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4、查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
生: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描述当时的动人情景)
师: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
生:想家乡、想亲人……
师:对!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闹的场面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名回答问题)
2、教师指导: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忆:想念,思念。
③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蒲州。)
④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3打印机驱动、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总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4、通过对课题的学习,引出诗人的生平介绍。
高速公路免费到几号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
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介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为”这里应读“wéi,注意不要读成“wèi”)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①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②教师指导:(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过渡语:作者在异乡求功名,那么到了节日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第二句。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亲:家乡的亲人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铃儿响叮当歌词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是哪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③师:“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四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冬天空调开多少度制热最好⑤这是一种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专科热门专业
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过渡句: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又会想到(谁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和第四句。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他们认为登高可以避灾。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消灾。
①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少了诗人)
作者变换视角,以家人的身份进行想像:在人人头插茱萸登山之时,突然发现独独少了一个人!这一个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亲人,反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这一想像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原创性。
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5、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一想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哪句古诗合适
中秋的夜晚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爷爷又想起了远在故乡的亲人,这真是                      啊!
6、古诗的艺术特: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
五、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我们还学过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还有那些?(生:李白的“静夜思”)
五、布置作业。
①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②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
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