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梳理
第五单元《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梳理
2.学习要点
根据2011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3课时为4个学习要点,具体包括了以下知识内容:第15课: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17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三、教学建议
根据2011版课标要求,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理清章节结构,整体把握
2.抓住历史细节,激发兴趣
3.拓展历史思维,提升素养
第1点建议:理清章节结构,整体把握
单元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国防建设和外交;外交又分为两部分:新中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外交和七十年代外交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就第15课钢铁长城而言,其课程结构包含两个层次:武器装备、军兵种和指挥系统。其中武器装备和军兵种又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军种(从单一陆军到海陆空导弹部队),兵种与军种之间的交叉合成。第二条线索是武器装备不断现代化,装备于各个军兵种。第二个层次是指挥系统,军队领导革命化(突出党的领导);军队架构科学化(五大战区、指挥体系新格局等)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是外交成就的呈现,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需要注意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一个基本方针和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注重发展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
父亲节哪一天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后来外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全方位外交。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逐渐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增强,经过中国的长期努力,在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办银行卡
一节好的历史课要有“魂”、有“趣”、有“法”,“魂”主要指教学的立意,这是决定课的高度和层次的关键
要素,“趣”指的是吸引学生,历史课要靠丰富的历史细节来吸引学生,而不是干巴巴的知识,“法”指的教法和学法,它是教师的预设能否很好实现的关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非常明确,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关键看老师在细节上的设置和引导。所以第二个建议是抓住历史细节,激发兴趣。
在第15课钢铁长城,学生对我国军兵种的发展演变以及武器的现代化缺乏直观的感知,老师可以引用图片或视频,来让学生对比,在对比中感受到国防的现代化,如:从阅兵方阵看军兵种的变化,开国大典的阅兵方阵和建军90周年的阅兵方阵,对比军兵种的变化。
再如:从武器装备看国防的现代化,从仿制的歼——5到自主研制的歼——20,对比武器的制造,战斗力等情况。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对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注意联系近代外交的特征,然后与新中国外交政策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不同和区别,然后进一步发问,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补充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需要补充当时的历史背景,在与苏联等国家建交的同时,我国也注重发展同临近国家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但在美国等国家的挑拨和煽动下,一些国家对我国存在种种疑虑和偏见。为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我国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表明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提倡和平、反对帝国主义
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特点,很快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赞成和拥护。万隆会议这个点可以从会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开始,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安危。会上面对复杂的局面,周恩来同志提出“求同存异”,扭转了会议的航向。会后,“万隆精神”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涉及四个问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中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个问题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内部原因: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部原因:第三世界的崛起使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亚非拉一批新独立的国家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从而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而中国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赢得了这些国家的支持。关于中美建交,教师可结合史料讲述,尤其是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军事、经济实力受到削弱,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全球利益及自身安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使美国已学习舞蹈
黑匣子为什么不会损坏锦纶和涤纶不能无视中国的作用,美国试图借助中国的力量,扭转自己的被动局面,当时的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威胁中国安全,同志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始考虑改善中美关系,由此出现转机,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日建交是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冲击下实现的,
中日建交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全方位外交,可以结合《大国外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近年来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让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大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等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第三个建议,拓展历史思维,提升素养。教材是学生打开世界的一个窗口,老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打开窗口,看到整个世界。本单元的学习,强大的国防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外交更多是让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大国之间的博弈,坚定的外交方针,灵活的外交策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拓展,可以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比如让学生分析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是什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深刻的认知。
淘宝红包专区在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