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脚踏实地。
运用: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人生选择的条件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导入:
讲故事——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引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
(二)学生体验思考: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世界,都有哪些事物?
学生举例(略)
运动员加油词教师小结: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多样化的结构层次,多样化的存在形态。
(三)引出哲学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
事物有什么共性呢?这种共同的属性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第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分析:
1、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跳绳技巧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第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促成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这二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猩猩灭火取香蕉吃
得出结论:人脑和动物脑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学生探讨:许多同学认为,有许多思想都是人们胡思乱想出来的,人们可以随意乱想,完全是主观自生的。那么,意识究竟能主观自生吗?
引入小故事: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原来,文与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与可画竹时,胸中有
成竹。”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举例:例1:有这么一个传说: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探身而过。其中一个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闷闷不乐,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另一个则暗自高兴,因为他觉得: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前一个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后一个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例2: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文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小结:以上事例表明
2、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人们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就会不同,即人的意识是有差别的。
(四)引出哲学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引入故事:东施效颦
学生讨论:东施的想法与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使主观符合客观。
举例: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寓言叫“驮盐的驴”,说的是:有头驴驮着盐过河,不小心滑了一跤,跌倒在水里。因为许多盐都溶解在水里了,所以它感到身上的负重大大减轻,于是便窃窃自喜。后来,它又驮着海绵过河,心想再跌倒在水里,一定也会轻松得多,于是就故意跌了一跤,把海绵泡在水里。由于海绵吸水性很强,吸饱了水,负重大大加重,结果它再也没有站起来,淹死在水里。
说明:那头驴子吃亏就在于把驮盐的“经验”错误地搬到驮海绵上去了,没有对驮盐和驮海绵两种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没有做到一切以时问、地点、条件为转移,没有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学生讨论:P5各抒己见: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得到什么启
示?
人生感悟:纸上谈兵——得到什么启示?
第2课时正确选择人生道路
(五)分析人生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充满选择,每天我们都生活在选择中。让我们以一天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会遇到哪些选择。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引导学生思考:以前遇到过哪些重要选择?这些选择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当前面临的重要选择是什么?应该如何面对?为什么要进行人生选择?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人生选择的条件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的前提,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面临着自己的客观实际。客观实际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播放视频:我要嫁白马王子(网络红人罗玉凤征婚)
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罗玉凤的征婚,她的征婚能成功吗?
她的人生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总结:
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1)人生选择受对象的实际的影响和制约
一个人出生的背景很重要,所以客观科学地认识这点就显得更加重要。这里面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时代背景,这是大的。二是家庭背景,这是小的。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现在处在“文化大革命”时代,那我们就不可能在这里自由地发帖。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生在非洲难民家庭,那你连上学的机会都可能没有。所以明智的人会根据客观的现实,做出思想上的調整。
这一切均说明,人生的实现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外,还要以一定社会发展的水平、程度为前提。
(2)受自身条件的影响
你的身体很重要。道理很简单,想象一个高个子跟一个矮个子在篮下抢球,谁的胜券大?还有的人不用怎么下工夫。但他总是在某方面学的比别人好。再比如,有的人癌症也没死掉,有的人重感冒就难支撑了。另外,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对待同样的事情,反应却截然不同,不是因为态度,而是因为
遗传,学过生理学的人就知道人的性格百分之六十都是遗传的。所以理智的人应该清楚自己的秘密。
讨论:中职学生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自身存在哪些主观认识和现实行动的问题?
学生思考:幻想——理想——人生选择
情景模拟: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这样一个人,他冷酷无情嗜洒如命且毒瘾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个酒保不顺眼而犯下了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1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靠偷窃和为生,后来也因杀人而坐监。另一个却既不喝酒也不,不仅有美满的婚姻,还担任一家大企业分公司的经理。
在一次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二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观看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心得体会
设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同样的客观条件为什么成长了两个不同类别的人呢?
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进行人生选择提供了基本保证,而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和利用则需依靠主观努力。
2.人生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爱是 作文
学生讨论:
P8 各抒己见
P9 点击链接
小结:客观实际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的人生选择。客观实际的多样性为个人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1)可能
(2)现实
(3)对立统一的关系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六)归纳评价(我们应该怎样做):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举例: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了。一个儿子老实,一个儿子聪明,一个儿子瞎,一个儿子驼背,一个儿子瘸。父亲就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五个儿子都不为衣食发愁。
(1)必须分析个人面临的客观实际
(2)必须学会选择,善于选择
讨论:P7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根据客观实际,在人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之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到与时代节拍、社会需要、个人意愿等相适应。同时,又要努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人生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人生发展的现实性。
课堂小结:学习本节内容,旨在告诉人们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看待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将可能转变为现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后作业:当我们徘徊于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时,应该怎样做出选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