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初探
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初探
王鹭张遵东
卤肉(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9.10教师节摘要:花溪风景秀美,景点众多,游客不断;然而花溪旅游资源的整合却不甚理想。如何将花溪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整合,建立一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旅游景区,以其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贵阳市的发展,已成为贵阳花溪区整体规划的一个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本文分析了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旨在整合花溪旅游资源,统筹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旅游资源整合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发国发2号文件。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1]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花溪作为省会贵阳的旅游度假胜地,其在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上的战略地位更加显著。
一、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的意义
(一)整合旅游资源,弘扬贵阳文化
花溪,取自花团锦簇、溪水长流之意;约20公里的河滩沿岸,融真山真水、田园景、民族风情为一体。周总理夫妇曾泛舟花溪,陈毅元帅也曾游览花溪,并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2]的诗句。花溪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中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料。
专家认为,我国旅游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后,各地区旅游竞争已经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
—区域竞争时代。区域内旅游合作是旅游市场发展成熟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对花溪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以著名景点为中心,周边旅游景点为环绕的风景旅游带,可避免景点管理的松散和景区发展的不平衡,便宜游客的游览,提高景区工作的效率,促进花溪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美化城市建设,打造优雅环境
花溪的美几乎感染了每一个贵阳人。天河潭雄奇壮美,黄金大道流水幽然,镇山村石建筑浑然天成;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花溪公园秀美幽静……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以来,花溪的整体环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真正打造出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意境。
衰怎么读花溪是贵阳大学城所在地,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认为,建设由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组成的花溪高校聚集区,对于合理配置和集聚高等教育资源,强化花溪文化旅游功能,推动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术气息与青山绿水相融合,为高校注入了灵气,更使花溪秀丽动人。
(三)提高经济效益,缓解就业压力
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合理配置资源,可以提高花溪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缓解就业压力。
旅游资源配置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旅游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目前,花溪居民已自发建立了400多家农家饭庄,200多家休闲娱乐的山庄和宾馆。游客需求得到的满足的同时,农户们的经济收入也得到相应提高。花溪区特食品和旅游小商品主要有青岩古镇的特农产品、苗族布依族的银饰、蜡染、刺绣等30多个特产品。任何旅游产品的价值都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所以花溪的旅游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良好的旅游经济效应。2010年,花溪全力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打造商务综合服务区。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置22个项目对外招商,将要于花溪区新区兴建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商务服务区,花溪经济有待进一步腾飞。[3]
二、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整体意识
花溪旅游景点分布相对较为松散,且沿途缺乏相互的指示标志和宣传标语,各景区之间缺少有规划的整体线路联系,从而单个景区带动力不强,导致游客对景区接受面受到限制。加之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理解程度不深,导致花溪旅游业基层认知度不够,众基础欠缺。加之部分单位缺乏大局意识,重视自身小利而忽视整体大利。如此种种,使得花溪旅游管理涣散,服务意识淡薄。这对于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极为不利。
(二)缺乏品牌效应
花溪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小品牌众多,但品牌认可程度不高,品牌价值还未得到完全的释放。很多旅游单位缺乏沟通,单个景区带动能力弱而且旅游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花溪的旅游业陷入一种自产自销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几年花溪的旅游业飞速发展,2010年,花溪旅游总收入达到60.47亿元,是2005年的15.5倍。[4]但低起点带来的高发展并不能使我们引以为豪。花溪的高投入低发展,旅游大品牌建设不足的状况仍值得我们深思。
(三)缺乏创新意识
旅游业是重创新的“点子”产业。每个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抓住自身特,开展有别于其他景区的特旅游活动或者生产特旅游产品便是一种创新。然而花溪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却缺乏创新意识,因旅游业起步较晚,致使花溪跟着别人的脚步学习相关旅游发展经验,小心翼翼地进行适用自身的小
幅度修改,却忽视了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掘和大胆创新,从而在与相邻旅游地区如云南、四川、广西的竞争中稍显吃力。
三、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的构想
(一)花溪风景旅游带的主体构成
花溪的风景旅游带可归纳为三种类别:第一是自然景观,在花溪长达20公里的河滩沿岸,坐落着20多个自然景观,其中以天河潭与“十里河滩”城市湿地公园为主体;第二是明清建筑的人文景观,以青岩古镇为主体;第三是以镇远布依族山寨等为主体的融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区。
1、天河潭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是薄层碳酸盐岩裸露地块,河水被阻塞,产生旋回流,在强烈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腹中天地阔”的龙潭洞
