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摘要 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互联网作为媒体,集数据开放性、知识密集性、信息全面性、查方便性等多种优点于一身,成为大学生认知自然、开阔眼界、储备知识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互动性、平等性、多样性和虚拟性又给大学生以专业学习,交流思想,抒发情感,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互联网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容忽视的。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影响着大学生新的精神生活。本文主要论述了互联网对我们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专业 学习 生活
1.互联网简介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这个社会上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最具活力地改变着教育理念。毫无疑问,大学生正生存在日易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
2010年7月党员自我评价范文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称截至2010年6月,我国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在网民学历结构比例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6月,手机网民用户达2.7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都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手机网民学历结构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上升至23.4%。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2.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2.1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凡有志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波爷中医
在互联网构造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即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获知场所的变化。
因特网的全球性打破了国际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大学生不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在何地学习。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进入网络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大学生好比海洋中的一艘风帆,任其在知识海洋中敖游。
2.1.2获知时间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局限在上课时间,网络传输的即时性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1.3获知观念的变化。
网络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的获知观念由被动接受教育的灌输和安排,转为主动的上网查资料来获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识。同时由于各种知识的充塞使得大学生不局限于获得传统教育中认为 的正确的或是必须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去寻自己认为实用的知识。
簸箕的拼音 2.1.4获知内容的变化。
大学生不在依赖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
2.2 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2.2.1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情哲理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文华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达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显示了文化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知识的权威的从众心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2.2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
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利用互联网所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好比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实现指定内容的有效学习.同时网络还可以使教育者和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大学生还可以向教育者提出问题,寻求辅导与解答。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腊鱼怎么做好吃
2.2.3 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
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的资源,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即能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网络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因此大学生为获得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这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2.2.4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2.3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2.3.1网络带来了交往方式的改变。
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原唱 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交互性,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作为媒体,它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各种各样的读者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使读者间可以直接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个人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有自己的交友空间,但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走出家门在交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苦恼。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的恐惧和烦恼几乎超过学习方面。再者现代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爱好各异,加之学分制的实行,传统的班组概念越来越弱,每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活和空间,对待朋友既希望他能招之即来,同时有时也需要挥之即去,“君子之交淡如水”已是越来越多大学生追求的境界。网络上的隐蔽性、不担负责任正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交友需求。用一个代号,一个化名,可以在网上广交朋友,与朋友交谈既可以推心置腹,又可以恣意调侃,需的世界抒发情感,交流思想,派遣空落。
2.3.2网络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国内多项调查显示,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买是上网的六大主
要内容。网络交友、网络文学、网络旅游、电子商务等概念层出不穷,以共同的网络倾向为基础的网上俱乐部、网友联谊会、网上社区孕育而生。在将来,网络将成为生活的必须,大学生无疑会成为网络中最自由的畅游者。
2.3.3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将为大学生的创业和成才提供更多的机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产业像计算机网络这样激发起年轻人极大的创业热情。近几年,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首次创业的年龄普遍在20岁左右,甚至更低。更重要的是,创业的成功和经历,使他们改变了对成长的传统看法和判断依据,注重的不仅是文凭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头脑和技术。
2.3.4网络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通道
大学校园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阵地,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建设信息化校园,
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成功整合,一条将大学生和社会二者紧密相连的信息通道得以建立。今天,借助校园网,大学生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学校的学术动态、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老师和学校领导。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结,大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尽知天下大事。大学生渴望更多地关心国家、了解社会,网络无疑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理想的大门。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3.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无限传播,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得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形成,是容易被外界不健康、庸俗的东西所感染的体,容易受到侵蚀,甚至导致个别大学生网络犯罪。计算机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丰富庞杂,良莠不齐,西方国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时刻不忘颠覆中国的阴谋,在网络上散布反动言论,攻击中国,制造混乱,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等,对大学生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无限传播,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得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形成,是容易被外界不健康、庸俗的东西所感染的体,容易受到侵蚀,甚至导致个别大学生网络犯罪。计算机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丰富庞杂,良莠不齐,西方国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时刻不忘颠覆中国的阴谋,在网络上散布反动言论,攻击中国,制造混乱,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等,对大学生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
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和挑战,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一些免疫力弱的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倾斜、偏离,甚至盲从西方。
3.2 学业的荒废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利用网络可以查各种学习资料;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得各种信息的新的渠道,利用网络可以到各种实践、兼职、打工、招聘的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架起了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利用网络可以认识、结交更多兴趣相同、拥有共同语言的全国各地、各高校的朋友。
但是大学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网络只应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辅助工具和课余生活调剂。据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只占30%,其他占8%。 也就是说,上网的大学生中62%的学生在网上从事的是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他们利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这些学生中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能把握网络娱乐的尺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开始他们只在课余时间去网吧上网,慢慢的开始
逃课,去网吧包夜,通宵达旦的上网,导致上课精神恍惚,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干脆完全不去上课,整天泡在网吧,数日不见人影。有些学生甚至把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学费全部用来上网,令人痛心不已。这些沉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把父母、亲人、朋友的嘱托和期望抛到了九霄云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把学习抛在了脑后,以致最后留级,甚至退学,荒废了学业。
3.3 能力的缺失
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获得不是自发的,需要他们自己寻机会,创造机会,把握机会,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锻炼提高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学生组织或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深深体会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活动、竞赛,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参与竞争的能力,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大学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场所,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的项目的研究或者各类设计比赛,锻炼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创造力、科技创新能力。
3.3 能力的缺失
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获得不是自发的,需要他们自己寻机会,创造机会,把握机会,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锻炼提高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学生组织或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深深体会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活动、竞赛,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参与竞争的能力,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大学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场所,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的项目的研究或者各类设计比赛,锻炼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创造力、科技创新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