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讲义
课程介绍还珠格格剧情介绍
⼀、课程性质
《⾦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商企业管理、会计等专业本科阶段必考的⼀门专业课。尽管它是本科阶段的⼀门课程,从它的内容设置、考试难度情况看,它仍是⼀门基础性质的课程。从内容设置来看,⽆论是原来的教材,还是2010年新改版的教材,其介绍的都是⾦融学的各种基本原理、基础性知识点及其应⽤;从考试难度看,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题都不难,跨章节的考题也很少,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框架和主要知识点。
⼆、教材的选⽤
什么面膜美白效果好《⾦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所选⽤教材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指定教材,该书由贾⽟⾰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1版)。这本教材是2010年第⼀次改版、2011年考试第⼀次使⽤。、
从此次改版的变化来看,⽆论是章节体系,还是各章具体内容,变化都是⾮常巨⼤的。由于教材变化⾮常⼤,与2010年的考试相⽐,2011年甚⾄可以说是⼀次全新的考试。此次改版的主要变化如下:
●从章节体系看,新增六章:“汇率与汇率制度”(4)、“⾦融市场概述”(5)、“货币市场”
(6)、“资本市场”(7)、“⾦融衍⽣⼯具市场”(8)、“投资银⾏和保险公司”(11)
●删除六章:“信托与租赁”(6)、“保险”(7)、“⾦融市场运⾏”(8)、“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
与风险管理”(9)、“对外⾦融关系”(10)、“通货膨胀”(12)
●明确调整2章:原来的第11章“货币供求与均衡”扩充为两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12)、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13),原来的第2章“信⽤和融资⽅式”调整为“信⽤”(2),内容有所删减。
●从内容来看,尽管有新增的章节,也有删除的章节,但这些增减章节中的内容有重新组合的
部分(如原来教材中“保险”中的⼀部分原理介绍挪到了新教材的“投资银⾏和保险公司”
⼀章中),还有很多新增的部分,相⽐之下,与原教材重合的内容不少,但是,每⼀章中新增的内容更多,需要引起考⽣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在那些章节名称没有发⽣变化的章节中,其内容也发⽣了较⼤变化。⽐如第
⼀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对原教材内容进⾏了简化和调整,删去了“国际货币”等内容,将原教材“货币的币值”的内容调整到
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节,并增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买加体系”等内容。第三章“利息与利率”,增加了“利率的作⽤”⼀节,其他“节”也有很多增加的内容。
可以看出,此次的教材修订变化⾮常⼤,与原教材内容框架相⽐,理论体系更加鲜明,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于所有考⽣来说,2011年的⾦融考试都将是⼀个新的开始。
三、章节体系
本课程可分为四⼤部分:
第⼀部分主要是关于⾦融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前4章内容(1-4):货币、信⽤、利息和利
率、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部分着重介绍⾦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包括4章(5-8):⾦融市场概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具市场。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融机构体系相关知识,包括3章(9-11):⾦融机构体系、商业银⾏、投资银⾏和保险公司。
第四部分主介绍宏观货币政策,包括3章(12-14):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的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
考情分析
⼀、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由于2010年《⾦融理论与实务》教材的章节框架发⽣了巨⼤变化,各章的内容重新进⾏可整合,因此,按照各章统计历年考题、分值的做法并⽆太⼤意义。但是,从近⼏年来的《⾦融理论与实务》真题看,仍可以到⼀条重要的规律:在历年真题中,各章的分值分布较为平均,偶有特殊年份某⼀章分值稍低,在第⼆年的考试中,也会稍微提⾼该章的分值。总体来看,各章的分值物明显差别和变化。
这种分值分布与《⾦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性质是紧密联系在⼀起的,这门课程主要考察考⽣对于⾦融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论是新编教材还是⽼教材,其框架和内容都侧重于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很难在各章中明确分辨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因此形成了各章分值较为平均的状况。这就提⽰考⽣,在学习中,要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全⾯复习。
⼆、题型分析
从历年考题看,《⾦融理论与实务》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计算题(2题,10分)、简答题(6题,36分)和论述题(1题,14分)。(没有名词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名词解释在历年试卷中没有出现过,但今年的新⼤纲中的考试题型部分还包括名词解释题,在新⼤纲的参考样卷中,名词解释题也占15分(每题3分,共5题)。⽽且名词解释这种考试⽅法也⽐较适合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因此,考⽣不可掉以轻⼼。
1.单项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是难度较⼩的⼀种题型,分值低、题量⼤,考⽣要拼成功率,将该得的分拿到⼿。
2.多项选择题是客观题中拿分最难的部分,考⽣需要准确全⾯把握基本原理和框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单选、多选都属于客观题,回答客观题时考⽣应注意:
(1)计划答题时间。针对客观题,重要的是合理分布做题的时间。
(2)按题⽬要求答题。⼀定要审清题,将不全⾯、不完整的备选项放弃。
(3)运⽤排除法。
(4)运⽤猜测法。
3.计算题相对⽽⾔⽐较简单,分值也较低,考⽣应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注意计算结束后“有
问有答”,考⽣在这⼀题型上不应丢分。
4.名词解释题如果出现的话,应该是对基本知识的考察,考⽣在答题时需要把握答题要点。准确领会概念的含义。