文化
文化空间
2013年1月刊改革与开放
庞大空间。天河潭山清水秀,曾是明朝末年著名诗人吴中蕃的隐居之地,集河谷、溶洞、瀑布、深潭为一体,清幽宜人。
2、花溪城市湿地公园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项目之一。十里河滩景区以花溪河为纽带,集山地、水文、生物以及人文景观为一体,主打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品牌。其中湿地类型丰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征,湿地物种多种多样,带给人一种纯净的原生态的美。
3、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花溪区南部,与镇远、丙安、隆里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其中,精巧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自古镇旅游资源被开发以来,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投资商的光临,经济有了大幅提升,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48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为5755元,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行成该镇经济支柱产业之一。[5]
4、镇山布依族村寨
镇山布依族村寨素有“生态博物馆”之称,其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别具匠心的石头建筑,是建筑学界石建筑研究的活化石。村中120多户人家中,80多户是布依族,30多户是苗族。[6]整个村子依山而建,石
头建筑高低错落,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花溪旅游风景带建设的思路
1、注重整体发展
合理的旅游线路是联系花溪旅游整体格局的纽带,便利的交通是吸引游客观光的重要手段。多时段、多选择性地开通景区旅游专线巴士,可以对花溪的旅游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被动等待游客发现其价值的发展,而应主动展示自身魅力,充分发掘游客潜在需求。所以合理规划花溪旅游线路,打造便利的花溪旅游交通网络,对于花溪风景旅游带的整体性建设尤为重要。
碧之轨迹攻略
此外,花溪风景旅游带的整体发展还应端正各工作单位的态度,各单位在开发的同时应注重整体利益,加强相互合作。为此,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奖励、处罚措施,促使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的提升。
2、打造经典品牌
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应全力打造花溪旅游大品牌。2006年贵阳市花溪区举办了多次“大地之舞”系列活动,并于2007年12月,在花溪区正式启动“大地之舞”演绎中心建设工程。[7]“大地之舞”是花溪的特写照,象征着山水交映,动物齐舞的生态和谐;也象征着多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人文和谐。加之2011年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贵阳的成功举办,使“爽爽的贵阳·全国避暑胜地”的品牌深入
人心,而花溪是贵阳旅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爽爽的贵阳·全国避暑胜地”为突破口,在建立休闲旅游的品牌基础上,依托“大地之舞”品牌的销售模式,全力发展花溪旅游经济,强化花溪风景旅游带的品牌效应。此外,加大花溪旅游的宣传力度,在全省乃至全国设立宣传平台,以美景吸引人,以服务满足人,以文化感染人。
3、增强创新开发
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所在,而花溪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民族优势和生态优势,所以对花溪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应抓住优势资源特点,加强创新性开发。花溪的少数民族居民众多,开展民族节庆活动不失为传播民族文化,吸引游客的好方法。比如青岩古镇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等等,场面都十分热闹。开发特民族节庆活动,可在渗透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业发展。
(三)花溪风景旅游带的科学开发和合理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花溪的美景不仅对于旅游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花溪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仅要考虑利用资源达到的物质层面的享受,更要考虑旅游活动对资源本身以及其对所在地周边居民所带来的影响。花溪区一位高级园林工程师曾说:“花溪的十里河滩对蓄水防洪、补
监理工程师报考条件
给地下水、调节城市区域气候、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和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等,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8]
花溪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但传统的民族文化、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往往也具有脆弱性。传统的民族文化容易在外来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受到感染和破坏,而逐渐失去自身的本。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容易受到现代开发建设活动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的原则,边开发边保护,保证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
花溪旅游业的建设更要抓住“十二五”时期国家政策大力倾斜的契机,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顺应发展潮流。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度假区,既要集优势资源寻求发展,服务大众旅游休闲,强化旅游品牌效应,推动旅游经济腾飞;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居民生活,从而将花溪旅游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百度文库
wenku.baidu/view/53521af2ba0d4a7302763ac7.html
[2]陈毅.花溪杂咏[M].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4.
世界三大美食
[3]李昊,邱凌峰.投资超百亿花溪区22个项目招商[N].贵州都市报.2011-05-23.
[4]陈康清.贵州:提升形象打造品牌化旅游[N].贵州日报. 2011-11-21.
[5]青岩镇.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EB/OL].中共花溪区委党务公开网.2010-12
www.hxdwgov/onews4250.aspx.
[6]山水不系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花溪[EB/OL].2009-08-26.
www.lvping/showjournal-d33-r1245126-journals.html
[7]沈仕卫.花溪区启动“大地之舞”演艺中心建设[N].贵州日报.2007-12-20.
[8]花溪区探索生态文明城市“最佳实践区[EB/OL].新华网. 2010-4-27.
www.dayoo/roll/201004/27/10000307_101832476.htm 作者简介:王鹭,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张遵东,女,通讯作者,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