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排名不分先后。
一大俗:背景虚化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人们评价镜头的时候会说“焦外虚化漂亮”了;很多人于是一定要买一颗能够“虚化背景”的大光圈镜头,好让镜头里的美女从背景里凸现出来、而背景恨不得都是有颜的雾。
——你让美女直接站在一块毛玻璃跟前拍,不好么?
现在的论坛里,放眼望去尽是那种一个清晰的大脑袋或者半身、背景则飘飘乎乎影影憧憧的美女照;为了得到浅景深而长焦200mm嫌短、光圈2.8嫌小,恨不得鼻尖清楚了鼻孔都得糊掉似的。相反,前景背景都清晰、同时让肖像人物与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画面的片子却少而又少;“糖水片”凝聚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的得意。
我当然不反对必要的背景虚化。但如果只是做到背景虚化了、肖像凸现了就满足得不行,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拍出一张背景虚化的肖像,对于随便一台单反配合一个大光圈或者长焦镜头来说都实在是太容易做到的事儿了;拿着这种片子跟小卡片机出来的比去、然后就特别得
意、进而非常欣赏自己的“摄影水准”,只能说真是对摄影这事儿没啥追求。
想起许多网站组织的各种模特外拍活动。无论去的什么环境、当时什么光线、周围什么布置,一概不论,拍起片来都只管把周围一切都虚了去、反正只是要“凸现”那张漂亮的脸蛋或者那截妖娆的身材。何苦来呢;倒不如有些活动组织者的做法,一切都在某酒店里开个房就搞定,还一会儿乡村一会儿酒吧一会儿798 的来回折腾干吗。
二大俗:锐
委托书如何写“锐!红圈镜头真锐!我的片儿怎么就那么肉?”——听着耳熟吧?
有多少人买回来一个镜头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对着随便一个什么地方摁上几张然后倒到电脑上把照片放到100%仔细盯着每一个象素看它是不是够“锐”?然后又有多少人把别人用另一个镜头拍出来的片子拿来、同样是在屏幕上放到100%大小然后两者作比较?
得说,镜头当然有锐度指标,锐度当然有差别。当然谁都希望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嗷嗷锐嗷嗷清晰。可是,咱们不妨想象一下,那些摄影史上的传世之作假如锐度都下降了20%,是不是就不值一提了?你拍出来的照片若是锐度猛涨了一倍,so what?
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大家伙儿都那么乐于当一个“职业器材裁判”了?我们买了器材,不是准备去摄影的么?
公务员考试考些什么内容三大俗:全幅
呜嚷呜嚷的声音在说着,“全幅是硬道理”,“非全幅只是过渡产品”、“全幅才是真正的未来”。这都不用我怎么证明了,不管蜂鸟无忌这种“专业”网站、还是新浪搜狐这些“业余”网站都这么说。可事实是什么样呢?
1,现在非全幅DSLR的销量、保有量都已经远远比全幅的要多得多,并且现在仍然是每售出一台全幅相机、同时就售出N十台非全幅相机的形势;
公司周年庆典2,绝大多数摄影入门者的第一台单反都会选择非全幅,未来非全幅将必然占据绝对多数的拥有用户;
3,各厂家(以尼康、佳能为首)都在致力于研发专门应用于非全幅相机的镜头并且逐年都有专用镜头上市;……
笔记本无线网卡开关
就上面这几条原因,咱们用脚趾头想想:凭什么说非全幅“只是过渡产品”?——相反,我倒是觉得,那些焦段只在全幅上合用的反而可能成为过渡产品,除非它只专为全幅设计、并且已经设定了不高的销量期望值。
好。那么咱们再琢磨琢磨:咱们为什么要全幅?
1,焦段更合适?不必了,已经有的镜头都已经差不多能涵盖;即使有的不那么如意,各厂家现在也都正拼命赶工给非全幅开发设计呢,那将是他们赚钱的未来。
2,画质更好?拉倒吧。您还停留在“拍照片的最主要目的是在电脑屏幕上放到100%大看着仍然清晰无比”的“境界”里?您还没想明白你为什么要拍照?更何况画质这东西怎么讨论呢,假设5DII>50D>450D的公式成立,请问
(5DII-50D)÷50D×100%=? (50D-450D)÷450D×100%=?
3,“出片”需求?……不是我怎么矫情哦,至少我个人认为,在无忌和蜂鸟里泡着的网友们、真正有“作品”被用于期刊杂志报纸海报宣传单页等等有印刷需求的“一对多”用途的,恐怕不到1%。更何况,多少300D都出过足以印跨版的漂亮照片;何况,最近一张iPhone拍
摄的“飞机坠落河面”被登上了全世界报纸的头版?……不就是在网上发一个“边长不得超过1000象素/文件不得大于200K”么,用得着的是什么“片”?
四大俗:机身、镜头,金属感(塑料感)
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事儿了。一个多月之前我刚刚出掉了两位数的机器、换成了一台三位数的机器(我是佳能用户),出掉了金属镜桶的变焦镜头、换成了全塑料的18-55IS;并且认真声明这决不是因为本人经济能力遭遇困难(事实上很新的东西当二手卖很赔的)或者对摄影的爱好激情下降。原因很简单,在画质完全够我用的基础上,我需要轻巧。
当然我做得有点过分。甚至,我把最初买的那个庞大的“专业”的摄影包从此闲置,买回来一个怎么看都不象“摄影包”的小挎包。
为什么会觉得金属机身就好、塑料机身就是“玩具”乃至“拖鞋”?相机是用来砸钉子、敲核桃,还是用来打坏蛋?或者就是随时准备着要把相机从二楼扔下去再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咱们总是那么容易有那种“传统”观念,不是沉甸甸的东西就不觉得“料足”、“货真价实”,越重就代表越好哦?
