?”晓晓说:“没事,我用灭火器把火扑灭了。是邻居阿姨报的警。”老孙训斥道:“你说你,这么小的孩子,油焖大虾,有啥好做?”晓晓说:“下回我关小点儿火,让油温低点儿就没事了。”
⑾ 初二那年寒假,晓晓要到南方去看他爷爷奶奶。大宝听说了,对老孙说:“我也想跟他一块儿去。”老孙一撇嘴:“那穷山沟有啥可去的,那边还没暖气,屋里没有外头暖和,跟冰窖似的。一出太阳,好多人都跑出来晒太阳呢。”大宝吓得一哆嗦,似乎真被冻到了。
⑿ 老孙到女儿:你们真让他一个人回老家?女儿说:我们又没假,只能让他一个人回去。老孙说:我们给你看着他吧。晓晓倒笑了:“姥爷你可真逗。我都多大了,还用你们看着?爷爷奶奶想我了,我得去看看他们。都说江南风景好,我也得去欣赏欣赏啊。”
⒀ 转过年来就是中考,晓晓考上了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后来老孙才听说,晓晓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作文,还有一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二等奖,题目是《山里的年》
。大宝连高中的分数线都没够上,只能在技校和复读中选一个。他爸妈气得要死,可他还抱着手机玩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