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表情和微动作能看透一个人吗?
口红排行榜前十名作者:***
来源::故事心理(ID:studiomowen)
◎故事
A. 讨厌的同事们
「合约打印好了吗?」老张带着笔记本走进会议室,提醒正在调整投影机的助理。
「我马上去!」本来对他颇为热情的助理,低着头快速掠过老张身旁,让他感到有点不受尊重。
会议中,原本老张很希望听到与会者的意见,但会议气氛很差,没有几个人愿意发言,甚至大家连正视他的时间都不多。
带着一天的疲惫和不快,老张回到家,跟老婆抱怨:「今天不知道怎么搞的,大家好像刻意在疏远我。」
老婆拿出镜子给老张,说:「你今天一整天都是这个表情吗?」
老张一看镜子,原来今天一整天,他都皱着眉头,一副心情恶劣的样子,难怪没有人敢亲近他。
B. 相亲
老虞母亲气急败坏,在街上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连番指责。
煮粽子需要多长时间她见到我,跟我问了声好,我关切几句,她才说老虞在相亲中总是紧张,是否可以教他几招,至少让他能看起来像有自信的样子。
这个请求,让我想起另外一位来谈者方绮,她的目标跟老虞母亲要的恰恰相反,而是希望能学习到如何解读他人的肢体语言。
她经常觉得男朋友不老实;班上同学一方面说她坏话,另一方面又虚伪的和她做朋友,她想要拆穿他们的真面目。
无论看或是被看,似乎常人都认为,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解读他的内心世界。
青少年奶粉排行榜10强◎心理
底下有一些简单、常见的身体信号与可能的心理活动。在此我先说出本文的结论,这些归类出来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操作起来的准确度……参考就好。
§面部表情的运作机制
发面包子的做法对面部表情的普遍理解,是一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通过面部表情,我们能解读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因此面部表情隐含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沟通」,也就是通过无声的面部表情,达成社交的作用。
这个作用在生命之初有生存的意义譬如,父母们通过观察婴儿的笑容、哭泣、专注等表情,理解婴儿的状态。
而对于尚无法使用精准口语的婴儿来说,表情的表达可以帮助他和母亲,乃至周遭世界进行沟通,因为这些沟通在婴儿尚无自我保护、觅食等能力的情况下,对他能否存活下来至关重要。
所以懂得「察言观」确实有助于生存,算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
人受限于脸部肌肉,所以能够表达这些表情的范围,其实主要着重在面部的两个位置。
这两个部位以鼻子为分界,包括「眼睛」区域和「嘴巴」区域,如果我们想要控制面部表情,其实只需要着重于这两个部位,就能达到主要效果。
多数时候,人们能判读准确的面部表情(universalfacial expressions),但仅限于最普遍而基本的情绪反应。
以下就是普遍的面部表情说明,一共有七种,我们通过它们便能解读出他人的表情,也可以通过模仿这些表情的关键处,更清晰的表达内心情绪:
1. 愤怒。眼球突出的即视感,眉毛和眼睑之间肌肉紧张,可能伴随鼻孔扩张,嘴角向下弯曲,嘴部肌肉紧张,以及下颚突出。
2. 轻蔑。常见特征是嘴角仅一侧上扬。
3. 厌恶。立秋发朋友圈的句子伴随眉毛挤向眉心,上眼睑、下眼睑肌肉朝彼此方向移动,上唇上扬,咬牙切齿,
连带使得鼻子周遭的脸颊的皮肤皱起。
4. 恐惧。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眉头平坦,但上眼睑上扬,下眼睑呈现紧张状。嘴唇僵硬,并且可以观察到嘴巴和鼻孔微张。
5. 愉悦。真正的愉悦会同时抽动嘴巴和眼睛的肌肉,假笑往往是嘴巴肌肉动作(譬如嘴角上扬),但眼睛附近的肌肉僵硬。
6. 悲伤。眼角周围呈现倒三角型,嘴角下垂,可能伴随眼泪。一般认为是最难刻意假装的表情,但实际上通过训练还是可以。
7.惊讶。明显的眼角朝四周扩张,嘴唇微张。
§常见的身体信号
1. 手抖、出汗、呼吸急促。
当我们因为某物感受压力,心理紧张会影响交感神经,连带影响肌肉活动,乃至脏器。
通过冥想、反复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紧张,以及连带动作。此外,当我们摄食不足,血糖过低,或者疾病也会引发类似反应。
2. 啃手指、咬笔。
部分精神分析的说法,将其视为「口欲期」,不成熟的表现。
实则从现代角度看,成熟并非一味遵守各种礼仪规范。可能是为舒缓压力,进而成为表达压力的信号,但时间一长会养成习惯,倒不见得当下他处于压力之中,只是惯性而为。
3. 瞳孔放大,属于微表情。
当我们受到某些外在刺激,譬如性刺激,会因为兴奋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瞳孔放大。
然而,一来常人很难看出到底瞳孔放大是什么状态,二来在一般的社交场合,我们会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很难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对方的瞳孔。
4. 抖腿。
抖腿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文明发展而出现各种礼仪规范,换言之,就是对于一个人控制躯体的要求增高。
当我们感觉不耐烦,或者内心焦躁而降低对于躯体的控制。
§面部表情的控制法
了解面部表情的运作原理,包括与情绪之间的连带关系后,进而我们可以试着通过以下方式,使我们的面部表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包括两方动机:
动机一、想自由操纵面部表情
演练七种面部表情。如果经济许可,可以通过有系统的表演课程或心理课程。
也可以在家通过镜子演练,参照七种表情的照片或影片,进行长时间的练习,并将练习的成果试验于日常活动,看看他人的反应,是否如你预期。
如果怕造成误会,建议可以拍成影片或照片来操作。
动机二、想长期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静
冥想、打坐等放松练习。通过放松练习,帮助我们在情绪紧张或引发刺激的场合,调节我们波动的情绪,进而使我们的面部表情放松下来。
比起上述两种试图通过面部,隐藏或淡化情绪表达的作法。更重要的是追问情绪背后的成因,譬如为什么烦躁。面部表情是由内而外的身心连动。
若我们日常就能保持心情的愉悦,就无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表情,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
当我们试图要从一个人的行为,企图了解他的心理,我们要先分清楚,到底我们要问的是什么。
第一类。他们是机械论者、行为主义的极端支持者
在他们看来,人类就像精密的机器,所谓心理活动只是人体这个精密机器,尤其是大脑活动制造出来的假象。所以我们当然能从行为解读人的心理,因为机器的运作是有连贯性的。
然而,当前的医学与科学面对人体尚有未知的秘密,其中某些牵扯到哲学、宗教等其他领域。所以我们能断言:「一种行为背后肯定能推导出一种必然的心理活动?」可能很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