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药注射剂(12)屠呦呦的化药青蒿素难避不良反应
说说中药注射剂(12)屠呦呦的化药青蒿素难避不良反应
[引⼦]
2011年9⽉,屠呦呦教授因为发现青蒿素——⼀种⽤于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的⽣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当时我组织了⼀批介绍她的研究成果⽂章,系统地阅读了各⽅⾯的材料。
2015年10⽉5⽇下午5点30分,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消息公布后半⼩时内,我写了⼀篇评论,不久,此⽂上了“光明⽹”⼤头条。双引号怎么打
本⼈写⼀篇评论上了 “光明⽹”⼤头条
全集成灶1、屠呦呦在四年前已经获“拉斯克奖”
2022年世界杯赛程2011年度“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种古⽼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的⽣命。“在⼈类的药物史上,⼀项能缓解数亿⼈疼痛和压⼒,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
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罗表⽰,青蒿素这⼀⾼效抗疟疾药的发现很⼤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最重要的药物⼲预⽅案。
2、青蒿素是中国传统医学给⼈类礼物
惠普电脑死机屠呦呦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发表的获奖感⾔中表⽰,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类的⼀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献给予她灵感和启⽰,提醒⽣命科学⼯作者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她表⽰,这个项⽬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向世界的⼀个荣誉。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治寒热诸疟⽅记载:“青蒿⼀握,以⽔⼆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不仅是祖国医学⽽且也是世界医学史上⽤青蒿治疟的最早记载。这⼀记载为近代药理研究提出了宝贵线索。1971年中医研究院的科研⼈员屠呦呦等在读这段⽂字时得到启发⽽制成抗疟药青蒿素,其中为了提取过程也费尽周折。
屠呦呦制成抗疟药青蒿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世界给中华医药的最⼤肯定
最早疟疾的药物是奎宁,⼀种取⾃于⾦鸡纳树树⽪的药物。1934年科学家合成了疟疾特效药之⼀氯喹,因其毒副作⽤⾄少被搁置了10年,直到⼆次⼤战期间,美国进⾏的临床实验表明氯喹是⼀种⾮常有效的抗疟药物,1947年才被引⼊临床实践,⽤于预防和疟疾。遗憾的是,后来⼜出现了⼀些对氯喹产⽣抗药性的疟原⾍。半个世纪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取代了副作⽤很⼤的疟疾药传统获物奎宁,因为奎宁有催产作⽤孕妇禁⽤,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听⼒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四肢的先天缺损。哺乳期妇⼥慎⽤。奎宁对于哮喘病⼈、⼼房颤动及其他严重⼼脏疾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重症肌⽆⼒、视神经炎患者均应慎⽤。奎宁对⼼肌病及孕妇禁⽤。⽤奎宁脑性疟疾是危险的,对奎宁过敏者⽤此药有危险性。
世界卫⽣组织(WHO)在对全世界抗疟⼯作进⾏总结和分析后,认为使⽤单⽅青蒿素易使疟原⾍产⽣耐药性,提出了停⽌使⽤单⽅青蒿素,改⽤复⽅青蒿素的建议。⽽且更重要的是青蒿素类药物副作⽤⼩,仅建议妊娠早期妇⼥慎⽤。
⽬前,我国⽣产的青蒿素已经被世界卫⽣组织(WHO)列⼊“基本药品⽬录”,成为第⼀线的抗疟药。这是中国开发的新药⾛向世界的开始。⽽且药效接近的⼈⼯合成青蒿素也陆续推出市场。
诺贝尔医学奖今年终于颁给85岁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员,尽管这个奖来得有些迟,但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世界给中华医药的最⼤肯定,是给中国中医药借⼒“⼀带⼀路”⾛向世界的⼀个最给⼒点赞,值得所有⽀持、热爱中国中医中药的⼈欢呼与庆贺!
青蒿素中英⽂对照简介
Artemisinin is the most recent anti-malaria drug developed from plant-based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i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and flowers of Artemisia annual. (Compositae), commonly known as the sweet wormwood, a cousin of tarragon. Indigenous to China, the extract of this plant is traditionally known as the Qing Hao. It has been used to treat malaria in China for over 2000 years. Its active component, Artemisinin, was first isolated in 1970s by Chinese scientists. Unlike Quinine and Chloroquine, this compound is non-toxic rapid in effect, and safe for pregnant women. Furthermore, it is effective against chloroquine-resistant Plasmodium falciparum malaria an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malaria. It kills the parasites directly so parasitemia is quickly controlled. This work was confirmed by WHO in Africa and other parts of Southeast Asia.
