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银行竞争优势与劣势
4.1 优势
1、中行的优势在于外币业务,中行的前身是人民银行国际业务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行都开立有分支机构。因此,如果你有很多外币业务需要做的话,中国银行绝对是你最佳选择。2、中行有国际化优势。中国银行于全球27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600家机构,并与超过1400家国外银行有业务往来。而且控股子公司中银香港在香港拥有280多家分行,在香港银行中拥有最大的分行网络。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以总资产计算,为澳门最大的银行,占有当地30%的市场份额。
相比较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只在美国设有一家代表处、职员2人,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均未在国外开设代表处或分支机构。可见,中国银行拥有在中国商业银行之中最广泛的国际网络,国际化发展领先于其他银行。
沈阳五爱市场服装城由于中国银行曾经是我国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在外汇业务享有垄断地位.这使得中国银行成为目前国内银行中最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它在香港、澳门、伦敦、大阪、新加坡、纽约、曼谷、东京等地均设立有海外分支机构。目前拥有遍布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机构数目达到603个.凭借广泛的海外网络、出众的实力和国际金融、外汇业务优势,其国际业务在国内银行中一直居于首位。
3、奥运合作伙伴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合作银行,中国银行为北京奥运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奥运金融服务。在为广大市民提供奥运门票销售服务的同时,中行还推出了一系列与奥运主题相关的金融产品,今年以来,中行结合各项奥运工作的开展,又陆续推出或代销了众多奥运产品。
可以说中行借助奥运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平台,可以全面改善服务水平,提升品牌价值,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具体分析:
4.1.1中行商业银行业务优势总体分析
中国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来自境内银行分支机构,并且通过中银香港及其下属银行公司和澳门分行以及大丰银行在香港和澳门进行商业银行业务。2005年公司实现商业银行业务1174.94亿元,同比增长12.06%。公司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贷款规模的增长和国际结算业务量的增加,以下还将详细分析。 劳务公司名字大全
1) 贷款增长较慢,存款增长较快
中国银行的存贷款主要来自境内机构,境内存贷款业务占公司业务总额的约80%。2004、2005年公司境内贷款分别为17,343.02亿元、17,999.23亿元,同比增长了-0.7%、3.8%;境内存款分别为25,48
6.09亿元、29,275.62亿元,同比增长了11.4%、14.9%。可见,公司贷款增长较慢,而存款增长较快。2004年公
司境内贷款出现减少主要是由于重组出售不良贷款及政策性贷款2693.23亿元所致。与股份制银行20%-30%的增长速度相比,中国银行境内存贷款业务的成长性不够。
公司海外存贷款业务规模不大,相对比较平稳。2004、2005年中国银行海外存贷款余额为4,121.60亿元、4,351.23亿元,同比增长0.32%、5.6%;海外存款分别为7,938.68亿元、7,762.15亿元,同比增长了6.2%、-2.2%。 2)债券投资占比较大
近年来中国银行的债券投资增长快速,尤其是由境内发行人发行的债券。截至2005年底公司持有由境内发行人发行的债券投资比2003年翻了一倍多。近年来公司债券投资增长快速主要是由于:一是,存款增长快于贷款增长,带来的增量资金主要投向债券;二是,财务重组过程中,公司向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不良资产并换取其发行的1600亿元债券,定向购买了915.3亿元专项票据,及财政部定向发行的425亿元债券。
截至2005年底,中国银行债券投资为15,623.20亿元,占总资产的32.9%,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比重趋于上升。由于目前银行资金的投资渠道有限,主要用于放贷和债券投资,因此在资金充足、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对债券的投资力度。2005年底,公司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有27
73.82亿股,是2003年底的三倍多,可供出售的债券有2428.52亿元,是2003年底的六倍。由于债券投资的收益率一般比放贷低,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较目前以放贷为主的股份制银行都要低。
1、 中行的投资银行业务
中国银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集团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中银国际控股集团持有中银国际证券49%的股份,并通过中银国际证券经营中国内地业务;并且其控股子公司中银国际保诚、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分别于香港和国内提高资产管理服务,其竞争优势分析如下表:
2005年中国银行实现投资银行业务10.59亿元,较上年减少28%,但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小,为0.83%。2005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国内融资暂停导致,今年估计会有所改观。
2、 保险业务
中国银行通过中银集团保险经营保险业务,下属有六家分公司及两家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及中银集团人寿。中银集团保险是香港2004年最大的一般保险公司。2005年中国银行实现保险业务54.97亿元,较上年增长24%,并占总收入的4.3%。
虽然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低,而且估计占净利的比重也很低,但我们看重此块业务未来发展,这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混业经营平台。
4.2.2综合竞争力比较
1、资本充足程度
2004
年中国银行经过财务重组,使其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0.04%、8.48%,2005年末基本保持上年末资本较充足水平。2006年公司完成H股和A股发行后,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大幅提高,预计2006年公司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6%、11.12%,达到国际上一些监管当局对优质银行的12%谨慎要求线以上。
目前建行、交行在完成H股筹资后资本较充足,招行次之,而浦发、民生、华夏抵达8%的最低要求线,深发展资本金严重不足。预计中国银行在完成A+H股之后,其资本充足率将达到第一梯队水平。
在资本金较充足的背景下,有利于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尤其是贷款业务的增长。因此,预计今明年中国银行的贷款业务将会有较快的增长,预计增速15%左右。
2、资产质量
2004年中国银行处置了2720.20亿元的不良贷款及政策性资产,2004年末不良贷款由3516.57亿元下
降至1101.46亿元,扣除政策性影响,不良贷款实际增加了305.09亿元。2005年公司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分别降至1032.26亿元和4.62%。在政策性处理掉历史原因导致的不良贷款后,预计公司未来资产质量可得到有效控制。另外,2005年公司拨备率也提高至80.55%,处于合理水平。
中行的劣势,同时也是各个国有银行相对于股份制银行的劣势:态度差,收费高,很多股份制银行免费的业务像回单箱,查询等在中行办理均相当昂贵
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高于建行和交行,但拨备率高于建行和交行,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的资产质量并不比建行、交行差。但中国银行的资产质量跟招行、浦发、民生相比,仍有较大一段差距,这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未来公司的资产质量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3、盈利能力
