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妨多些“体美劳”
76家长眼
家庭教育不妨多些“体美劳”
●文/王 莉
最近采访了三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校长,他们在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以及学科教育、课程研发方面给我很多启发,同时也让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思考有了新的感悟,那就是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应该多一些“体美劳”:体育、美育和劳育,因为这些方面关乎孩子一生的体魄、审美、自信和健康。
其实,重视体育、美育和劳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记得我小时候,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经常在我们家乡的各所中小学校的墙上看到这些大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四有新人。”四十年过去了,类似这样的话好像很久没有被提及了。随着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体美劳”仿佛被遗忘了。直到最近有些省份好像有意把体育、美术、音乐、劳技等科目动真格而非象征性地纳入中考,似乎才有人想起来应该真正重视起“体美劳”了。
常常有人讲,要对孩子进行精英教育,要千方百计把孩子培养成精英。我对这样的提法向来嗤之以鼻,对那些 “虎妈”“狼爸”从来也看不上。在这教育焦虑呈泛滥之势并愈演愈烈的当下,“虎妈”“狼爸”之类的书被多少家长趋之若鹜甚至奉为家教“圣经”。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像打了鸡血一样,无视儿童生长的自然
有关大自然的手抄报规律,无视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无视孩子的自由意志,天天逼着孩子在培训、刷题的路上疲于奔命,却还口口声声对孩子说:“我这是为你好。”在我看来,这哪儿是“为你好”,分明只是“我需要”。在我看来,这样的“虎妈”“狼爸”并不强大,只是外强中干罢了,他们忘记了家庭教育的本分。
“虎妈”“狼爸”有什么值得炫耀和效仿的,真正应该被赞赏的是那些温和而坚定的父母——温和地接受孩子的平凡,同时坚定地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回归正道。教会孩子锻炼身体、热爱运动,练就一个强健的体魄;教会孩子热爱家务、踏实劳动,练就拿手的生存本领;教会孩子随时在大自然中欣赏美、享受美,成为一个懂美、爱美、会美的人。
体育:状态好才能打持久战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的校长,五十多岁的焦晓骏,每天早上会带着学校里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校园微型马拉松。我曾经到他们学校实地探访过,看到一个个孩子跑得投入,肤黝黑,状态阳光。不仅学生们在跑,教职工也在跑。我发现每位教职工的办公桌下面一定放着一双跑鞋。教师们告诉我,在焦校长的带动下,大家不管工作多忙,每天一定会抽空换上跑鞋到操场上跑几圈,跑下来疲劳顿消,神清气爽。
原来,焦晓骏是一位在跑步中践行脑科学的爱动脑筋的“跑男”校长。运动只是为了增强体质吗?不,脑科学大有文章。焦晓骏的办校思路是受到了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院士多年研究的启发。韦钰院士认
为,神经教育学能改变国家教育政策的探讨方向,改变孩子的学习模式、教师的培养模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建构人的脑”,她强调,“对教育者而言,正
COMPREHENSIVE
77
回忆过去 痛苦的相思忘不掉EDUCATION TODAY
May  2021
今日教育
确地认识脑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地‘因脑施教’。”
焦晓骏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运动改造大脑,体育提升状态。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课余时间实在不应该再被加压,家长朋友应该通过体育来给孩子减压、释放,教会孩子锻炼身体、热爱运动,练就一个强健的体魄。只有当孩子身心健康、状态阳光时,他才能在求学道路上打好持久战。很多学校的墙上都写着醒目的大字——“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但是很少有学校可以真正做到。为什么做不到?有天气的因素,有场地的因素,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说个别学校居然以保证安全为由不让孩子们课间到操场跑跑跳跳,听起来好像是人性化管理,实际上却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懒政”。
家长朋友们要把孩子运动的缺漏给补上,而不是变本加厉地让孩子补课。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每天晚上拿出半小时和孩子一起运动,进行家庭体育锻炼。有条件的出去跑跑步,打打球;小区里也可以跳跳绳、做做操;下雨天在家里也能做各种室内运动。总之每天都带孩子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让孩子笑一笑,出出汗,从学业重压之下解放、抽离出来一小会儿,让孩子们的状态阳光起来。我相信,有了好的状态,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美育: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
福建省特级教师、东山一中语文教师王木春,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献的研究和编撰。他主编的许多著作,如《过去的课堂——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为幸福的人生——民国名家对话中小学生》《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等,都是在他家乡的那个美丽的海边写成的。当我和他聊家庭教育时,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耳目一新:“我对女儿做的最满意的事是每个周末带她去海边或山林转悠,带她看到了许多的美好!”王木春说,他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骑摩托车带女儿到乡村老家或者海边山林转悠,看看老屋田野,认识植物庄稼,听听鸟鸣海浪,做这些事纯粹就是“瞎玩儿”。他女儿的性格很乐观温和,心态阳光,学习、工作一路都比较顺利,很有自己对美的见解——这些都跟王木春老师当年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作文初三生活美育是什么?是指培养孩子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可是
