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两岁多的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会了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人称代词,这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属于( )。
(分数:2.00)
 A.动作技能签证怎么办理
 B.语言联想
 C.智力技能 
 D.语言信息
解析:解析:智力技能是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知识。
3.下列选项中对激进建构主义认识错误的是( )。社团招新宣传语
(分数:2.00)
 A.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
 B.反对僵死的、统一的课程目标,提倡课程目标的开放性和弹性
 C.反对一味地灌输知识
 D.强调应当为学生提供虚拟情境 
解析:解析:建构主义主张,教师应当尽量给学生创造建构知识的过程,尽量剑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情境。
关于月亮的歌
4.上幼儿园之前,小明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之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 )学习。
(分数:2.00)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解析:解析:小明在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5.以下哪一概念不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内容?( )。
(分数:2.00)
作文 我的小伙伴
 A.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操作条件反射 
 D.动力定型
解析:
6.“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录像教材是为( )教学模式设计的
(分数:2.00)
 A.抛锚式教学 
 B.认知学徒制
 C.情境性认知
 D.分布式认知理论
解析:
7.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就停止哭闹。重复几次之后,一旦小孩哭闹,家长就
给予糖果。在这个事例中,家长给予糖果的行为得到了( )。
(分数:2.00)
 A.正强化
 B.负强化 
 C.Ⅰ类惩罚
 D.Ⅱ类惩罚
解析:解析:家长的行为被负强化了。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哭闹是不愉快的刺激。现在孩子不哭了,不愉快的刺激就消除了,家长给糖的行为就会得到增强。所以家长的行为被负强化了。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家长的行为,不是孩子的行为。
8.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
(分数:2.00)
 A.惩罚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看
 B.孩子去医院看病就不再发烧,下次生病时就知道要去医院看病 
 C.在孩子犯错时,拿走他喜爱的玩具
 D.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饿他一会儿
解析:解析:负强化是拿走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某种行为。孩子去了医院,病好了(拿走了生病身体不舒服这个厌恶刺激),今后就知道生病就要去医院了。 强化: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1)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 (2)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或免除惩罚(负强化)。 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既有正向的(加给有机体环境刺激),也有负向的(从有机体环境中取走刺激),包含以下四种情况。 (1)正强化:给予一种喜欢的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企业向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厌恶的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孩子考了好成绩就不用洗碗了。 (3)正惩罚(Ⅰ类惩罚):施加一个厌恶的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Ⅱ类惩罚):去掉一个喜欢的刺激。这种惩罚比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
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9.关于榜样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是决定因素?( )。
(分数:2.00)
 A.对榜样强化的特征
 B.榜样行为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C.榜样人物的性别 
 D.榜样行为的功能和价值
 E.被榜样强化行为的种类
解析:解析:在学习过程中,榜样作用的重要决定因素包括:强化、选择自由、榜样行为持续时间、榜样行为的功能和价值,以及榜样行为的种类,这些都对观察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只有榜样的性别,也就是C选项,是与之无关的。
10.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观察者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这是( )。
(分数:2.00)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观察学习 
 C.创造性观察学习
 D.间接的观察学习
解析:解析:班杜拉根据观察者学习的不同水平,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的观察学习: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简单的模仿; (2)抽象性观察学习:学习者从示范者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 (3)创造性观察学习:学习者从不同示范行为中抽取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11.在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与信息加工活动的动力有关的系统是( )。
(分数:2.00)
 A.加工系统
 B.执行控制系统
 C.期望系统 
 D.记忆系统
解析:解析:加涅认为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包括八个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和复述、语义编码和长时记忆、搜寻和提取、反应组织、操作、反馈和强化。这八个阶段中重要的结构是“预期”与“执行控制”。“预期”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是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12.在当代,( )主义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分数:2.00)
 A.行为
 B.认知
 C.人本
 D.建构 
解析:解析: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确实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的人本主义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它们属于心理学的三大势力。但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兴起得最晚,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主动性与认知,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很大,在教育的许多方面都占据主导地位。
13.某学生把学习看作获得成长的手段。该学习动机属于( )。
(分数:2.00)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内部动机
解析: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属于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将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不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属于外部动机。根据“获得成长的手段”这个关键条件,选B。A选项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动机;B选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外部动机;C选项附属内驱力是外部动机。
14.在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向学生呈现( )。
(分数:2.00)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解析:解析:正例给出了概念的外延,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概括。为了方便学生从中概括出共同特征,正例中还包括许多无关因素,但是这些无关因素能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
15.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学习迁移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 )接近。
(分数:2.00)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产生式理论
 D.学习定势说
解析:
16.利用做笔记策略来阅读文章属于( )迁移。
(分数:2.00)
 A.顺向迁移
 B.特殊迁移
 C.近迁移
 D.高通路迁移 
解析:解析:依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可将迁移划分为高通路迁移和低通路迁移。回归课本是硬道理,请认真记忆书上有关迁移的例子。
17.“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是哪种理论的基本假设?( )。
(分数:2.00)
 A.控制点 
 B.人本主义
 C.自我效能感
 D.自我价值理论
解析:
18.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小明考得很差,家长和老师批评了他。在以后的几次考试中他的成绩越来越差,现在他一听到老师宣布要考试,就开始全身紧张、脸苍白。以下哪个心理学原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
(分数:2.00)
 A.经典条件反射 
怎样删除qq好友 B.操作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
 D.信息加工理论
解析:解析:刚开始,考试失败也许只是一个中性事件,但当这件事逐渐与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联系起来,因为批评本身是引起学生焦虑的条件刺激,久而久之,考试失败就会引起焦虑,再进一步,与考试情境有关的线索也可能成为条件刺激。如案例中的学生一听到老师宣布考试,或者一接触到和考试有关的东西就会紧张发抖、脸苍白。
19.及时复习这一环节在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中属于哪一阶段?( )。
(分数:2.00)
 A.习得阶段
 B.保持阶段 
 C.概括阶段
拍一拍好玩的后缀 D.反馈阶段
解析:解析:加涅提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并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生将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贮存阶段,被称为“保持阶段”。也就是说在学生获得知识后,教师应当及时组织复习,以巩固学习效果。
二、 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20.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 )。
(分数:2.00)
 A.社会文化研究 
 B.主动性研究 
 C.反思性研究 
 D.合作性研究 
解析:
21.班杜拉认为在自我效能形成的影响因素中,言语说服的方法包括( )。
(分数:2.00)
 A.建议 
 B.劝告 
 C.解释 
 D.自我引导 
解析:解析:言语说服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
22.下列选项属于强化的方式有( )。
(分数:2.00)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间断强化 
解析:解析:惩罚不是强化。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增加正性刺激;负强化是减去负性刺激,两者都使行为频率增加。惩罚有Ⅰ类惩罚和Ⅱ类惩罚之分。Ⅰ类惩罚是增加负性刺激,Ⅱ类惩罚是减少正性刺激,两者都使行为频率减少。 如果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称为连续强化。如果只在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称为断续强化。断续强化又可以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间隔程序是根据历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安排强化,比率程序是根据历次强化之间学习者做出适当反应的数量安排强化。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某些习题册的答案有误,做题须谨慎,请多看教材多思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