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北京城怎么来的,一定要知道这条河
想了解北京城怎么来的,一定要知道这条河
2022立春是几月几日几点
老北京人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说明了北京城与大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运河北京段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注入瓮山泊,经南长河,引入积水潭,经玉河、通惠河,最终流入北运河河道,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京城大地,繁衍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和因水而兴、因漕而盛的民俗文化。
历史上的大运河,不仅是供应北京市民生活的经济补给线,还是影响北京城市气质的文化交流线,对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在大运河上还流传着许多传说和故事,随着静静流淌的河水,绵延了几百年。
运河沿岸的传说与故事
与大运河北京段相关的传说与故事很多,如高亮赶水、皇木厂神木、饕餮镇水等,其中尤以“宝塔镇河妖”最有代表性。公司授权委托书
“宝塔镇河妖”讲的是燃灯佛塔降镇河妖的故事。燃灯佛塔,兴建于北周,后历代多有复建重修。史载,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燃灯塔身倾圮,相关人员发现此塔天宫中藏有十几颗
佛舍利,因此民间又称之为燃灯佛舍利塔。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式八角形实心塔,共13层,全高56米,塔峰突兀,塔影倒映在运河中,成为奇景。“云光水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清代诗人王维珍的诗《古塔凌云》,诗中的塔指的就是燃灯佛塔。此塔也便成了通州城及京杭运河北端的标志。
超级月亮与燃灯佛塔的奇异组合,白志海摄
燃灯佛塔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明代成化年间重修该塔时,通州城里传言说:通州城形似大船,城中北街鼓楼是船舱,燃灯古塔是高大桅杆。民间还传说,燃灯佛塔是用来“镇河”的。据载,舍利塔下层有一口井通海,井口有一巨型铁链,“下垂井中,好事者牵之,则簌簌然有风声。相传此井通海,系者殆蛟龙之属云”。蛟龙是什么,是谁将锁链系在此,民间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两条鲇鱼精经常兴风作浪,无人能降伏,后请来协办大学士纪晓岚,他用铁链将鱼精锁住,这里才风平浪静,再无水患。
这些传说故事,带有超自然、神奇的彩,被“运河人”口口相传,成为北京运河文化的一种记忆符号。
岁时节会中的传统礼俗信仰
岁时节庆礼俗具有时空、节候、人文等要素,反映着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北京运河沿岸地区的岁时节庆风俗深受传统礼制与京师礼俗的影响。
以通州为例,元旦,拜天地、祭祖宗。正月十五日,准备元宵祭神,燃灯花祭祖。自十五至三十,里二泗娘娘庙有庙场香会。二十五日填仓,晨起祭仓神。
二月初二日,龙抬头,要早起,要扫舍,用灰撒地,用绿豆粉制饼。各民间花会都汇集在二闸北岸龙王庙前表演。在各种狮子会中,二闸狮子人称“太狮”,各路狮子要向其参拜。
三月初三,清明节,本州城隍出巡,赦孤,各家祭祖于茔。
四月初八日,浴佛节,要焚香拜佛。本月初一至十五,宏仁桥娘娘庙与张湾广福寺有庙场香会。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城内外四处药王庙祭药王,有庙场香会。
通州古城重点是围绕“三庙一塔”打造运河历史文化区,恢复“三庙一塔”运河历史文化景区五进院落的整体风貌
五月十三日相传为“关帝诞日”。自初一至晦日,王恕园关帝庙有香会,演戏,礼神,游人杂沓。
十月初八日相传为“本州土地诞日”。初七至初九日,土地祠内演戏、张灯。届时,游人云集。
十二月初八日,用各栗、米杂诸果同煮,曰腊八粥,祭神。二十三日,夜设牲醴、饼糖祭灶。除夕,备果饼、三牲各祀祭祖……花炮之声达旦,或贴纸钱,或贴门神,士大夫家则挂桃符。
元旦、上元、端阳、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岁时节庆及诸神诞日,运河沿岸人家都不辞辛劳,或晨起、或夜半,用心准备果物食品,拜天地、祭祖宗、祀神灵、拜乡邻,喜乐融融。里二泗、宏仁桥、草寺紫霞宫娘娘庙、张湾广福寺、城隍庙、药王庙、九神庙等都循例举办“庙场香会”,民间花会要表演舞狮子、舞龙灯、演戏、扭秧歌、踩高跷,运河沿岸民众到“庙场香会”游玩,参与热情极高。
以七月十五日为例。这天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节,运河人家各祀祖先,通州城隍出巡,赦孤。沿河各庙例作盂兰会,超度孤魂。晚间,二闸北岸龙王庙庙前“沿河燃灯”,彼时,天上明月皎洁,水面灯光闪烁,游人泛舟河上,或品茗饮酒,观灯赏月,其乐融融。
祭英烈寄语简短
贝雷帽运河沿岸民间寺观建筑遍布。仍以通州为例,据《通州志》不精确地统计,清末民初全县约有寺观466处,其中城关有108处,各庙宇俱全。单是碧霞行宫就有7座。其中,马驹桥碧霞元君庙香火极盛,每年阴历四月初八日元君诞辰至十五日庙会期间,京城士女竞相进香。进香者皆头顶一尊元君像,背负纸钱,步步叩拜。沿途旗幡飘扬,锣鼓声噪。观音信仰亦如是。
造梦西游3捕捉宠物通州城内外观音寺很多,以召里观音寺最负盛名,极盛时,庙会人山人海,不少京中人士来此上香祈福,购买土产,各种花会杂耍无不相聚于此,耍中幡、敲大鼓、玩狮子、演少林,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极盛。
因漕运而盛的运河民俗文化
北京运河沿岸的人们依河而居、以水为生,世代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沿岸特殊的生产、生活、节庆习俗。
比如通州,作为昔日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水陆都会,自金代开始至以后的八百余年间,护卫与管理等漕务成为其基本职能,居民生业也多因漕运所需而兴废变化。元代以后,通州逐
渐形成了以漕运、仓储为代表的特定文化氛围。据记载,漕运最盛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漕船连同商船共3万艘,官兵12万人次。往来于运河上的各地商人及漕帮,多是四方杂处,民情风习各异,将自己家乡信奉的神祇沿河传播,丰富了通州民间神祇信仰与崇拜。
螃蟹的做法清蒸
通州运河沿岸人们的生计、生存与运河息息相关,他们对运河有着深深的敬畏崇拜之情,虔诚祭祀河神。水手和船员们行船,往往有不测之险,遂祈求神灵保佑;朝廷、官员为了治河通漕,确保漕粮安全,也屡次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于是,人们在运河岸边建起各种祭祀性建筑,如天妃宫、铁锚寺、大王庙等,供奉与漕运、河运、海运相关的水府诸神,进行种种祭祀、赛神、娱神活动,造就了通州独特的运河民俗文化。
其中,仓神庙独具特。明、清时期,每年运往京师的漕粮达数百万石,这些皇粮、俸米运到通州后要储藏在京通十三仓里,清《御制通州石道碑》描述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致者,车毂织络,相望于道,盖仓廪之都会而水陆之冲达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