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冬奥”,精彩无限
特别关注 ocus
34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已经圆满结束,
但冬奥的精彩从来都不仅仅在赛场之内。北京冬奥会给全世界带来的惊喜不断,这一次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云上奥运”注定会载入史册。
北京冬奥会是百年奥运史上首次全面上“云”的奥运会。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北京冬奥会实现包括赛事成绩、组织管理、比赛转播等核心系统100%跑在云上,精彩绝伦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第一次通过云技术向全球直播,并以全程4K的超高清模式带来6000小时的赛事精彩内容,云聚全息舱沉浸式远程互动、数字孪生技术、云上超级商店、云展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奥运文化体验……中国用最先进的数字科技完美解决了“在疫情下保障安全与精彩”的难题。
巴赫现身云聚展厅“云拜年”
2月6日傍晚,身处北京闭环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作为一名神秘重量级嘉宾突然“现身”2022北京新闻中心“云聚全息舱”,向媒体记者“云拜年”,并实时向远在1200公里之外的上海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赠
送了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飞扬”,两
人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示了手中的春
联,巴赫手执的上联是“四海健儿新春
聚”,张勇的下联是“冰雪飞扬映祥云”。
屏幕上两人的影像立体鲜活,表情
生动,连发丝都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现
场与大家面对面交流。这一切的发生,
正是“云上奥运”的一个缩影。依托阿
里云跨区域云全息( Cloud Me)技术的
视频云RTC(音视频通信)和全球实时
传输网络(GRTN),结合4K高清视觉
屏幕,从而实现远程全息互动体验。
“我们正在北京创造历史。”巴赫说,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主动去拥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人教版抱处在数字空间的人们。未来两周,数
以亿计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
爱好者将关注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许
多人将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观看比赛。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数字技术已深刻
地改变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2022
年冬奥会将加速与深化这一趋势,其数
字化水平前所未有,使更多的人能参与
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豇豆种植技术
巴赫认为,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很快,
从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再到如今的智能
墙布的十大品牌都有哪些手机、社交网络,无论利用什么样的技
术传播,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将人联
结到一起,“我们互相分享,建设一个共
同体。这也是数字化媒体、社交媒体的
基本理念。”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给未
来的奥运会举办留了一套全新的标准。
创造奥运史上最高收视率
“北京冬奥会的直播太精彩了,各
种视觉特效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比到现
场看精彩太多了。”很多北京冬奥会的
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记者了解到,本届北京冬奥会创造
了冬奥会史上的最高收视率,在美国等
全球很多国家都创造了新纪录,全球超
过27亿人参与了冬奥互动。奥林匹克
转播服务公司CEO伊阿尼斯·埃克萨
克斯比在北京冬奥会闭幕之后对记者表
示,北京冬奥会通过阿里云支持的“奥
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超过6000小时
精彩内容,在转播时长、收视率等多方
面,均打破冬奥会的历史纪录。
这是冬奥会第一次在云端实现电视
和网络实时转播,而在以往的传统转播
中,持权转播电视台需要“兴师动众”电脑发出警报声
前往比赛国家,将15吨乃至更重的转
播车、采编设备跨海运送,派出大量的
“云上冬奥”,精彩无限
北京冬奥会全面“上云”,将形成一份宝贵的数据资产,全面赋能以后举办的奥运会。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35
技术人员和报道人员前往奥运现场,不少国家会出于成本考虑而放弃奥运现场报道。在疫情仍在蔓延的情况下,传统的转播方式更是愈加困难。而在“云上奥运”的助力下,许多设备可以迁移上云,赛事
内容可以通过奥林匹克转播云,向全球转播方分发。
实际运行中,负责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赛事直播及转播工作人员,不需按照卫星转播那样现场布置大型的转播设备,只需携带一只约900克重的“5G 背包”,就能够顺利完成所有至少画面质量达到4K 的直播和转播工作。通过前端设备采集到赛事的视频信号,然后实时上传到云端,世界各地的制作人员在云端就能剪辑、转播和二次创作。
伊阿尼斯表示,奥运会通过云上转播,而不再仅仅依靠卫星传输,这是奥运史上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奥运转播云将许多工作迁移至远程,降低了奥运现场工作量。比起平昌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现场的转播人员减少了32%,转
