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诗句鉴赏)
题    目:古诗文鉴赏
教学目标:学会简单的鉴赏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鉴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师:在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的长河中,诗歌的创作是极为璀璨的一叶,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看图猜诗句的游戏。
学生看图猜诗句;(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3、配乐朗读诗歌。
饮  酒
Mpv是什么车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模仿读一遍;
 4、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首诗好在何处?
      同学们不知道该如何鉴赏,这就好比是一幅画,我们都知道它很美,却说不出它究竟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简单地鉴赏一首诗歌,弄清楚一首诗好在哪里。
5、出示学习目标:
          (1)懂得如何简单的鉴赏诗歌;
          (2)激发每位同学学习诗歌的热情;
6、教师板书课题:古诗文鉴赏
二、新授知识:
(一)赏佳词
1、出示图片: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出示诗句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师:这一句诗好在哪里呢?
生:好在“闹”字。
师:“闹”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我们前一句说“绿杨烟外晓寒轻”,这幅画面有绿杨,有薄烟,还带着淡淡的寒意,这些组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可是后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却别出新意,它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呢?(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
死字组词
师:这样一个字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对啊,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在枝头”它本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是加上一个“闹”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整幅画面由静止的画面变成活的了,活起来了。(出示教师总结:这句诗中 字用得好,它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杨烟外晓寒轻的静态画面动态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这个字还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哪位同学说说是哪个成语?
生:画龙点睛。
师:对,说的真不错,这个“闹”字“画”的太好了画出了整句诗的精气神,画出整句诗的生气勃勃,更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多么的发自肺腑的喜爱。
这就是我们讲的鉴赏诗歌的第一个角度--------赏佳词,即抓住诗句中用的最好的词语进行欣赏,而这样的词语大多数是动词或者形容词。我们再来看一句诗。
出示:赏析含有佳词的诗句的方法。
2、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两句诗美在何处,下面请同学们也来赏析两句诗。
师出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教师引导总结:这句诗(      )字用得好,它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学生口头表述。 
师总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潜”字用得好,它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春雨细密轻柔的特点。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一句中“坼”字“浮”字用得好,它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现出洞庭湖辽阔无边的特点。
(二)赏美图
师:我们刚才是从诗句中佳词妙语的角度来欣赏的,下面我们从第二个方面来赏析诗句。
1、出示诗句1: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图)
师:这幅图讲的是那句诗呢?(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一句诗好在什么地方?(出,它写出了春天杏树生长的生机勃勃)
师:还有什么呢?这句诗中有一组对比,你能出来吗?(杏花和墙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简陋的墙壁来衬托杏花的娇艳。)
师:对,通过这种对比,表现出了什么?(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总结:这句诗好在画面非常美,它描绘了一枝杏花,诗中以围墙衬托杏花,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滔滔不绝是褒义词吗师:这就我们讲的欣赏古诗的第二个角度--------赏美图(板书:赏美图)
师:我们通常赏美图从彩和构图两方面来赏析。
2、好,我们再来看一句诗。
出示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王维《使至塞上》
师:这句诗描绘了哪些景物?(日出,江花,江水)
师:这些景物都是什么颜的?(金的日出,红胜火的江花,碧绿的江水)
师:这些景物的颜怎么样?(非常艳丽)
师:这种艳丽的景表现出了什么?(表现出江南春天的春意盎然)
师总结:这句诗好在彩艳丽,灿烂的日出,红胜火的江花,碧绿的江水,表现出江南的春天春意盎然之美。
3、出示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这句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师:大漠就是广阔无垠的沙漠,长河就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的河流,那孤烟为什么是直的呢?(晴朗,无风)
qq空间音乐怎么免费添加
师:晴朗无风的天气,夕阳西下,这时我们再看夕阳,会有什么感觉?(雄浑、苍茫)
师总结:谁来填一下这句诗的赏析:
    这句诗好在画面美,它描写了广阔无垠的大漠,笔直的孤烟,还有伸向远方的长河,以及落日,表现出大漠落日的雄浑、苍茫之美。
(三)赏修辞
师:上面我们讲的第二个方面--------赏美图,下面我们来讲第三个方面。
1、出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好在什么地方?(使用了修辞手法)
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比作梨花。)
师:这个比喻句表现出什么?(雪非常大)
师总结:这句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压在枝头的大雪比喻成千树万树的梨花,生动的表现出了大雪压枝头优美的雪景。
2、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师: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师:把什么进行了夸张?(对庐山瀑布进行了夸张)
师:这个夸张句表现了什么?(庐山瀑布水势浩大、气势磅礴)
师总结:这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庐山瀑布的高度进行了夸张,生动的表现出了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水势浩大。
3、练习:
我们再来看两句诗:戈的拼音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师:这两句又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呢?
生:略作思考后回答。
师总结:这句诗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表现出了(              )。
(四)赏表现手法
1、出示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师:这个句子中出现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这些景物是否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师:怎样的思想情感?(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都是一些看了让人感到悲伤的景物,人家更是触动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我们把作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的抒情手法叫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另外这首词前面的这些画面都是静止的,而流水却是动态的,这种描写方法叫什么?(动静结合)
师:这句话好就好在它能够做到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师:这九种景物描写出怎样的一幅秋景图?(荒凉、萧瑟)
师总结补充,并用幻灯片出示:诗人写景时,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我们常说的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后者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学生齐读一遍,教师简单讲解。
师总结:这句话采用了动静结合至善情缘的描写方法,以及融情入景的抒情方式,描绘了萧瑟、荒凉的秋景,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出示诗句:(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总结:这句话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师: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呢?
  生:(1)句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现了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情感。
(2)句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决心。
师总结:以上是我们所讲的关于诗歌的简单的赏析办法,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应当活学活用,有时只能从一个角度赏析,而有的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赏析,希望大家能够综合考虑,活学活用。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3分 
   答: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                                         
2 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 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2分 
答: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
三、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但请大家注意,诗歌鉴赏的时候不要使用这些方法割裂诗歌,这些方法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鉴赏,希望大家下去后多实践,多操作。
感谢各位老师、同仁的指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