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
 万方数据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
图1雪铁龙公园的塔形构筑物与大水渠
图2哈勒昆广场铺装与矮墙
哈勒昆广场中哈格里夫斯用喷泉、白柱体、棱形铺地,强化城市的雪山背景(图2)嘲。
2.2解构主义园林
1966年德里达提出解构主义理论.把矛头指向结构主义及一切形而上学的领域。吴焕加曾指出解构主义建筑具有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奇绝等特点f4】。解构主义园林具有如下特征:
2.2.1立体角度上不相关裂解的叠合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塑造了三个各具特点的点、线、面系统(图3)圈。2.2.2冲突、错位、穿插的构图
埃特林根某公司管理大楼屋顶绿化采用不同颜的材质形成穿插、错位构图(图4)问。
2.2.3残缺、散乱的构图
建有三层体育馆的Floha中学某庭院设计成具残缺感的形式(图5)同。
2.3高技派园林(High—techGarden)1970年代后,出现了利用带孔的薄钢板、带曲线图案的墙纸及织物、多彩的橡胶地板、塑料、玻璃、金属网等材料,以高精度工程技术作为设计手法的高技派园林,其方式有:
图3解构三系统
图4某公司管理大楼屋顶绿化
图5建有三层体育馆的FIoha中学某庭院
2.3.1高技派的地面铺砌
肖特建筑事务所fSchaudtAr_
chitekten)在德国康斯坦茨荣格哈尔德
的连排住宅庭院中.设计钢格栅做的
架空小道联系庭院和住宅(图6)。
2.3.2高技派的景观小品
迈克尔·鲍尔斯顿(MichaelBal—
ston)在1999年切尔西花卉展设计的
反光庭院中,用一尊隐藏于观叶植物
后的古代雕塑头像,使人联想到古代
意大利庭院。但不锈钢管和护拦极具
现代气息(图7)同。
213.3模仿管道设施结构。
德国景观设计师赖讷·施密特等人
设计的慕尼黑机场服务中心(MAC)景
观广场,有两列立于钢带上的lO米高
彩发光钢柱.代表着两个中轴线,
模仿并夸大其外侧管道设施(图8)唧。
2.3.4暴露结构构造
弗莱堡BreisgauerBucht污水处理
业协会新建工程中.用鹅卵石加盖铁
丝网铺设了小路(图9),既降低敷设
成本,还解决了雨水回渗的问题嗍。
图6荣格哈尔德(JungerhaIde)的连排住
宅中钢网格塑造的庭院道路
图7反光庭院的喷水雕塑与不锈钢护拦
图8慕尼黑飞机场慕尼黑机场服务中心
(MAC),赖讷施密特,彼得沃克
图9鹅卵石加盖铁丝网铺设的道路 万方数据
2005年第3期总第157期白鼬纯毵棚学列
2.4后工业景观的园林
1980年代左右.欧美城市相继进人后工业时期.建设了一批具有后工业景观的园林.有以下设计手法:2.4.1保留、利用工业设施
彼得·拉茨(PeterLatz)在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内保留了大量机器设备作娱乐设施[1l】。
2.4.2运输线路改造成景观通廊
科特布斯露天矿区生态恢复项目中,原有的矿石传送带成为景观通廊(图10)㈦。
2.4.3恢复工业用地的生态平衡
理查德·哈格在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中更换严重污染的表土,同时辅以高强度剪草手段,加速净化(图11)㈣。
图10科特布斯露天矿区生态恢复
图11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中改良的草地问.引导和组织游线
1988年12月野口勇(IsamuNo鼬chi)设计了日本扎幌茅爱莱沼泽公园,后由五人建筑公司的川村、土屈越、松冈完成。野口勇将公园设计成巨大的雕塑集合,用条状的砌石强调游玩山丘的雕塑感(图12)。“我的金字塔”(玻璃金字塔)由31m、最大边为51m的不等边的玻璃金字塔部分和变形长方体组合而成(图13),作为“合二为一”的雕塑性建筑景观(图14)[“。
2.5.2几何化重塑的地形作为主题景观山本富雄设计的东京都分寺市东恋洼2丁目1番庭院,于2002年建成.用喷泉和地形再现武藏野·国分寺的景观特征,波浪形、几何化的地形表现了产生涌泉的地质特征(图15)㈣。2.5.3地形模拟具象物体
汉堡巴尔姆贝克的阿尔特约尔住宅庭院中,突出了模仿毯状起伏的地形图案(图16),草坪边缘的挡土墙随草坪起伏,强化了视觉效果。[14】
图12扎幌茅爱莱沼泽公园的山丘
2.4.4利用工业旧材料塑造新景观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用原有的焦碳、
矿渣及矿物作为栽培基质及铺砌材料。
