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传统节日成为我们节日的主流_对比中国七夕与西方情人节 (1)
西方情人节与我国传统七夕节的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七夕传统节日与西方情人节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七夕;西方情人节;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探折
中图分类号:G1
控制科学与工程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2(2009)06—0078—03宋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浙江宁波315100)
收稿日期:2009-11-29作者简介:宋岩(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在
读硕士研究生,研究应用语言学及英语语言文化。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
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而节日是文化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传统的文化现象。不同的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差异,民族节日也各不相同。西方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大多是和宗教相关的。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是和岁时有关。由于中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在我国,一些西方节日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例如过西方的情人节目前在我国的年轻人中就十分普遍,而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则被人们所忽视,例如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有关它的风俗几乎已经成为史书的记载。近几年来或是出于炒作或是出于唤起人们对七夕节的重视,很多媒体及商家把七夕节称作“中国的情人节”。西方的情人节和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有什么可比性吗?把七夕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对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妥当?本文的作者拟从历史、文化及民俗等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两个节日各自的历史渊源及风俗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最为典型的一个节日,已经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其起源有三种说法。说法之一:教士瓦伦丁坚定对基督教的信仰而不去崇拜罗马皇帝,因此被捕入狱,被判死刑。监狱看守的女儿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深深吸引。在狱中等待行刑的日子里瓦伦丁与她相爱了,但他仍不肯因为爱情放弃信仰,公元270年2月14日行刑之前,他给自己心爱的人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上的落款是“来自你的瓦伦丁”,从此人们便把瓦伦丁就义的日子定为情人节。起源二:公元三世纪,罗马与其
英雄联盟火男出装他国家相继发生战争,因此需要大批的士兵开往前线,但是人们都非常憎恶战争,不愿意去前线打仗。当时的罗马皇帝克劳狄是有名的暴君,他认为是家庭羁绊着男人们,所以下令人们不许结婚。教士也不许为年轻人主持婚礼。有一个叫瓦伦丁的教士不顾禁令,秘密为年轻人主持婚礼。不久得知这个消息的克劳狄气急败坏,逮捕了瓦伦丁,把他折磨致死。从此人们便把瓦伦丁看作是爱情的守护神。为了纪念瓦伦丁,人们把他去世的日子定为情人节。其三,
抖音能让人狂赞的说说
相传古罗马人把牧神作为自己的守护神,当时的自然环境很恶劣,因此每年2月份罗马人都要祭祀牧神,祈祷人畜兴旺。在这个节日里除祭祀活动以外还有未婚青年参加的活动,平日里界限划分得很清楚的未婚男女可以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的名字被写在小纸条上,让小伙子们随机抽取,被抽中的姑娘便成了小伙子的情人,为期一年,这促成了很多姻缘。而这一天恰巧是2月14日。传说这一天是鸟交尾的日子,人们认为是成就良缘的大好日子。现今情人节习俗有情侣之间互赠情人节卡片,男士给自己心爱的人赠送玫瑰花,女士给自己的情侣赠送象征甜蜜爱情的巧克力等。
七夕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其主要参与体是未婚女子。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于牛郎星和织女星所构成的天文图景。早在《诗经》当中我们就能够到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形象的雏形。但是并无二人的爱情故事传说。直到汉代才出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唐代出现了乞巧楼,每逢七夕待字的少女都会去乞巧楼乞巧和祭拜。宋代的七夕节则更加受到民众的重视,当时出现了专卖乞巧用品的集市“乞巧市”,该集市非常热闹,由此可看出古人对七夕节十分重视。到了明清两代过
七夕节乞巧则更加普遍。直到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政府取消了农历纪年而改之为公历纪年,由此七夕节的庆祝活动由盛转衰。七夕节的主要风俗是“乞巧”,即女孩子们乞求织女赐予自己一双巧手。“流传最久的乞巧方式是‘穿针乞巧’,
穿得最快的可谓是最有智巧的,叫做得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习俗,比如说在这一天夜里姑娘们喜欢在躲在葡萄架、南瓜棚或黄瓜架下听牛郎织女的脉脉情话,听到的女孩将来会得到美满姻缘。在我国北方地区还有种巧芽等习俗。在古代我国七夕的乞巧活动是非常丰富的。二、情人节与七夕节之对比:
情人节与七夕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不同:(一)发端不同。七夕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而情人节则同时反映了西方人对基督教的信仰和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后对人性的回归。我国历史上是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
第16卷第6期2009年12月
琼州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Vol.16.No.6December.2009
因此我国的传统节日都与岁时有关,与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七夕体现了我国古代崇尚自然的文化,其传统习俗的拜牵牛织女双星就是最鲜明的体现
(二)参与者的不同。情人节虽源于宗教但现在俨然是情侣们的节日,在西方国家情人节那一天大街小巷都成了玫瑰花的海洋,男士们都会给自己的女朋友或爱妻送上一束火红的玫瑰,而女性们也会给自己的男友或丈夫赠送象征甜蜜爱情的巧克力。在我国古代七夕节主要是未婚女子的节日,历代的史书及诗词歌赋当中并没有男性直接参与七夕活动的记载。女孩子们在这一天举行乞巧活动,祭拜织女星以祈得织女般精湛的女红手艺,与此同时,姑娘们还在这一天乞求美满姻缘。