桃花源记译文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金属的确经事儿,比如摔打、比如热胀冷缩系数、比如防电磁辐射、比如耐久。但我们买的是相机,不是榔头。即使三位数的机器、乃至卡片机(家用DC),只要不摔不打,也都没听说过因为使用塑料外壳而导致照片质量下降(事实上三位数的“入门”单反在关键部位零部件也同样是金属材料)。现在的工程塑料已经足够好。
同志们,金属机身当然是成本更高的、手感更沉的、用着更经事儿的(塑料机身小心点儿用可以使30年,金属机身小心点儿用可以使200年,呵呵)。但是,本着够用的出发点、更本着摄影是为了拍照片的目的,追求器材的“金属感”实在是意义不大的。两位数的机器比三位数的机器强的地方,我认为就属这“金属机身”来得没啥意义。
当然,追求“金属机身”的后果就是行囊的沉重。本人反正是体力有限得很,呵呵。网络竞技游戏排行榜
摄影为何?创作优秀的作品,把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凝聚在你的作品中。或者说,把美凝聚在画面中。又或者说通过凝聚的画面来表达你的思想。说穿了,摄影最本质的东西不在摄影技术本身,而在于摄影之外的东西。“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没有对生活的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有对许多终极问题的积极追问,没有对世间本质的透彻理解,我认为你始终是个摄影的门外汉,或者说离大师也就无缘了。这个摄影外的东西,才真正决定了你
能否拍出一流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你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你的作品的素质。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你的作品就是那个人的外化,也只能达到你达到的那个境界。
至于技术,是把内在我外化在作品中的桥梁。任何人,只要肯学习,多看些书,多实践,多观摩。三个星期就可以把一般的技术掌握好。首先是曝光问题。然后是构图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看书,实际多操作,观摩经典来初步完成。然后就是用光布光以及与模特儿的沟通问题。当然与此同时,要学会后期制作,photoshop的学习是少不了的。这个需要慢慢的摸索。现在有两种观点,一是贬低ps二是贬低拍摄。两个极端都是不正确的。后期暗房技术是摄影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该割裂。其实怎么说呢,拍摄有拍摄的乐趣,ps有ps的乐趣,其目的都是在创作作品。拍摄是属于初次创作,ps属于二次创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再说说摄影的工具—摄影器材的问题。任何艺术都要工具,如画画需要画笔和颜料。其实,摄影器材完全没必要发烧,除非你靠摄影吃饭。对待器材的正确态度就是够用就好。这个跟你有钱没钱其实关系不大,即使有钱我也不会去碰D200,因为太多太多的功能我用
不着。因为我不是靠摄影吃饭,把钱花在自己不用的地方上,那是愚蠢的。而且我发现,很多“器材发烧友”(我暂且这样叫他们,当然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在玩摄影,其实是在玩器材。)买回来机器后就狂拍一段时间,之后就冷落大半年。最后机器就“发霉烂掉”。这让我感到可惜与好笑,可惜的是那好机器没能发挥作用,好笑的就是器材发烧友侮辱了摄影。其实,哪怕是个入门级的单反,也能满足绝大多数摄影者的要求。何必要去烧钱玩职业摄影师用的东西呢?
还有关于镜头问题,以前我也是中毒不浅,认为非牛头不上,非大光圈定焦不上。认为这些镜头的出片质量要远远的高于那些普通头。这其实就是迷失自我的表现,没有好好的去判断那些器材发烧友的话语,什么锐啊,什么油润啊之类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观察了许多牛头与普通头的出片对比,说实在话牛头和大光圈定焦头与普通头出来的片子是区别不大的。很多情况下,凭肉眼就是没分别!普通头减少两档光圈,不照样的锐!关键看你会不会把一个普通头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
再就是镜头的焦段问题。一般流传广角拍风景,50-85-135拍人像人文,百微拍虫虫花花草草,长焦用来抓拍和打鸟。我看这些看法是吃多了,很多人不理解这些说法成立的条
件,囫囵吞枣就以为这些焦段只能拍摄固定的题材。任何焦段都可以拍人像,任何焦段都可以拍风景。就看你自己最喜欢哪个焦段了。小日本不也用广角和大景深拍室内人像,拍摄来的MM就是好看,布景一弄好,MM与布置得景融为一体,就是漂亮。用百微拍出来的人像就是舒服,细腻。很多用85mm拍出来的MM,背景倒是虚化的很好看了,但这种片子看多了,就审美疲劳。不知道那些器材发烧友要表达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镜头走天下拿来入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来发现自己喜欢的以及常用的焦段。不要动不动就来XB和XZP,动不动就来85 1.4。没意思。
以前我对一镜头走天下颇不以为然,就是轻信了那些器材发烧友的话。什么广角端有点畸变,长焦端有点暗角。这些都不是大问题。说实在话,超广角端和长焦端,一般人来说用的都不多,大多数是在28mm-135mm之间。总之,若不是职业摄影师,牛头和顶级定焦头,没必要上,有钱也没必要上。如佳能的85 1.2。
最后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摄影爱好者。区别于器材发烧友和职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这五个字的分量有多重,你自己去掂量吧。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是,其实不是,就是把相机当个玩具,玩了一阵子后,就扔到一边,拍出来的片子明明白平衡
不对,却说这也正好可以表达另外一种含义。明明曝光不对,却说反正过度了,就让其表达过度的意思。明明对焦不准,却说…哎,一个字,虚伪!
总之,要弄明白摄影对于自己的意义。别去迷信器材和烧器材,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足够了。最后一句,做个真正爱好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这才是摄影创作的源泉!
转载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