5.简答题的特点是:难度并不⼤,也较少偏题怪题,但量⼤(⼀般为6道)。考⽣需要准确把握得分点。
6.论述题,⼀道题,但分值较⾼,需要考⽣根据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做⼀定的发挥。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答题⽅法:紧扣教材、把握要点、适度发挥。
紧扣教材:⾃考⾦融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主观题“判分”应以教材知识点为依据,因此答题必须以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和理论框架为最终和最⾼依据,对于名词、简答、论述中设计的知识点,教材中⼀般都有论述,答题时先把教材中的论述回答上,这是根本。
把握要点:要点即得分点,主观题的答题需要紧紧把握题⽬要求解答的⼏个主要⽅⾯(概念、框架等),并以鲜明的层次(如1、2、3、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试卷上
适度发挥:这是主观题答题全⾯的要求。论述题需要发挥,名词、简答也需要适度发挥。适度发挥仍要以教材为依据、全⾯把握得分点。在答完“框架”后,需要对框架要点进⾏⼀定的“解释”,论述题“解释”要充分,简答、名词要适度。解释可以采⽤教材上的原话(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发挥(⽐如举例、反⾯论述等)。
三、本课程的复习⽅法
在最后的临考复习阶段,学员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依据《⾦融理论与实务》考试⼤纲的要求,在前⾯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知识点要仔细阅读,注意理论框架的把握,联系跨章节的知识点运⽤,对明显重要的考点要重点理解和记忆。
2.系统训练。解决应试教育的⽅法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到⽬前这个阶段,学员应多做综合性的模拟题,考查⾃⼰对整体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的掌握程度。回顾并复习以往的错题,弥补不⾜和弱点。
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复习建议
本章在理论体系和历年考试中,都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由于改版后的教材内容变化较⼤,建议学员全⾯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
⼆、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然⽽然地产⽣的。
两种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是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是降低交易成本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种物品表现出来)、扩⼤的价值形式(⼀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般等价形式(⽤⼀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种商品从发挥⼀般等价物作⽤的⼏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了。
降低交易成本说:⼀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进⾏了论述。由于货币这种交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简化了交易过程,⽅便了交换的实现,交换成本也随之下降。
⼆、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货币的演变过程。
(⼀)商品货币:实物货币→⾦属货币
(⼆)信⽤货币:★
名词解释:信⽤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值货币,⽽信⽤货币是不⾜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货币都属于信⽤货币范畴。信⽤货币的产⽣与发展弥补了⾦属货币数量⽆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
1 纸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纸币最早的国家。(单选)
2 银⾏券
银⾏券是银⾏发⾏的⼀种以银⾏⾃⾝为债务⼈的纸质票证(⽣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种纸制货币。
3 存款货币
在商业银⾏为客户提供转账结算服务的程中,能够签发⽀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
4 电⼦货币
所谓电⼦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络进⾏⽀付的货币。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发⾏的各种银⾏卡,如借记卡、信⽤卡等。
第⼆节货币的职能
⼀、交易媒介职能★
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计价单位
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交易媒介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段。
阅读器哪个好(注意,与上⾯的“交易媒介职能”区分。在这⾥,“交易媒介功能”仅指货币在商品流通的某个环节中,被当作买进卖出的⼿段,即“单纯”作为交易媒介;⽽上⾯的“交易媒介职能”则意指货币在商品流通所有环节中发挥的各种功能,除单纯的买进卖出
⼿段外,还被作为“计价单位”、“⽀付⼿段”。)
(三)⽀付⼿段
在商品买卖⾏为与货款⽀付⾏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是补⾜交换的⼀个独⽴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付⼿段的功能。
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付⼿段职能的基本特征。
借贷、财政收⽀、⼯资发放、租⾦收取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付⼿段的职能。 <;多选>
⼆、财富贮藏职能
含义: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们当作社会财富的⼀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在⾦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们直接贮藏⾦银,积累财富。后来,随着信⽤货币逐渐替代⾦属货币,⼈们更多地以持有现⾦、银⾏存款的形式贮藏财富,但贮藏⾦银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
硬笔书法用什么笔最好优缺点:与投资实物、购买股票债券等财富贮藏形式相⽐,贮藏货币的最⼤优势在于它的⾼安全性,最⼤缺点就是收益较低。
【例题】(单选题)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2006.4单选)