(三)文化底蕴的不同。情人节体现了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彰显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感情表达与宣泄,体现出了西方文化的奔放,比较注重个性的张扬和个人之间感情的传递,以情人们互送礼物,敞开心扉直接表达爱意为主要活动;而七夕节则映射出了我们中国人儒家精神的内敛和含蓄,折射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七夕节以未婚女子单方的活动为主,乞巧、乞姻缘,其实乞巧活动本身也反映了古时女孩子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因为在封建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了所有年轻人的命运;封建时代家庭男耕女织的家庭经济模式导致了女子对精湛女红技巧的向往,因为心灵手巧的能够织得一手好锦绣的女子往往能够被许配给如意郎君。这也是乞巧风俗的真正根源。
(四)人们对这两个节日的心理认同有所差异。西方的情人节的传说是以瓦伦丁殉难而成就了很多渴
望爱情的青年男女为结局,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七夕节则以牛郎织女被隔在天河两岸,有情人天各一方为凄美结局,传说中只能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在鹊桥上见一面。至今在汉语中我们还是喜欢把相隔遥远的夫妻或情侣比作“牛郎织女”,所以从节日发源的传说本身来看要把七夕节作为类似西方情人节的节日来过是不会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认同的。
由此可见当今很多媒体及商家把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做法是把这两个节日在历史渊源和文化层面上的混淆,是把我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的拙劣同化。我国以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基础的七夕节并无西方情人节的社会基础与文化内涵。由以上四点看来这两个节日在传统文化内涵上并不具备什么可比性。
三、情人节对七夕节的冲击及其原因
如今每年将近七夕节时很多些新闻媒体和商家的都会把七夕宣传炒作成“中国的情人节”或“东方的情人节”。由此可见我国大众对情人节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对七夕节的了解程度。七夕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节日,怎么就被一些商家和媒体称作“中国情人节了”呢?他们为什么会把这两个差别如此之大的中西方节日混为一谈呢?从这点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冲击之大。我认为传统七夕受到西方情人节的冲击原因有四点:
其一,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政府提倡用公历计年,并倡导民众按公历过传统节日,由此人们过传统节日
的意识逐渐减弱。所以导致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受人们的重视程度程下降的趋势。
其二,近些年来有很多学者曾探究其原因,学者们普遍认为是西方社会的经济发达导致其文化的强势,“这样便使得在经济霸权力量支撑下的文化入侵变得更加容易,
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更加易于接纳西方化。”因此中国人也就更加喜欢过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而逐渐把注意力从七夕等民族传统节日上面转移开来。
其三,我国对其节日内涵弘扬和发掘不够也是七夕节受冷落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古代农耕时期,“男耕女织”是十分典型的家庭劳动中的分工。是否擅长女红对女子能否许配给好人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也就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项手艺的好坏决定着古时女性的命运。所以当时七夕节作为未婚女子乞巧的节日十分盛行。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工业化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红技巧已经不是评判女性智慧的标准,已经决定不了女性的命运了。所以以女子乞巧为主要活动的七夕节逐渐被人们淡忘了,而被人们误解为“中国的情人节”。
其四,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青年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张扬和情感的诉求,喜欢能够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情人节则刚好迎合了青年人的这种心态,使得年轻人在这一天能够大胆向心上人表达爱意。这样的节日在以汉民族儒家“三从四德”观念为主体的中国封建文化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的。这也是七夕节受到西方情人节的冲击的一大原因。
四、回归及保护我国传统七夕节
七夕节作为古代的“女儿节、乞巧节”已经快要被人们所淡忘了,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的情人已经成为在我国年轻人中比较受欢迎的节日了。如何保护和发扬受到西方文化猛烈冲击的传统七夕节已经成了我们迫在眉结的任务了。这既需要民间的一代代的传承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及弘扬的力度。我们只有在保留和挖掘传统七夕节的文化风俗的基础之上融入与时俱进的时代元素,才能够赋予古老的七夕节新的生命活力。广州珠村的乞巧文化节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在这个文化节上除了自古就有的女子成人礼、老中青三代女性再现古代妇女的穿针乞巧等传统活动外还加入了乞巧女儿形象大赛等具有时代特的活动,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众前来观看,既发扬了民俗文化又使得民俗文化有效的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宝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七夕等传统节日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管是媒体商家的炒作也好,还是一些学者想要唤起国人对传统七夕节的关注也好,把七夕节称作“中国的情人节”或“东方的情人节”是不恰当的,是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歪曲,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误导。
参考文献:
[1]威廉.哈维兰.当代人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送别 朴树
1987
[2]影响西方人思维的七大灵魂[M].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
编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3]萧桥.情人节夜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4]乔继堂.细说中国节[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5]陆扬.文化研究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张承平,万伟珊.文化的普适与包容——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
(下转第70页)
西方情人节与我国传统七夕节的比较研究
第6期79
(上接第79页)
!!!!!!!!!!!!!!!!!!!!!!!!!!!!!!!!!!!!!!!!!!!!!
