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诛仙2试题二十四节气
土字旁的男孩名字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梦幻诛仙2试题二十四节气


  篇一: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
春天的回归。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
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答案解析】b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
  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答案解析】c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答案解析】bA项,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而不是全部。c项,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D项,因果倒置。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萌学园5异界对决39
  篇二: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题
  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个地方?(黄河流域)“种瓜点豆”是在哪个节气前后?(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哪一个节气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立春,这个习俗也叫“咬春”)农历
新年通常是在哪个节气前后?(立春)哪个节气到了,迎春花开?(立春)鱼儿在池塘里度过一整个冬天,要被憋坏了,它在哪个节气时,感觉到春天的召唤,开始向上游,像要把冰面顶破一样?(立春)哪个节气开始,天气回暖,无法形成雪花,下雨天气逐渐增多?(雨水)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春捂”指的的哪个节气后的事情?(雨水,因为雨水后天气回暖,但是冷暖变化较大,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所以古人提倡“春捂秋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是哪个节气的事情?(雨水)哪个节气柳树开始发芽?(雨水)哪个节气杏花开放?(雨水)冰化了,鱼儿终于可以跃出水面了,这是哪个节气的事情?(雨水)农历的元宵节与哪个节气相近?(雨水)哪一个节气里,开始打雷?(惊蛰)古人在哪一个节气祭拜“雷公”?(惊蛰)哪一个节气桃花开?(惊蛰)冬眠的动物醒来,爬出洞外活动,这是在哪个节气?(惊蛰)哪一个节气里会有二月二,龙抬头?(惊蛰)“春日农家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气?(惊蛰,早春耙地,保证春播的顺利进行)哪个季节表明春季已经过了一半?(春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是什么意思?(春分这一天,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过了这一天,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会越来越短,所以会有这种说法)到,海棠花开得热热闹闹。(春分)哪个节气不仅是节气, 
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哪个季节过后,雨水渐渐增多,雨滴变大,太阳光照
在上面,形成七彩虹。(清明)踏青是哪个节气的习俗?(清明)寒食节过后一两天是什么节气?播种的最佳时机是哪个节气?(谷雨)哪个节气,水开始变暖,鱼虾开始在暖海区活动,渔民们开始下海捕鱼?(谷雨)春季里有一个节气,气候温暖,多雨潮湿,雨水大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牡丹一般在哪个节气开花?(谷雨,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池塘里的浮萍在哪个时节茂盛生长?(谷雨,一叶经宿即生数叶)哪四个节气标志着季节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立夏之后,有一种动物捕捉大量繁殖的小飞虫,是“农田卫士”,这个动物是什么?芍药被称为“五月花神”,芍药在哪个节气前后开放?(立夏)“立夏挂蛋”是什么意思?谷物颗粒已经开始饱满,但是还没有成熟,这指的是哪一个节气?(小满)
  3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翩翩起舞,这是哪个节气的现象?(小满)
  39.苦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苦菜花在哪个节气前后开放?(小满)
  40.哪个节气时农民一年中最忙的节气(芒种,因为小麦成熟了,而谷黍类要播种了,忙收
  又忙种)
  41.芒种时节,气温升高,炎热的夏天开始了。南方即将进入连绵阴雨的季节?(梅雨,“黄
  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2.合欢树开花是在哪个节气?(芒种)
  43.螳螂会捕猎各种昆虫,对人类有益。螳螂破壳出生是在哪个节气?(芒种)
  44.端午节一般在哪个节气前后?(芒种)
  45.“麦收如救火,麦收如战场”,说的是哪个节气?(芒种)
  46.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是哪个节气?(夏至)
  47.夏至的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哪个方向?(正南)
  48.杏子在哪个节气成熟?
  49.鹿角有着非凡的再生能力,每年都会经历生长、死亡、脱落、再生的过程,夏至前后,
  是鹿角的时候。(脱落)
  50.夏至这天,很多地方吃什么食物?(面,也叫“过水面”)
  51.小暑和大暑有什么区别?(小和大的区别,指热的程度)
  52.小暑时节,三伏天就要开始了,很多地方有头伏吃的习惯?(饺子)
  53.地里的西瓜在哪个节气成熟?(小暑)
  54.荷花在哪个节气开始开放?(小暑)
  55.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哪个节气?(大暑)
  56.有一首诗名字为《大暑》,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做的?(宋,曾几。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
  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57.萤火虫飞舞是哪个节气的现象?(大暑,萤火虫在草丛中飞来飞去,预示着凉爽的秋天
  不远了)
  58.天气热得喘不过气,但是农民伯伯还是要想办法把稻子收回去,这是哪个节气的现象?
  (大暑)
  59.进入秋天后,早晚开始变得凉爽,但是白天依然炎热,这是哪个节气的现象?(立秋)
  60.“秋老虎”是什么意思?(立秋之后,天气不会立即凉爽,会有短期的回热现象)
佳能微单  61.“贴秋膘”是什么意思?(经过炎热的夏季,人们没有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体重大都
  要减少一些,秋季到了,希望多吃点补偿夏季的损失,进补各种各种的肉食,也叫“贴秋膘”)
  62.乞巧节也叫七夕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个节日还哪个节气相近?(立秋)
  63.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躲藏,终止)
  64.桂花飘香是在哪一个时节?(白露)
  65.“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是什么意思?
早安可爱图片大全  66.秋分以后,雷电逐渐减少,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哪个方向?(西方)
  67.有两个节气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一样长,是哪两个节气?(春分、秋分)
  68.动物开始准备冬眠,建造自己的住所,这是哪个节气?(秋分)
  69.中秋节是在哪个节气?(秋分)
  70.重阳节在哪个节气时期(寒露)
  71.木芙蓉在什么时候开花?(霜降)
  72.“霜降”杀百草什么意思?(一场霜降,不耐寒的植物停止了生长,霜降一过百草枯)
  73.“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是什么意思?(立冬那天如果是晴天,那么整个
  74.75.76.77.78.79.80.81.82.83.84.冬天寒冷;如果是阴天,冬天会比较温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里的被指的是什么?(大雪)“小雪”和“大雪”的区别?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是哪个节气?(冬至)冬至这一天,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哪个方向?(北方)九九歌:从冬至当天开始数,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完一九数二九,一直到九九。数完九九,天气就变暖了。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个习俗是在哪个节气?(冬至)小寒和大寒的区别?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哪四个节气标志着四个季节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说出两个和昼夜长短有关的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篇三:20XX-20XX学年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  20XX-20XX学年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
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
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
  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
  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
  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
  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
、小寒、大寒、
  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
  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
  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
  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
  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
  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答案】
  (1)b
  (2)c
  (3)
  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题干中的设题“二十四节气”,是内容推断错误,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选项c对应的原文“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选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误划类别。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出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选项c项中,原文“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考生就要根据题干信息回到原文中重点分析。
  (3)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选项为“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范围由“一些”变为“所有”,混淆范围;选项c对应的原文“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中“惊蛰”反应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只是用北方举例,不能说南方没有惊蛰,选项曲解文意;选项D对应的原文“二十四节
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项把原因和结果颠倒,因果倒置。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考点强调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
  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表述内容”。正确理解在语境中的内容。如A选项,范围由“一些”变为“所有”,混淆范围,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
樊泽奏事。泽还,耽大臵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日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
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
  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
  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
  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
  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拘留期限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
  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
  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
  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
  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
  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
  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②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答案】
  (1)D
  (2)c
  (3)D
  (4)①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故事”“以”“优诏”各1分,大意2分。)②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历图谋。(“畋”“从?‘往往”“畏”各1分,大意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c,答案为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