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
1、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也是影响最大的美术流派之一。该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科学相结合,发展了透视学、解剖学、构图法则、明暗造型法等,把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代表画家有马萨乔、波提切利、雕塑家多纳太罗,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等。
2、《根特祭坛画》(或见课本)
为根特市的一座大教堂所作的大型祭坛画。它分里外两面,共由2天龙八部至尊商店3倦组词语和拼音个画面构成的一种折叠式画障,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描绘的是圣经故事内容。这幅祭坛画,放在教堂圣坛的前面,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
《根特祭坛画》是15世纪尼德兰美术的标志,这幅出现在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巨制,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
穷艺术魅力。
《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
3、巴罗克艺术
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广流行于佛兰德斯,德国、西班牙等地,该艺术主要服务于天主教会,多表现宗教题材和教堂装饰。具有浓厚德宗教彩, 具有豪华特和新主义彩,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彩,强调想象力,强调激情和运动感,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典型代表为贝尼尼、鲁本斯。
4、巴比松画派
19 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画派,因该画派的画家生活在巴黎东南方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画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专心描绘平凡的法国乡村风景。“采取
对景写生”的方式,力图真实再现自然景,强调表现户外生动自然的效果。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对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5、新印象主义美术
新印象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它发展了印象派画光原理,但认为印象主义的作画方式过于感性,主张以光学的科学原理和理性分析来指导艺术实践,并给转瞬即逝的光和以永恒的形式,是对印象主义的修正和科学化,该派多采用彩分割理论和点的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分主义”成“点彩派”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
三、简答
1、古罗马美术特点
<1>古罗马美术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2>在肖像雕刻方面有独特的成就:要求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不满足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3>建筑上各种类型的实用性和纪念性建筑:开始运用三合土,在结构上广泛采用拱卷。<4>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和宏伟壮丽的。
2、15世纪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
1、威尼斯在15世纪成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实现贵族共和制政体,整个城市充满繁华的世俗气氛,15世纪后半期美术题材就从宗教转向世俗。
2、世俗的题材使艺术家把目光转向美丽的自然风光,舒适豪华的生活也带来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这一切都使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演奏了一段华丽的终曲。
3、威尼斯画派追求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
4、威尼斯气候潮湿,也使油画得到发展。
(1)贝利尼:A.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注重风景的描绘,把自然景诗意化,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B.成功之处在于将风景的氛围与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紧密结合在一起。C.彩和素描的表现力成为首要的因素,这也是威尼斯画派的共性:a.《有小树的圣母》:用刺眼的彩安排揭示人物内心壮丽感受和精神状态。b.《神的欢宴》、《湖的圣母》:大胆采用外光,彩明朗鲜艳,流畅的线条富于音乐性。D.这种和谐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和发展。
(2)乔尔乔纳:A.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威尼斯画派的画家。B.诗一般的画面: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视觉效果,而且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a.《三个哲学家》《沉睡的维纳斯》。b.《田园合奏》:对美丽的大自然和对幸福人生的赞歌。C.作品有高度的抒情,这种抒情被奇特的理性精神所统领,大自然在作品也变的日益重要。
60岁叫什么(3)提香:A.作品显得壮丽,热情,富于想像,彩强烈,用笔奔放。B.人物更为粗旷,更加加意气风发,也更完整。a.《天上人间的爱》:牧歌式的情调,反映出当时在人文学者中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b.《乌尔宾诺的维纳斯》:追求光与的波澜壮阔,形象逼真,生动,情节的风俗化处理,加强对世俗欢乐的认同感,反映他的现实主义艺术观。C.晚年内心充满不安的情绪,笔触显得凝重,彩更加单纯:《丹伊娜》。D.艺术的优点在于笔触的运用方法为造型的表现提高了更多可能性。
(4)委罗内塞:作品表现世俗的欢乐与自由:《利未的家宴》《加纳的婚宴》。探险家出装
(5)丁托列托:A.艺术理想是“把提香的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a.具有宏大的构图,复杂激烈的人物动态和异乎寻常的透视角度:《圣马可的奇迹》。b.《银河的起源》:运用人物动态与光线对比创造出生动欢快的气氛。B.主要关心画面的视觉效果。
(6)柯罗乔:画面调明快,诗意盎然,妇女形象美丽动人:《圣夜》《丽达与天鹅》。
3、巴洛克艺术特及其代表人物(4)
意大利巴洛克
(1)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A.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B.又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的错误的含义。C.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义,是18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对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
(2)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
(3)具有以下特点:<1>豪华的特:既有宗教的特,又有享乐主义彩。<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6>浓重的宗教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主导地位,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4)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A.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B.《大卫》: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和不可遏止的激情。C.《和达芙娜》: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人体轻盈,优美,有一种乘风向上的感觉。D.雕刻顶峰的是:圣德列萨祭坛:描写的是一个宗教传说,带有世俗的彩,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E.肖像雕刻:反映了世俗的情趣。
四、作品分析(共30分,每题15分。)
1、伦勃朗的《夜巡》。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伦勃朗作于1642年的油画《夜巡》是他一生中最著名也最受争议的作品。当时,他接受了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队成员画一幅像的订件。伦勃朗在构图上一反陈规,画面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巧妙的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某种神秘感,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
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动,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作品因此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
画面采取的是近舞台剧的形式,队伍纷纷涌上街头,画中两位身着不同服装的人走在队伍的前列,构成了画面的中心。他们一个身穿黑军服,头戴黑礼帽,披着红披巾,一个穿着黄军服,戴着黄的帽子。二人正在沉着镇静地商议问题,准备对整个队伍的行动作出决议。其他队员跟在他们身后,有的手持长,有的挥舞旗帜,有的在互相议论,队伍出发时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
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调的中、后景中,光线明暗对比强烈,人物主次分明,画家着意留出了大量黑的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可是到了19 世纪,由于油画失,表面的光油呈现黑褐,有人误认为画家描绘的是晚上的场景,因此取名《夜巡》。后经专家鉴定,画家采用的是白天的自然光线,描绘的也是白天的场景。
这幅杰出的艺术佳作却满足不了手们的趣味,而导致画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独特的构图和彩及明暗的处理,塑造出了一种紧张、神秘、动感的队伍出行氛围。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中那种激动不安和讲究排场的法则,而是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
心活动。正如画家本人说的那样:“艺术家的天职是创造美的形象,而不是计算有多少个头颅。”虽然他的后世生活极端艰辛,可是他为绘画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2、米勒的《拾穗者》。
《拾穗者》是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举世闻名的作品,也是最能够代表他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这幅画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
着红、蓝、黄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网络防火墙怎么关整个作品的快捷键复制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迷人的乡村风光。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也正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
除了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还没有人能够像米勒这样,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我们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我们知道田园生活不可能是理想化的,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