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迅速
发展的客观原因
杨 剑
(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通过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基础、美国的扶持政策、朝鲜和越南战争的机遇、国防开支的减少与军事负担的减轻及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揭示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是曾经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所致。
关键词: 日本经济;发展;客观原因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4)06-0071-03
我不后悔 郑源 在中外已有的关于探讨战后日本经济问题的文献中,一些学者把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速增长阶段完全归结为日本政府实施某些政策的结果,而忽视了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客观条件和机遇,从而对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作了片面的理解。事实上,在经济启动的初期以及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曾经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基础、美国的扶持
政策、朝鲜和越南战争的机遇、国防开支的减少与军事负担的减轻及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来揭示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一、战后日本的经济基础
许多文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经济基础,使之变成了一片“废墟”。日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国民的勤奋努力而发展起来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其理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战前日本的经济基础并非靠一日之功,而是靠近百年的艰苦努力建成的。众所周知,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是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期起步的。从那时起,日本政府就在“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旗帜下致力于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日本还出于军国主义的本性,大肆进行侵略和扩张活动,从国外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从1879年占领琉球王国(即今日的冲绳县)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止的58年间,日本一共发动了7次武装侵略,仅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赔偿给日本的2亿5千万两白银就相当于当时日本3~4年的财政收入,这还不包括割地和开放港口的间接收入。这笔财富除用于进一步扩充军备外,还被用来兴办教育、扶植生产,从而从财政上奠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内外因素的结合,使日本的经济增长在战前就远远地超过了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可见,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并非是战后才开始出现的新现象,这种趋势在战前的几十年间就已经存在,其战前的经济基础之坚固,由此也可见一斑。
祝教师节快乐的句子
第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虽然经受过广岛、长崎的爆炸,以及像毁灭名古屋那样惨烈的空中轰炸,但是因日本当局最终没有采纳东条英机等一小撮战争狂人所鼓吹的“本土决战”,而接受了无条件投降,这就使日本长期积累的骨干产业,如电力、钢铁、铁路、港湾等避免了大的破坏,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不仅如此,有些重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由于战争的需要反而比战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如1937~1945年期间,生铁从300万吨增加到560万吨,钢材从650万吨增加到700万吨,铝从1.7万吨增加到12.9万吨,机床从2.2万台增加到5.4万台。[1]这些战争期间为军事服务的工业在后来的经济恢复及迅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人委托书范本第三,战争结束后,作为战争的发动者和战败国之一,日本负有向各被侵略国家赔偿经济损失的重大义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放弃了索赔权,最后实际上只剩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越南四个国家,索赔额合计300亿美元。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日本最终只支付了赔偿费10.1208亿美元,提供无偿经济合作4.9576亿美元,二者合计15.0784亿美元,只占应赔偿额的5%,而且由于时间的推迟(从1956年持续到1977年才告结束),“对于复活起来的日本资本,利用赔偿重新打入东南亚,也提供了绝对的途径”。[1]629-633因此,许多国家对索赔权的放弃和索赔实际费用的削减及延缓,就为日本提供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并减轻了负担。仅中国一国,在对日作战中,就损失313.30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杨 剑(1963—),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日本鸟取大学硕士。
71《经济问题》2004年第6期 June,2004 N o.6黑枸杞子的作用与功效
亿美元(以1937年美元币值计算),而当时日本每年收入仅有7.7亿美元,如果日本对此进行赔偿,需要半个世纪才能还清。这样就使日本有可能将剩余的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
第四,尽管战争使许多日本人丧生,但是战前和战时培养起来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队伍却未遭到太大的损失,这就为日本的经济迅速运转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七龙珠界王神总之,战后日本经济虽然遭受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但是并没有摧毁日本的经济基础。这种并未因战争而损伤的潜在发展力量,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美国的扶持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照有关条约,美国军队进驻日本,在日本政府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经济民主化的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与此同时,为了尽快使日本自立,达到在经济上“利用日本”,在军事上“使日本在今后对付可能在远东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的威胁方面,充分起到强有力的、稳定的防波堤作用”(美国陆军部长罗耶尔语)的目的,美国还对日本实行了扶
