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巩固练习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巩固练习
一.单选选择题
1.发展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  )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      ②规律是发展的
  ③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④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B.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一事物代替他事物
  C.事物间的作用和影响,事物的普遍联系
  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属于不显著的变化
3.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有哪些好看的韩剧
4.(2014  北京模拟试卷) 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④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
①自然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永恒不变的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元宵佳节祝福语  ④自然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人是无法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孙子·说符》中说:“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对该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新事物一定会代替旧事物      B.正确,因为新事物不会代替旧事物
C.错误,因为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正确,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7.(2014  北京模拟试卷)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各自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将带动潜力巨大的北方辽阔腹地发展。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8.我国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下列诗句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发展的概念揭示了运动变化的(  )
  A.状态    B.原因    C.趋向性    D.客观性欠钱不还起诉
10.(2015  湛江一中期中考)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所谓致老师辛苦的短句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据此回答题。
“一路一带”说明: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认识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事物的发展
二.简答题(在横线上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
  11.“人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沧海变为桑田,体现了事物是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2.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把质量和效益放在发展速度的前面,强调科学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贯彻“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努力实现速度、效益、质量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时如何体现发展普遍性的?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除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的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 251
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发展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因此正确答案选B。
    2.A
菜花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正确答案为A。
3.C 
解析: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①的表述错误;发展
是运动变化,反之,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②的表述错误。
4. B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①③均表明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②表明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同;④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正确答案选B。
5.D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利用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故的表述错误。
6.D   
解析;孙子的这句话体现真理的具体性、有条件性以及发展的普遍性,A、B与C表述都不正确。
7. A
解析:由题意可知,京津冀三区域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要合作开发,协同发展,将带动潜力巨大的北方辽阔腹地发展。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互相制约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故A正确;B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8.A 
解析:题干中龚自珍的话体现了变化发展的哲学原理,①与②选项体现了变化发展的哲理,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体现了运动的观点,③与④不符合题意要求。
9.C
  解析: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揭示了运动变化的趋向性。因此正确答案选C。
  10. B
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但变化的实质并不是发展,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
误,事物的联系并不是认识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但事物的变化并不决定事物的发展,故排除。 
 二.简答题
  11.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三.问答题
12. 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过去基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我们强调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出了“又快又好”的思想;今天强调统筹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发展质量,又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思想。
  (3)由“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的思想转变,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3.答案:
 (1)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2)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本课可暂不做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