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策略与文化意蕴——论《红高粱家族》《北极村童话》《风景》
[收稿日期]
2016-07-14[作者简介]史新玉(1993—),女,山西阳泉人,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叙事策略与文化意蕴
———论《红高粱家族》《北极村童话》《风景》的儿童视角
史新玉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金融类大学排名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儿童视角小说创作空前繁荣。本文主要通过对儿童视角小说的内部研究,分析比较其叙事特征,并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揭示儿童视角叙事方式所具有的独特的文本内涵。
中央电视台跨年晚会
关键词:儿童视角;叙事学;文化诗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6)04-0077-04
对于一部成熟的文学作品来说,
创作形式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读者还是批评者,如果不了解文本形式的奥秘,便无法与作家进行对话。就小说而言,其主题往往需要通过某种形式展现出来。小说的原型并不多,故事本身没有多少故事,母题更是屈指可数,然而作家创作出的小说作品却不计其数且各有千秋,这源于作家“讲故事”的功力。如何讲故事,谁来讲故事,常常是小说创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使同一个故事,每个作家讲出来的都不大一样,这是因为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创作形式,故事通过作家对语言的运用、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或通过叙事结构、视角以及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来。其中,叙事视角对于揭示文本的内涵起着无法忽视的作用。
米克·巴尔在其《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
明确指出
:“叙述者是叙述本文分析中最中心的概念。叙述者的身份,这一身份在本文中的表现戴旭转业
程度和方式,以及隐含的选择,赋予了本文以特征”。[1]
一个小孩讲故事,与一个女性、一个老人或一个病人讲故事是不一样的,有的叙述者,即小说当中讲故事的人,当他的身份是一个小孩时,那么整部作品观察世界的方式就变了。
学生会招新宣传语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以儿童作为叙述者的不在少数,采用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策略的作品并非个
例,从鲁迅的《怀旧》(1911年),到萧红的《呼兰河传》(1941年),一直到新时期,
儿童视角越来越受到小说创作者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前后,这类小说的创作相对集中,先锋文学代表作家莫言、苏童和余华,新写实小说作家方方以及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等均对儿童视角小说进行了创作实
践。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1986年)、迟子建的
公务员报考专业分类《北极村童话》(1986年)和方方的《风景》(1987年),以及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1991年)等。随着数量的增多,儿童视角小说进入了文学批评者的视野。目前,学界多从概念的界定、创作发生、发展历程、作品意义等方面对儿童视角小说作品进行分析。
对创作发生的研究,学界一方面从创作论的角度研究作家运用儿童视角进行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因素,进一步探讨对此类小说进行创作的行为发生机制,从作家的心理活动出发,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作为切入点,认为“儿童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它普遍地存在于人类心灵之
关于母爱的名言30条中”[2],儿童原型会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每个人身
DOI:10.16140/jki.ydxk.2016.04.01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