由于国内银行的贷款损失减值准备和实际所得税率差异较大,因此银行的拨备前盈利指标比扣除准备和所得税后的指标更具有可比性。2005年中国银行拨备前总资产收益率为1.45%,低于建设银行(1.66%)、招商银行(1.50%),而高于交通银行(1.34%)等其他银行。
而且其拨备前净资产收益率仅28.77%,低于建设银行(29.12%),而且明显低于招商银行(44.63%)等其他银行,只是高于交通银行(25.28%)。从以上两个盈利指标看,中国银行的盈利能力要比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差,而高于交通银行。
国内银行的盈利仍然主要来自利息差,利息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80%以上,国内的几家上市银行也不例外,因此利息净收入对公司盈利影响非常大。进一步分析净利息收入可发现,中国银行的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仅3.87%,低于其他银行;而付息
负债平均利率却高达1.66%,高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总之,中国银行的资产定价水平较低,而且负债成本较高,是其盈利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4、盈利预测
中国银行2006、2007年盈利预测假设如下:
1、由于资本金的补充,预计2006、2007年中国银行的存款、贷款增速可达15%。2006年4月底的加息,可使公司贷款平均利率提高0.1个百分点,另外假设存款平均利率不变。
2、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竞争优势,假设2006、2007年中间业务收入增长20%。中国银行的证券投资净收益占比非常小,假设为零。
司凤璇玑3、中国银行的营业费用率较稳定,假设2006、2007年管理费用率为前三年的平均数。
4、中国银行在2004年大笔不良资产剥离后,目前不良贷款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均达到较高水平。预计2006、2007年不良贷款率略有下降,准备金覆盖率基本稳定。
4.1.3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中国银行是我国国内的第四大银行,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其成长性较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差。中国银行分享着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收益。作为大银行,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外,而且在中间业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建行和交行H股上市一年左右,其股价已在香港市场走稳,可为中行的估值水平提供非常有力的参照。而且中行活跃的H股成交价为A股股价提供直接的参考。
我们预计中国银行2006年每股收益0.138元,在A+H股发行完成后2006年底每股净资产可达1.54元。以建行、交行的股价为参照,建行、交行H股的2006年动态市净率分别为2.47倍、2.57倍,中国银行的盈利能力较以上两者都略差,以2.4倍市净率计算,中国银行的合理股价应为3.70元,基本与H股股价吻合。目前中国银行的A股股价基本合理,A股交易价格已直接向H股靠拢。
4.2 劣势
中行的劣势,同时也是各个国有银行相对于股份制银行的劣势:态度差,收费高,很多股份制银行免费的业务像回单箱,查询等在中行办理均相当昂贵。
第五章 提高中国银行竞争力的建议
5.1相关理论
能力整合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技能的整合,是多方面的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
“组合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获得的高于竞争对手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优势集合体,即核心竞争力=资源能力势差+整合能力势差+创造盈余能力势差。
“构成要素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由技术、产品、人才、服务、流程、银行文化、价值观、机制、管理等要素;业务经营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人力资
源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等要素构成。
“能力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与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要素高度融合的能力。伽菲珈而
5.2 分析与结论
结合以上理论和现状得出:
1 针对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优质客户流失,业务缺乏竞争力,利润来源单一,流动性风险极大,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业内网络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要切实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增强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 强化公司化的治理结构,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2 通过进行客户价值的分析,实施对客户的有效管理,可以不断加强和完善客户关系,从获取客户、服务客户、发展客户、保留优质客户、淘汰劣质客户、发展新客户等方面,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形成“客户——客户中心——业务应用/业务部门”之间的闭环过程。开展客户服务的过程也是收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的过程,市场信息、客户需求是业务创新的数据基础,经营者可以据此研制新产品,设计新的服务模式,寻市场进入途径,进而提升业务质量,增强竞争力,最终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3 建立银行卡社会监督评价体系,提高银行卡客户服务水平。建立银行卡社会监督评价体系,旨在持续、动态地对发卡机构、银行卡组织和特约商户在银行卡业务、市场、服务等方面进行社会监督和评价,促进行业规范运作与经营创新,促进发卡金融机构、中国银联、特约商户等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不断满足持卡人的用卡需求,引导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 在POS、ATM等终端机具投放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内民间资本,资本,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
5 加快技术创新,围绕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形成统一的强大服务体系
creating a green campus银行卡产业是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银行卡作为现代电子支付手段,在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具有极广泛的应用领域。加快银行卡产业的技术创新,是为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提供最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前提。
(1)发卡机构必须使用先进的发卡系统。对于发卡机构来说,发卡系统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卡机构为持卡人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目前,不少商业银行作为发卡机构都已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信用卡发卡系统,完成了发卡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为加快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建立先进的电子化的银行卡客户服务系统。银行卡客户服务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电子化的客户服务系统可以延
烤蛋糕的做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