近年来,从传统草本药物中提炼出来的青蒿素成为抗疟疾的常⽤药物。它是⼀种从青蒿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药物。青蒿属植物亦属于菊科,⼈们通常就把它称之为青蒿,是龙蒿的同类。在中国,此类植物的提炼物传统上也被称为青蒿。它在中国被⽤来疟疾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青蒿的活性成分,也就是青蒿素也是由中国科学家在⼆⼗世纪七⼗年代⾸次分离出来的。这种物质不像奎宁和氯喹,它是⽆毒的,⽽且见效快,孕妇使⽤也很安全。不仅如此,在对抗抗氯喹的恶性疟原⾍疟疾以及脑疟疾患者上使⽤此药,效果也很显著。它可以直接有效的杀死寄⽣⾍从⽽迅速控制寄⽣⾍⾎症。世界卫
⽣组织已经在⾮洲和东南亚部分地区验证并确认了其控制寄⽣⾍⾎症的效果。
Artemisinin is an endoperoxide of the sesquiterpene lactone. The structure of this compound is too complex to be synthesized effectively. Artemisia is also found in many parts of the U.S., abundantly along the Potomac River in Washington, D.C., but the drug content of these varieties is only about half that of the Chinese variety, Currently, the WHO and the U.S. are jointly engag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Artemisia for worldwide use. This recent development offers renewed hope for using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provide new drugs for future medicines.
青蒿素是倍半萜烯的⼀种内过氧化物,这种物质由于其极复杂的结构,因此很难被有效合成。虽然在美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华盛顿特区的波多马克河岸也⽣长着⼤量艾属植物,但是其药物成分只有中国艾属植物的⼀半。因此,⽬前世界卫⽣组织和美国正联⼿致⼒于中国艾属植物的培育,使其早⽇在世界范围内被⼴泛应⽤。近来的研究成果给未来医药使⽤传统药物作为新药补给重新带来了希望。
百度百科“ 青蒿素”词条
青蒿素治病由中药到化药也避免不了不良反应
这⾥选摘其中与本⽂主题有关部分内容: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它的茎中不含药青蒿,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塞-10(3H)-酮。分⼦式为C15H22O5。属倍半萜内酯,具有过氧键和6-内酯环,有⼀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2,4-三噁结构单元,这在⾃然界中⼗分罕见,分⼦中包括有7个⼿性中⼼,它的⽣源关系属于amorphane类型,其特征是A,B环顺联,异丙基与桥头氢呈反式关系。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
青蒿素是继⼄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有效的疟疾药物”。抗疟疾作⽤机理主要在于在疟疾的过程通过青蒿素活化产⽣⾃由基,⾃由基与疟原蛋⽩结合,作⽤于疟原⾍的膜系结构,使其泡膜、核膜以及质膜均遭到破坏,线粒体肿胀,内外膜脱落,从⽽对疟原⾍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洲地区约2.4亿⼈⼝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因此,很多⾮洲民众尊称其为“东⽅神药”。
此外青篙素在其他疾病的中也显⽰出诱⼈的前景。如抗⾎吸⾍、调节或抑制体液的免疫功能、提
⾼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利胆,祛痰,镇咳,平喘等。
化学合成青蒿素过程
化学合成: 化学合成青蒿素难度极⼤,198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以R(+)⼀⾹草醛为原料合成了青蒿素,国外也有类似⼯作,反应以(-)- 2-异薄勒醇为原料,通过光氧化反应引进过氧基,保留原料中的六元环,环上三条侧链烷基化,形成中间体,最后环合成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但过程均过于复杂,尚未显⽰出商业的可⾏性。
药理学 : 与以往的抗疟药物不同,青蒿素抗疟机理的主要作⽤在通过对疟原⾍表膜线粒体功能的⼲扰,导致⾍体结构的全部⽡解,⽽不是借助于⼲扰疟原⾍的叶酸代谢。具体药理作⽤分两步:活化,青蒿素被疟原⾍体内的铁催化,其结构中的过氧桥裂解,产⽣⾃由基;烷基化,第⼀步所产⽣的⾃由基与疟原⾍蛋⽩发⽣络合,形成共价键,使疟原⾍蛋⽩失去功能死亡。
⽤法之⽤量:
①控制疟疾症状(包括间⽇疟与耐氯喹恶性疟),青蒿素⽚剂:⾸次 1.0g,6~8h后0.5g,第 2、3⽇各0.5g。栓剂⾸次600mg,4h后 600mg,第 2、3⽇各 400mg。
②恶性脑型疟,青蒿素⽔混悬剂,⾸剂 600mg,肌注,第 2、3⽇各肌注 150mg。
