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探索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听说不畅,就会妨碍思想交流和信息交流,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对“口语交际”目标作了如此阐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训练学生听说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的理念,并且把这一理念贯穿于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
一、重视课前手机文件夹怎么加密5分钟的口语训练
怎么选包包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其中学会倾听、用心倾听、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能力尤为重要,也最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有必要利用课前5分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每节课的头5分钟,安排一两名学生上讲台即兴演说、讲故事等,其他学生静听,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每个学期,每个学生轮到两三次,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当众说话的胆量,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听话能力。课前5分钟的内容及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应隔一段时间就改变,这样能使学生兴趣加深,练习的效果就会更好。
1青蛙折纸.故事编讲,能说会道
自古以来,编故事、听讲故事都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它既能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丰富的知识,培养丰富的感情,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利用课前5分钟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最乐意做的。例如,由台下已做好准备的学生A来出几个词语,再由他(她)指定最能编的学生B上台根据这几个词语编一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放一段配音,不管结果如何,大家都以掌声鼓励。对于这样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学生都争先恐后去做。
编故事、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让一人即兴发挥,也可一人讲自己喜欢又熟悉的故事,或两人以相声形式合讲故事……讲完由其他学生分析。如此既可以锻炼胆量和口才,又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名著介绍,能说会道
利用课前5分钟开辟一个“介绍名著”的栏目,不但能丰富学生文学名著的知识,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例如,上台的学生小鲤鱼汤A,先对自己喜欢的名著作一番介绍,然后讲
一下自己对此文的理解和感悟。要求介绍简明扼要,评议得当。或者请学生举手,由教师点名一学生上到讲台,把他(她)最喜爱的名著中最生动或最感人的一句话,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然后让下面的学生猜猜它出自哪一本名著。这样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通过这项训练,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概括能力。
3.播报新闻,能言善辩
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新闻播报,就事论理。何谓“播报新闻”呢?就是让学生讲述昨天或当天国内外及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要求讲述简洁明了,语言流畅。课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字正腔圆地播报新闻,讲完之后请其他学生就事论理。训练的目的侧重在学会辩论、确立自己的观点上。由于学生讲的都是大家关心的国家大事或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所以播报的人有话可说,听播报的人也感兴趣。让其他学生就事论理,不仅培养了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4.情境对话,学会倾听,能说会道
或许是年龄的原因,中学生时常出现听话不专注、说话不得体的现象。因此,设置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讲一些得体且符合情境的话,是很有必要的。课前5分钟,故意设置某个特定的生活情境,由两个学生就此来讲一些得体的话,最后由师生评议。要求听者用心,对话、评议都要礼貌、委婉、得体,并且说话连贯、有条理,有人情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例如,课前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假设这两位同学一个是国庆节2022年祝福语A班的学生,一个是B班的学生,他们两人正在代表各自的班级进行800米赛跑,这时A班的同学扭伤了脚,倒在了地上,B班的同学停下来,扶他走出了跑道。请这两位同学就当时的情境进行对话。对话结束,请下面倾听的同学起来评议。这样的听说训练,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利用讲读课教学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采用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
我们一定要抛开过去讲读课中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旧形式。师生的问答和讨论活动,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能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例如,在上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先让学
生默读和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我故意提问:“老师不知道这篇文章的文题是什么,有哪位同学知道,并讲讲你的理由。”这一下,学生纷纷举手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各讲各的理由。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学会辩论、发表见解的说话能力。
2.采用每课一练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
传统的讲读课教学,教者面面俱到,满堂灌式地输入知识,听、说训练根本无法进行。所以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每课一练,合理安排听说训练,势在必行。例如,上完《茶馆》一文后,分角扮演朗读一些重点段落,经过听、说,学生已被课文的故事情节及人物的性格所深深感动。接着,我把课前精心准备的口语交际训练题目展示了出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班长在班会课上说:“各位同学,我们班决定编演课文《茶馆》参加学校课本剧展演活动,我担任导演。目前还有以下几个角的演员虚位以待:精明能干的茶馆掌柜王利发、胆小怕事的茶客松二爷、正义爱国的常四爷、实业家秦仲义、庞太监、黄胖子、刘麻子和乡妇。下面请有意愿的同学踊跃向我自荐。”
假如你向导演自荐,你会怎么说?
用类似这样方式,每上一篇课文都精心设计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采用记笔记的形式循序渐进进行听力训练
讲读课文中让学生听讲、记笔记是最常见的听力练习。开始时,教师将应记的重点、难点说得慢一点,课堂上引起学生问答和讨论的,教师就把重点内容重复叙述一遍,作并适当暗示。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记下知识的要点、重点。以后让学生记录的速度逐渐放快,直至和平常说话一样。经过一个阶段的听力适应训练后,学生就能学会倾听,做起笔记也就得心应手了。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保证训练质量
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与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上课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必须做到字正腔圆,表达准确;内容上要做到简洁明了,而且语调抑扬顿挫,从而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
表达能力。
我国当前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听说训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相信在今后,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会认真利用每一节语文课进行实践探索,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培养出更多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的人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