On the Comparability of Valentine ’s Day of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Double-Seventh Day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Song Y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Abstract :Double-seventh Da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Double-seventh Day and Valentine ’s Day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origin and culture.Therefore there is not any comparability between the two festivals.
Key words :Double-seventh Day ;Valentine ’s Day ;origin ;culture ;exploration
支配画面的作用,调的统一与和谐,就能赋予画面彩与生命,但这偏偏是风景写生的难题,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更难把握,究其原因,整体观察弱。景物繁多,光线变化快,彩变化微妙莫测,致使
无人生还 bbc整体观察弱,加之贯用颜的绝对值来描绘,忽视彩的倾向性,导致无法概括与集中地捕捉和把握‘第一印象’的彩基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的教导。
(一)强化学生对彩的感受和理解调。调既是客观世界的一种真实反映,又是画者“情感迁移”的主观分析、思考、提炼和概括的产物,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景物的光影响,如地域差异,季节差异,时令的差别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光写生能力。如:四季中,光照长短,强弱的差别,加之受植物生长周期变化的影响,形成四季分明的光环境,春季嫩绿萌生,景物呈现清亮的调;夏季植物生长旺盛,景物多呈现绿调;秋季,秋高气爽的黄与紫,橙与蓝的鲜明补对比调;冬季冷清萧瑟的冷灰调;时令中,早、中、晚的差别,阴雨晴天的差别等都影响着调的关系,以及景物的受光与背光的冷暖关系等等,如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多以朝霞与夕阳的光线统一全景,基本上是橙调;阴天,景物明暗对比较弱,投影虚缓,多以固有的形式出现;雨天,景空蒙,景物缥缈等。但是自然界的气候光线变化复杂,景物的光照状况也随之而变化。只有在强化训练中加强学生对彩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使风景画“言有尽而义无穷”,切不可当作固定的模式规律,否则将会失去写生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彩激情和敏锐的慧眼。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水粉画的特性,根据不同时间和光照在短时间内作小幅练习,不求深入,只求整体的调和画面气氛,寻第一彩感觉的印象,以感受迅速地记录彩,把整体的印象摄入脑海,并使这种印象贯穿作画的始终。通过量变转质变的
方法,培养学生的彩激情和敏锐的慧眼。
四、如何形成空间感
绘画属视觉艺术,纵深感是风景画的魅力所在。而学生在风景写生中,最常犯有透视缩变原理上的空间深远度
错误——
—“空间层次的平面化”;忽视了明暗,虚实及彩的冷暖是处理透视空间的有效途径。
纵深感的形成可借助透视缩变的原理,来形成近大远小的前后关系,如公路两旁的电线杆、树木、建筑或车辙的平行线等的‘近高远低’至远方相交,从而获得画面的深度空间;然而大多数风景画在描绘时并没有平行线所形成的近大远小的情形,更多的是靠彩的冷暖关系,因空间距离及大气层的隔阻(空气中充满水气和尘埃),即由于淡蓝空气的原因,在远处的景物,不仅形体感降低,明度对比也减弱,同近处相比,远处显得阳光感弱,彩显得灰冷,在地平线的远处,景物的淡蓝灰调感觉更明显。远、中、近、前、后的空间层次由然生成。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学必须培养会思考,会创造的人”。画是心灵的产物,情感是艺术魅力的生命源泉;教师要激发学生热爱和崇尚自然的激情,去认识和欣赏自然之美,与自然景物对话,作大
自然的抒情诗人,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讨新的方法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善于在平凡的景物中赋予一定的生命情感。
On the Gouache Teaching and Landscape Painting
Guan Yi-jue
(Art Department ,Qiongzhou University ,Wuzhishan ,Hainan ,5722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gouache teaching and landscape painting by using soaked bean-noodles.
Key words :soaked bean-noodles ;landscape paint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7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