③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盘状红斑狼疮,第 1个⽉每次⼝服 0.1g,1⽇ 2次,第 2个⽉每次0.1g,每⽇3次,第 3个⽉每次
0.1g,每⽇ 4次。
直肠给药:1次 0.4—0.6g, 1⽇ 0.8—1.2g。
深部肌注:⾸次200mg,间隔6~8⼩时后再肌注100mg,第⼆、三⽇各肌注100mg,总量500mg;肌注300mg/⽇,连⽤3⽇,总量900mg。⼩⼉15mg/kg,按上述⽅法3⽇内注完。
⼝服:⾸次服1g,间隔6~8⼩时后再服0.5g,第⼆、三⽇各服0.5g。3⽇为1疗程。
副作⽤:
1、有轻度恶⼼、呕吐及腹泻等,不加能很快恢复正常。
2、注射部位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
3 、个别病⼈,可出现⼀过性转氨酶升⾼及轻度⽪疹。70周年国庆手抄报
4、妊娠早期妇⼥慎⽤。
青篙素治病救⼈功勋卓著
柚子上火吗⼤家都见到青篙素治病救⼈的报道,据新华社2015年10⽉6⽇《援⾮中国⼈:西药副作⽤⼤多亏青蒿素救命》⼀⽂报道:
《援⾮中国⼈:西药副作⽤⼤多亏青蒿素救命》
中国⽔利⽔电建设集团公司加纳布维项⽬部,“在布维⽔电站建设⾼峰期,中国⼯作⼈员有300多⼈,基本上都打过摆⼦。那时每⽉都有⼆三百⼈次发病,每天都有好⼏例,有的⼈⼀个⽉打两次摆⼦。”陈秋敏说,项⽬部有⾃⼰的医院,常备国产青蒿素,从2008年扎营到2014年,共有2400多⼈次来疟疾。后来项⽬部的业主,即加纳布维管理局的常驻官员,也常来项⽬部医院治疟疾。“这么说吧,在西⾮的时候,⼤家都觉得⼿⾥有了青蒿素,就有了安全感。”
“那感觉就像⼀会⼉进了冰窟窿,⼀会⼉⼜进了蒸笼。疟疾发作时,通常头晕没精神,腰酸背痛,浑⾝关节疼,有时还会上吐下泻。”“青蒿素有⽴竿见影的疗效,每次打完5⽀青蒿琥酯注射剂(⼤家注意这是⼀种青蒿针剂)后,烧退了,其他症状也减轻了好多,”
在加纳市的纳⽐塔医院开了⼀个中国诊室,⾏医10多年从事中医药推⼴的徐勤伟介绍说,有⼀名从中国来的⼥⼠在离加纳⾸都阿克拉近300公⾥的库马西⼯作。某⽇她突发⾼烧并很快昏迷,库
马西的医院初步诊断为脑部疾病却没有更好的疗法。徐勤伟得知后,让患者家属连夜带着昏迷中的这位⼥病⼈赶到市。⾯对已昏迷近5天的病⼈,他马上⽤青蒿素进⾏输液(⼤家注意这是输液),同时以⼝服药剂。不久,病⼈症状缓解,经过7天该病⼈渐渐康复。“后来她⼜回国休养了两个⽉,现在完全好了,”徐勤伟说。
包国明是中国⼟⽊⼯程集团驻尼⽇利亚的随队⼤夫。他告诉记者,该公司从1996年开始⼀直⽤蒿甲醚注射液(⼤家注意这是另⼀种青蒿针剂)包括恶性疟疾在内的多种疟疾,患者基本都能痊愈。
疟疾是威胁⼈类⽣命的⼀⼤顽敌,与艾滋病和癌症⼀起,被世界卫⽣组织列为世界三⼤致死疾病之⼀。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次感染疟疾,⾄少100万⼈死于此病。但如今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成为世卫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尤其在疟疾重灾区⾮洲,青蒿素已拯救上百万患者的⽣命。
青蒿素的不良反应确实存在
⼤家留意到百度百科“ 青蒿素”词条,才知如原来是中药(⽚剂和中药注射剂)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却是化药合成的青蒿素。其中,对严重恶性脑型疟疾只有采⽤肌⾁注射剂,也会出现“注射部位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过敏副作⽤的报道。
《注射⽤青蒿素的药理作⽤及不良反应》
青蒿素是⼀种速效抗疟药,作⽤于疟原⾍红细胞内期,适⽤于间⽇疟及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其退热时间及疟原⾍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但是是药三分毒,⽤药的同时也可能产⽣各种不良反应。注射⽤青蒿琥酯的适应症为⽤于脑型疟及各种危重疟疾的抢救,对间⽇疟和恶性疟原⾍,包括耐氯喹⾍株的红细胞内期⽆性⽣殖体有强⼤⽽快速的杀灭作⽤,可作为间⽇疟和恶性疟的药。但对红细胞前期和红细胞外期⽆效。注射⽤青蒿琥酯⼀般⽆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例出现⾷欲减退、恶⼼、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不严重;⽔混悬剂对注射部位有轻度刺激;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性氨基转移酶升⾼及轻度⽪疹。
动物毒理实验表明注射⽤青蒿琥酯有⼀定的胚胎毒性,表现为胚胎吸收,因此孕妇慎⽤。
[⼩结]
从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是“化药合成青蒿素”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说明同之前的“青蒿素中药注射剂”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是⼀致的,这个同药物是植物提取的还是化药合成的关系不⼤。
所以,有⼀些⼈及⼀些媒体、⾃媒体本⾝缺乏临床证据,忽略了每⼀种药的临床反应现实,专门选择性地挑剔中药注射剂问题,显然是别有居⼼的?
如果不是,请⽤“化药合成青蒿素”的不良反应问题做⼀个证伪,个平台打⼀打?如何!
本⽂是本⼈以⾃已的专业背景、历史事件、所见所闻,表达个⼈对这个问题的第三只眼睛看法。⽂责⾃负,欢迎注
明“沈阳(sz1961sy)”转载。
沈阳(sz1961sy)
0:15 2017-10-5 写于北京家中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