持政策。其主要表现是:(1)经济援助。1945年9月至1951年间,美国的援助总额共达21.28亿美元,占同一时期日本进口总额的38%。1952年6月,美国取消了对日援助,但这时影响已经不大,因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上了自主自立的道路。(2)经济贷款。据统计,至1960年代末,日本共借入外国贷款56.8亿美元,到70年代末增加到212.9亿美元,其中美国的贷款最多,约占70%,这些贷款起初只用于电力、钢铁、运输、石油等部门,后来则扩大到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对日本经济的全面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3)直接投资。到1978年,美国累计向日本直接投资达49.6亿美元。(4)技术输入。在日本引进的外国技术当中,美国方面占了60%以上。美国资本和技术大量地进入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本自身资金和技术相对不足的缺陷,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朝鲜和越南战争的机遇
除了直接扶持以外,由美国先后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也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起了很大的刺激作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诸多产品和劳务的“特需”订货急剧增长。1950年,日本接受美国侵略战争的“特需”订货为1.49亿美元,1953年增加到8.09亿美元,4年内共达23.9亿美元。“特需”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50年的18.2%上升到1953年的62.7%,4年内平均占50.7%,这对当时的日本对外贸易和外汇收入极富重要意义。在1951~1954年期间,日本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逆差,累计共达19.1亿美元,全靠
同期的“特需”收入来加以弥补,两相抵消后,外汇收支表上甚至还出现了黑字。[2]此外,“特需”的介入还极大地增加了就业,由此直接或间接雇用的工人人数共达数十万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为时三年的“战争景气”。
在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期间,日本仍从美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特需”订货,从1965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1968年的5.86亿美元,4年内共达18.8亿美元。这种“特需”在日本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1965年为3.8%,到1968年增加到4.5%,4年内平均占4.5%,使日本从1965年的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走上了战后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涨阶段。
可见,战后两次战争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亟待扩大商品市场、增加生产能力、走上高速增长之路的日本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对此,就连日本人自己也不否认。日本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如果50年代初不发生那场朝鲜战争,日本就绝不可能在60年代末成为“经济大国”,战争至少使日本赢得了10年的时间。经济企划厅在总结这段历史时也中肯地指出:“由于朝鲜战争,日本才到了活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战争是日本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3]而日本经营者联合会名誉会长樱田武,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说得更为坦率:“战后日本经济获得成功,我看首先应归功于‘特需景气’的滋润……‘特需’使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许多人也因此有了职业……我从事纺织业已有26年历史,但从来没有碰到过那么容易赚钱的机会,就连我自己也感到大吃一惊……总之,日本是靠别人打仗,自己从中渔利,才壮大起来的。”据此,这位享有盛名的财界巨头提出了自己关于日本高速发展的看法:看来日本
的成功,只能说是一种侥幸,而不值得人们去津津乐道。
四、国防开支的减少与军事负担的减轻
从历史上看,日本每发动一场战争,都耗费巨额的军费开支。据《昭和财政史(临时军费)》的推算,这些战争费用总计为:日清战争2.33亿日元,北清事件0.44亿日元,日俄战争18.26亿日元,出兵山东0.66亿日元,“满洲事变”19.05亿日元,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7558.89亿日元。[1]276这些仅是与战争直接有关的费用,还不包括经常性的军事开支,如果将后者也计算进来,则此类耗费将会变得更加庞大。尽管日本屡靠战争发了洋财,但是这笔近乎天文数字的巨额开支,相对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这方面则得到了较为彻底的解脱。
战争结束初始阶段,日本处于美国的占领和半占领状态之下。军事占领完结后,根据日美安保条约,日本脱胎换骨,成了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在军事上依赖美国。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日本的军费开支绝对额虽在持续增加,但是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不断下降,1944年此项比例曾高达85.6%之巨,1950年猛降到3.33%,1955年和1960年再降到1.54%和1%,此后便在1%的水平之下徘徊,如1965年为0.97%,1970年为0.80%,1971年为0.85%。[4]国防开支和军事负担的减轻,使日本有可能专心致力于经济建设,从而为经济社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与此相反,美国为了承担日本军事保护国的责任,同时也出于与前苏联军事对抗的需要,不得不将大量的资财用于军备扩张,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见表1、表2)。
值得指出的是,日本的这种状况并非完全是战争带来的
72
偶然结果。在1952年签署媾和条约之前,日美两国政府曾就日本独立后的安全保障和重新装备武装问题进行过激烈讨论。按照美国的意图,要求日本重新装备现代化的陆海空三军,以建立美日共同的防御屏障,这实际上就是要日本承担相应的防务费用。但遭到日本方面的拒绝,并最终使美国做出让步,只是在《日美安保条约》的前言中写上了希望日本将来逐渐建立防卫能力的意思。那时,如果过早地重新装备军备,也许没有所谓令人惊奇的日本经济高速成长。应该说,日本政府的这种选择是明智的。