播中心面积缩小了20%,但转播内容却多出400小时。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此前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北京冬奥会“上云”之后,云上转播能够更好地与AI、3D 建模等技术相结合,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变得更为容易,视觉智能、算法、AR 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也将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借助云高并
发、低延时特性,再由智能算法对多机位信号进行分析和3D 建模,将超慢动作、全景观看的电影特效式画面,带进冬奥赛事转播中,可以提供类似“子弹时间”的高自由视角观赛特效。
“比如云拍摄设备捕捉高山滑雪、短道速滑、冰壶等比赛运动员精彩瞬间的各个视角,然后将几十路高清画面的数据实时传输,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毫秒级合成和建模,迅速形成超慢动作、全景观看的电影特效式全景动态画面,这大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喻红说。危害行为
因为可以理解比赛内容、分析运动员动作,AI 实时生成多种类型的集锦视
频,北京冬奥会期间共生产出39878段素材,覆盖超200场比赛,通过这把“AI
2月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现身”2022北京新闻中心云聚展区,通过全息影像向媒体记者“云拜年”。
特别关注
ocus
36
责任编辑:王哲
云智剪”,运动员凌空的经典瞬间才会完美抓取和展示。此外,短视频处理平台Content+提供后期制作内容,包括专题、采访和集锦,可以直接在云上编辑,接收选定内容,而不必像传统传输一样下载全部内容。
载入百年奥运史册
“本届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 以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的赛事。上云也是绿冬奥、低碳冬奥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应对疫情影响之下的大型公众活动的必要之举。”喻红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奥运会的特性与云计算非常契合,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每间隔两年举办一次,每次举办地都不同,按照以往的技术,每到一地都要花费一至两年时间搭建转播中心、IT 机房等设施,在赛事结束后,这些设施中的大部分都要被拆除、转运,耗资巨大的媒体中心寿命往往只有一年多。
“因此,如何避免这种重复建设和浪费一直是个难题。上云之后,转播所
用到的IT 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喻红表示,北京冬奥会就是借助5G 信号的全面覆盖,把30多个大型系统全部搬
到云上,包括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IT 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冬奥会的用电主要依托于国家电网的持续保障。作为长期服务于国家电网的云计算供应商,华云数据依托自主
研发的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为国家电网输配电企业提供一站式云
计算解决方案。面向冬奥用电保障,华云数据还特别成立专项技术团队,提供7×24小时在线远端响应服务,助力国家电网在冬奥赛前、赛中、赛后,全周期实现稳定、可靠、绿输配电。
从冬奥会的筹备开始,相关技术人员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重新开发了“冰丝带”国家速滑馆等所有体育场馆。数字孪生简单来说就是在计算机虚拟数字空间中重塑物理世界的真实运行状态,这什么都可以原谅
些场馆经过数字孪生技术的改造之后“上云”,奥运会结束后就可以方便地重新布置应用于更广泛的用途,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建模和操作,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场馆使用率。
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国内外记者都无法面对面采访运动员,冬奥组委会设置虚拟采访空间让运动员走进“云聚
全息舱”,就能实时和远程的采访记者交谈,沉浸式的效果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北京冬奥会期间,数百位阿里云工程师以7×24小时轮班制为奥运提供不间断的技术支持。北京冬奥会闭幕之后,他们的工作仍在继续,在即将到来的冬
残奥会,他们也将全力以赴,做好保障。
“云上奥运”系统建成,全世界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借助云技术进行无以计数的应用性微创新,而这些实验性创新成果最终会沉淀为一个个科技产品和新的市场应用,从而造福奥运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北京冬奥会全面“上云”,更将形成一份宝贵的数据资产,服务北京冬奥会产生的云数据可以全面赋能以后举办的奥运会。
1924年巴黎奥运会首次应用无线广播、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首次实现了电视实况转播、196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采用卫星转播、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上线,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全面上云……百年奥运,也是人类一部科
技创新史。
2月2日,2022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备战,赛道边的“猎豹”摄像头准备就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