图13扎幌茅爱莱沼泽公园的玻璃金字塔2.5雕塑艺术园林
1960年代后.雕塑艺术园林模糊
了雕塑艺术与景观的界限,把地形雕
塑化、构成化,具有强烈的几何模仿
特征,如锥体、半圆柱体、波浪形曲
面、立方体等等,有别于传统的模拟
自然地形,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
有以下几种风格:
2.5.1通过大尺度的地形来创造雕塑空图14扎幌茅爱莱沼泽公园平面图
图15波浪形地形表现地质特征
图16汉堡住宅庭院模仿毯状起伏的地形2.6大地艺术园林
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末期,北欧与美国兴起了大地艺术,拒绝艺术商业化.积极支持当时的生态运动.主张“回归大地”的反都市主义,许多大地艺术作品是具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敏感性作品。大地艺术园林通过抽象化、韵律化的大地艺术小品。来创造与自然融合的景观,主要手法有:
2.6.1大尺度化的艺术作品
贝弗利·派帕(BeverlyPepper)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北站广场公园中,用不规则陶片拼成长45m。高7.5m的陶制品“落下的天空”f1习。
2.6.2大地背景化
哈格里夫斯在1988年始建的拜斯比公园布置了阵列状的杆阵,杆阵平齐的顶部与起伏的地形(图17)形成对比.强调了穿越海湾的高压电线【l唧。2.6.3将地形小品化、艺术材料化
1990年代。詹克斯夫妇在其私家花园中设计了波浪线形起伏的地形小
品(图18)【“。 万方数据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
图17拜斯比公园的杆阵
图18花园起伏的地形
图19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酒店花园鸟瞰
2.7极简主义园林
极简主义是艺评家芭芭拉·罗斯(BarbamRose)在1965年ABCArt一文中提出的削减到最低限度的艺术形式。源自20世纪初期的结构主义,追求数学规律的构图、类似工业制造的集合造型,多使用黑白灰与少量的彩搭配,强调构图平衡㈣。极简主义园林强调“以少胜多”,追求抽象、简化、几何秩序,分如下几种:2.7.1艺术构图几何直线化
可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的风格派、构成主义。1994年建成的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酒店花园,彼得·沃克(Peterwalker)将花园设计成两层网络.一是与建筑100倾斜的方格网步道:一是与建筑垂直的带状空间(图19)【18】。
2.7.2艺术构图曲线化
玛莎·施瓦茨(MarthaSchwanz)设计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大楼
98前广场,用水滴形草丘象征当地特有
地形“dmmlin”(图20)【lq。
2.7.3艺术形式简洁化
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一
面n)1960年代设计的波特兰市演讲
堂前庭广场.重复使用矩形基本形产
生韵律感(图21)闭。
2.8生态主义园林我的前半生分集剧情
1960~1970年代。许多高技术手
段运用到生态公园建设中:
2.8.1利用生态手段净化雨、污水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利用工厂原
有的冷却槽、净化池和水渠,净化埃
姆舍河的污水阎。
2.8.2循环利用雨水的中水体系
德莱塞特尔在柏林波茨坦广场水
园广场设计了水面和地下储水箱,储
备的1300m3雨水经植物净化(图
22),过滤后用于冲洗、浇灌,年节约
2000万自来水口”。粽子短信
图20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大楼前广
场鸟瞰
图21演讲堂前庭广场
图22波茨坦广场水园中部雕塑和水景
2.8.3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
佐佐木事务所在查尔斯顿水滨公
园中.扩大沿河一侧的河漫滩,用为
减小径流峰值的场地滞蓄雨水,利用
自然生物净化污水,公园成为为地下
水回灌的“生态铺地”吲。
2.8.4进行生态环境恢复
由马里奥·谢赫楠设计、1993年建
成的霍奇米尔科公园为保护被称做
“奇纳帕斯”的岛屿,向含水层重新注
水.减缓由于地下水过量使用造成的
岛屿下沉:用运河中疏浚出来的淤泥
填充圆木编成的木排.并种植了25万