我们一提到美育,总会以为孩子必须会弹钢琴才足够高雅。而当我问一些逼迫孩子练琴的家长是否对孩子进行美育时,他们却回答我说自己从来不带孩子欣赏音乐、观看画展,更没有时间和心情带孩子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好——这真是本末倒置的美育,生生把孩子对美的热情逼迫成了厌恶。家长带孩子去大自然里,如果连欣赏一朵小花、倾听一只小鸟的闲情逸致都没有,就不能叫作做真的懂得美育。美育不需要很多钱,也不需要花大把时间带孩子出去旅游,只需要平时注意欣赏身边的美好,听听优美曲目,观看名家画展,欣赏经典电影,再动脑动手、力所能及地创造美就很好。如果能每周末到家附近的大自然中去,每天放学后到自己的小区、家门口的公园里,去欣赏春花秋月、夏荷冬雪,这也是最脚踏实地、最能够持之以恒的一种美育。
美育不一定要逼孩子去学弹钢琴,如果你的孩子很抗拒弹琴,那千万不要把他对音乐美的好感变成一种逃离;美育也不一定要让孩子去学画画,正如著名画家陈丹青在其《艺术与童年:和陈丹青聊艺术》一书中所说:“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现在春天来了,每朵花儿都好看,每一棵树都好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五岁。孩子本身自带灵性,他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有意思,那个没意思,孩子的判断总是对的。”
陈丹青的做法与王木春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带
孩子去大自然中看每朵花儿、每一棵树,去听听鸟的
78家长眼
歌唱、惊涛拍岸的声音、海风的声音。我就很喜欢带孩子在雨中漫步,听着雨点滴答落在雨伞上的声音,真是天籁之音。没想到有一次我大宝写命题作文《上海的雨》,他就真的把雨中漫步看到、听到的雨写进文章中去,老师看了很惊讶也很惊喜,夸大宝的文章清新脱俗,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生那些千
篇一律的文字。
美育当然不是为了写作文,这只是附加的一个收获。美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将来无论生活多么平淡无奇或艰难曲折,无论处境多么困难或乏味,孩子总能发现身边的美好。这些细微的美好在关键时候能让人看到黑暗中的一丝光亮。
劳育:爱劳动的人更自信
在和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钟杰的对谈中,我收获最大的除了她的班级管理妙招之外,就是一句话:“爱劳动的人更自信,爱劳动的人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钟杰老师是个非常“泼辣”的川妹子,她从五六岁起就要帮助家里干家务、干农活、带弟弟妹妹。她对我说,她妈妈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让她从小爱上劳动、学会劳动、受益于劳动。她的自信就是从劳动中来的,就是从干家务、干农活中来的。钟杰老师说:“我很善于劳动,不怕劳动,劳动让我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靠自己动手来解决、动脑筋来克服。”
obv
由钟杰老师我想到了我的婆婆,她是位目不识丁、身材矮小的客家农村妇女,但是我觉得她很自信,很乐观。前几年我们刚从北京搬到上海,我看到租来的房子里乱七八糟,百废待兴,半岁的二宝嗷嗷待哺,真是一筹莫展。婆婆二话不说,卷起袖子,系上围裙,三两下就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
麦自立失踪案有条。正在一旁给二宝喂奶的我自惭形秽。我从婆婆身上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自信,那是从一个人的内心焕发出来的、势不可挡的自信: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伸出双手来劳动,就能所向无敌。
我又想起我小时候,做家务很少,父母让我只管学习就好,于是我就成了除了学习啥也不会的人。而且我写字比较早,三岁开始抄写唐诗。自从我开始写字之后,我的手的其他功能就好像退化了似的,比如说我做针线活儿不行,做手工也不行。有一次春游,看着其他女同学很会生火、做饭,她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受到很大触动。于是我趁着暑假赶紧学做饭,当我炒出自己人生中第一份绿油油的青菜时,我感到莫大的荣光。为人父母之后,我开始反思,与其过早教孩子写字,不如带孩子去劳动,让孩子在劳动中自信、强大,这样的成长是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
最近我家大宝在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也和他一起读,重温了一遍自己青春时代喜欢的作品。故事主人公农村娃孙少平和他的哥哥孙少安,都是那种从小就帮助家里干农活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明白“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顶天立地男子汉”的道理,劳动锻炼让他们身上有一种男子汉的勤劳和担当,也有一种不容小觑的自信和坚韧。大宝读此书后深受触动,他平时也一直帮着做家务、拎重物,他会做饭,会自己洗衣服,出门旅行负责拿最重的行李。《平凡的世界》让他再一次对劳动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家常腌黄瓜
劳动给孩子带来真正的自信。家长们千万要让孩子平时多参加各种劳动,不仅是锻炼他的生活能力,
而是给予他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真正的自信是从劳动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要回归生活,家庭教育不妨多些“体美劳”。家长们不要沉迷于所谓的精英教育,假大空、好高骛远的事情少做些,踏踏实实教会孩子在学习、阅读之余锻炼身体、积极劳动,并且葆有发现平凡生活之美的高雅情趣,这显然比所谓的精英教育更靠谱!
作者系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教育专著《陪伴的力量》《书香润童年》《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
COMPREHENSIVE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