大雾漫天的意思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段职能
C.⽀付⼿段职能
D.货币贮藏职能
【答案】C
【解析】在偿还赊销款项时,商品的销售和款项的⽀付这两项运动并不是同时发⽣的,⽽是⼀先⼀后,此时,货币执⾏的是⽀付⼿段职能。
第三节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含义
所谓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的⼀系列规定。国家制
定货币制度的⽬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提供⼀个稳定的货币环境。(⼆)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关于“⾃由铸造”
确切含义: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由造币⼚代为铸造成⾦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溶化,还原为⾦属条块。国家造币⼚在替公民铸造货币时只收取很少的费⽤,甚⾄不收费。经造币⼚铸造货币保证了流通中⾦属铸币的质量。
意义和作⽤: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属价值保持⼀致: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属价值相等;相反,⼈们就会把法定⾦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要求铸造成⾦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可见,“⾃由铸造”制度可以⾃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银复本位制、⾦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银复本位制→⾦本位制→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
(⼀)⾦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法律规定⽩银为货币币材,⽤⽩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限法偿能⼒,银币可以⾃由铸造、⾃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券可以⾃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银;⽩银和银币可以⾃由输出⼊国境。
——⾦银复本位制:⾦银两种⾦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和⽩银铸造的⾦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限法偿能⼒;⾦币、银币可以⾃由铸造,⾃由熔化,两者间可以⾃由兑换;黄⾦和⽩银可以⾃由输出⼊国境。
“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下,良币退出流通进⼊贮藏,⽽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本位制:包括⾦币本位制、⾦块本位制和⾦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注意⽐较三者不同)⾦币本位制特点(名词):黄⾦为法定币材,⾦币为本位货币,具有⽆限法偿能⼒,⾦币可以⾃由铸造和⾃由溶化;辅币、银⾏券与⾦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值⾃由兑换为⾦币;黄⾦可以⾃由输出⼊国境。
⾦币本位制被认为是⼀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被认为是⼀种最理想的货币制度),为什么:其⼀,⾦币的⾃由铸造制度保证了⾦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致;
其⼆,黄⾦可以⾃由地输出⼊国境保证了各国货币兑换⽐率的稳定性;
其三,在⾦币本位制下,银⾏券的发⾏和⾃由兑换曾⼀度得到保证,从⽽使银⾏券能稳定地代表⾦币流通。这种状态表现为货币币值较为稳定,物价较为稳定,汇率较为稳定,对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
⾦块本位制⼜称⽣⾦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券,银⾏券规定有法定含⾦量,但银⾏券只能达到⼀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块。
⾦汇兑本位制⼜称虚⾦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券,银⾏券规定有法定含⾦量;不同之处在于,银⾏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
要想兑换黄⾦,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外汇在该国兑换黄⾦。
(⼆)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
不兑现信⽤货币制度:20世纪30年代各国放弃⾦本位制之后,并没有马上让货币与黄⾦完全脱钩,市场中虽然流通的是银⾏券,但银⾏券依然规定有法定含⾦量,只是不再能够兑换成黄⾦。
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货币,主要由现⾦和银⾏存款组成。
⼆是信⽤货币都是通过⾦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管理调控。
(三)我国的⼈民币制度 (简答)★★
⽬前,我国⼈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民币⽀付中华⼈民共和国境内的⼀切公共的和私⼈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不得拒收。⼈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和“分”两种。三阶魔方还原步骤图
(2)⼈民币不规定含⾦量,是不兑现的信⽤货币。⼈民币以现⾦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由中国⼈民银⾏统⼀印制、发⾏,存款货币由银⾏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流通,中国⼈民银⾏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民币总量和结构进⾏管理和调控。
(3)2005年7⽉21⽇,我国开始实⾏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货币进⾏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是维护⼈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
1 历史背景
第⼆次世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地位。在此基础上,确⽴了⼀个以美元为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黄⾦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