棵柳树锚固和恢复被侵蚀的岛屿;向
公园54hmz湖泊中注入清洁的水.来
调节运河系统的水位;公园内建有大
片可以截留、净化地面雨水、为水栖
鸟类提供繁衍场所的湿地(图23—24)
圜。
2.8.5依据生态原则建设动态演进的公
1999年建成的路易斯维尔市河滨
公园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线以内。为
防止洪水侵害,哈格里夫斯提出树枝
状形式,顺应河流的涨泻过程.减少
对驳岸的侵蚀(图25)阴。
图23霍奇米尔科生态公园平面图
图24霍奇米尔科生态公园从访客中心广
名茶
场看为运河系统提供干净水的54hm2湖泊 万方数据
2005年第3期总第157期
圈25路易斯维尔市河滨公园模型
2.9超现实主义园林
1920—1940年代,欧洲、拉丁美洲、美国掀起超现实主义艺术热潮,在达达主义的生物形态
开端小说解析
论和自动性中.加入弗洛伊德对梦与无意识的心理学因素,形成两种超现实的艺术风格,一种是萨尔瓦多·达利的表达怪异、幻想的梦境图象的写实风格;另一种是安·米罗和安德烈·马松偏好的以松散造型为特征的抽象图案风格。令人想起美国印地安人的象形文字圆。在超现实主义园林中.有几种常用的手法:2.9.1松散扭曲的抽象构图
1998年高伊策(A“aanGeuze)设计的阿姆斯特丹卡拉斯科广场,几十个夜晚发出洋红光的钢制“树墩”散布在松散扭曲的草坪上闭。
2.9.2表达梦幻空间
1997年美国南加州查里斯顿的Spoleto艺术节上,West8设计的落羽杉沼泽园用四片矩形的悬挂有苔藓的钢丝框架结构.围合了一个梦幻般临水平台空间舰。
2.9.3传递超现实的信息
诺贝尔特·米根布尔克设计的弗莱堡大学动物研究院新建筑庭院采用18根无规则排列的彩水泥柱。每根水泥柱上设有仿佛要人类来亲吻的动物雕塑。预示着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陶。布、玻璃等材质,强调光线变化的动态空间。1960年代中期在欧洲和美国流行光效应艺术(OpArt)(视觉艺术(OpticalAn)的简称),利用光效应绘画产生动态的空间变化。动态园林有以下手法:
2.10.1动态技术的景观化
1999年丽丽安娜·摩尔塔和琼一克里斯托夫·丹尼斯(LilianaMolta&Jean—Christ叩heDenise)在肖蒙一苏一卢瓦尔设计的塑料圆柱庭园。丹尼斯计算出在干热的法国夏季每星期需要20L/前水来维持蓼属植物生长的湿润环境.是两个1.5m高的塑料瓶的容积,将塑料制品接成圆柱,成为灌溉系统景观(图26)嗍。
2.10.2灯光照明技术设计动态光景庭院
保罗·库珀(PaulC00per)为伦敦某住宅设计的夜庭园,将简单的长方形白高木框摆在园中,镶上背投材料制成屏障.白天给庭园增添自然光线并分割庭园空间,夜晚遮蔽灯和投射器把屏障变成明亮的单墙,严冬投射成红,盛夏投射成蓝(图27)阎。
2.10.3动态线路引导人们的视线
哈格里夫斯(GeorgeHargreaves)以“运动的土地”为题参加在肖蒙一苏一卢瓦尔的花园设计竞赛,通过技术使地面产生变化,螺旋状上升的草丘引导人们观赏流动的景观(图28)嘲。2.10.4体验动态景观小品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
2.10动态园林(K.neticGarden)
1950~1960年代末是欧洲动态雕塑(KineticSculpture)的盛期,由手或空气、马达等动力牵引下能活动的雕塑.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末美
国南加州出现了光与空间艺术(“ght—And—spaceArt),用透明的棉、纛纱图26植物丛中的塑料灌溉圆柱森林
图27夜庭园里投射器和隐蔽灯在
图28运动的土地鸟瞰
图29从光导纤维杆看草丘
“运动的土地”入口小广场上用光
导纤维杆制成隐喻森林的动态雕塑,
希望用环境雕塑来捕捉风的声音(图
29)刚。
2.11软质园林
随着20世纪工业材料的发展,一
些具备质感、彩、透明度、光影等
特征的新材料,被用于软质园林设计,
有以下手法:
2.11.1替代绿植物的软质界面
一些热塑塑料、新合成纤维、能
控制杂草生长的被称做“地球织物”
的铺地材料、比绿篱更经济的新纤维
防风墙等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园林设计
中.大大冲击了传统的绿化软质材料。
美籍越南艺术家安迪·曹(AndyCao)
在美国洛杉矶私宅建造玻璃庭园。庭
院后部是一个能忆起越南的黑水泥和
玻璃建成模仿泥质驳岸的水池,池中
10余省上调最低工资
有白碎玻璃堆砌的锥体(图30)。
 万方数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