起泡胶的做法表1日美军费负担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
1960197019801988
日本
军费开支41689296占G NP比重 1.2%0.8%0.9% 1.0%
美国
军费开支39271812272890占G NP比重8.2%7.8% 5.0% 5.9%
表2日美经济力量变化对照表 单位:美元
1960197019801988
日本
人均GN P4561907902021040经济增长率10.6%10.6% 4.9% 4.3%
美国
人均GN P230848391159019780经济增长率 4.0% 4.0% 3.2% 2.6%
资料来源:《日本问题资料》1991年第6期。
五、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还得益于当时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进入1950年代以后,国际关系进入冷战阶段,尽管各国之间的摩擦从未中断,
但大的冲突和战争则很少发生。在这种缓和气氛高涨形势的推动下,许多国家捐弃前嫌,谋求与日本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956年,联合国也敞开大门,接纳日本为其中的一员。与此同时,日本还陆续参加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在继1952年被批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 D)之后,又于1954年和1955年分别正式加入了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E-CA FE)以及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 T T)。日本谋求到的这些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无疑为日本发展对外贸易,振兴本国经济,并最终走上经济大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以及国际经济协调的加强都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1.科技革命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以美国为主要发源地,以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新的科技革命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即全球化、全面性、速度快、周期短、作用大等特点。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成果,为日本上世纪50~70年代的大量技术引进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加之西方各国生产关系的调整,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50~197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9%;而物价上涨和失业率却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1960~1969年,西方国家物价上涨率平均为2.9%,失
业率则为2.4%,从而出现了为期近20年的“繁荣时代”。这为依赖加工出口贸易立国的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出口创汇环境。
3.国际贸易的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革命、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贸易发展的速度加快。1950年,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仅为613亿美元,到1960年便扩大了一倍以上,达1270亿美元;到1970年比1960年扩大了1.5倍,达3098亿美元,若剔除物价因素,6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2%。这种与战前贸易壁垒截然不同的贸易政策,为日本扩大出口,以贸易促发展的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国际间经济协调的加强。战后,西方各国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协调,并于1961年正式成立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CD),旨在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而进行协调、合作。日本于1964年加入这一组织。协调愿望的加强和相应机构的出现,有助于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协调相互之间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经济有秩序的运转,从而使日本有可能在一个较为稳定和合作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来最大限度地谋求自身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紧紧地抓住历史赋予它们的有利时机,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其经济大国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六、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经济在战后能获得迅速发展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是有其特定的历史
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深层底蕴,就会对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做出片面的理解。如前所述在经济启动的初期以及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曾经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正是这些客观条件和机遇,构成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日)有泽广已.日本的崛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1987.432.
[2]日本经济企划厅.现代日本经济的展开[M].东京:大藏
省印刷局,1976.80.
[3]日本经济企划厅.战后日本经济史[M].东京:大藏省印
刷局,1957.320.
[4]经济统计年鉴[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72.164-
185.
[5]西江锦史郎.日本经济史[M].东京:株式会社学文社,
1978.
[6]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战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
程和现状[M].东京:中央大学出版部,1999.
[7]川田况,等.日本历史[M].东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
1994.
(责任编辑:杨国玉)
7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