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1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小朋友们,你知道】这些动物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鹳鹊图片,师:它叫什么你知道吗?(板书:鹳鹊)
  师:这座楼上面因常有鹳鹊休息,人们就给它取了个名字鹳鹊楼。(补充板书:鹳鹊楼)
发卷怎么用  2.师: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位诗人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要学这首古诗。(学生读题)
  二.初读指导
  1.师:这首诗是怎样的呢?(播放古诗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古诗的韵律。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师: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王之涣)那让咱们跟着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鹊楼去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鹳鹊楼上远望黄河图
  1、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①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七八月份适合去哪里旅游国内
  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最便宜的网上购物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师:你觉得从鹳鹊楼上看到的太阳山黄河怎样?(很壮观)但诗人还不满足,他还想怎样?(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全看在眼里)那怎么办?山西平陆县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6)教者指出“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名句,人们常用来指奔向更新的高度。
  3、练说全诗的意思。
手机应用程序管理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四、指导书写
  1.过渡语:太阳西下的景多美呀!诗句里的字会写就更好了。
  2.学习新笔画:竖折。板书:竖折
  3.看哪个字用上“竖折”了?“山”
  4.观察“山”字的结构,两笔与“竖折”的关系。
  带着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山”。
  5.在田字格中临写“日”。
  观察“日”的结构、笔顺、感知“日”的笔顺。
  总结:先里头后封口或先内再外。
  6.自己喜欢写哪个字就写哪个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敝傅佳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蓖卣剐孕×繁剩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蕴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3.复习生字,掌握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蕴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了解诗意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幅画。想看吗?
河北中考时间2021具体时间  (介绍画上的内容)
  师: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
  (生编故事)
  师:你编得真好,老师也想编一个。
  师: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焕。一天傍晚,他来到黄河岸边,看到夕阳挨着山慢慢落下,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太美丽了,那么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呢?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