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窑保护规划设计说明
长沙市铜官窑遗址公园及周边保护、建设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总则女人女性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文物局、省、市、县领导及地方关于长沙铜官窑工作的设想,编制长沙市铜官窑遗址公园主编保护及建设总体规划,旨在将长沙铜官窑打造成国际文化品牌,利用铜官窑遗址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结合周边乡村发展,将铜官窑遗址公园及周边用地建设成为以铜官窑为核心的旅游观光景点,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77号(2003)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1997)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长沙市总体规划》(2003-2020)
《丁字镇分区规划》(2003-2020)
《湘江长、株、潭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2004)
《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考究与保护性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2005)
《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6)
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府发[1993] 6号文件《关于公布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湘江长沙枢纽规划资料及周边地区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方案。
3.规划原则
1)原真性原则
秉承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遗址文物进行原真性保护,不做假。
2)突出特原则
充分挖掘长沙铜官窑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地方特,突出陶瓷文化,将长沙铜官窑打造成国际文化品牌。
3)生态性原则
从现有空间布局出发,对现存山体、湖泊、水系综合设计,维护当地景观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景观
4)整体性原则
从长沙乃至湖南的整体格局出发,协调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生态、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5)协调发展原则
长沙铜官窑保护与周边的乡村发展建设同步,同意配套基础设施,做到“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
二、背景
1.区位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湖南省望城县丁字镇西北端的彩陶源村,东经113°2′,北纬28°34′,海拔高度均在50米以下,北距铜官镇5公里,南距长沙市27公里,西临湘江,南接石渚湖,东与书堂山、麻潭山隔田相望。
2.自然环境
惊喜的生日礼物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望城县石渚湖湘江东岸5公里范围内的河滨内,这里丘陵起伏,环境优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冷空气频繁,气候由寒转暖,雨季开始;入夏气温偏高;伏秋燥热少雨,深秋凉爽;冬季气温下降,间有严寒和冰冻。年平均温度16.9℃。冬春季节强劲气流南侵时,有明显的大风、冰冻;年降水量平均约1410.8毫米,年际差异大,全年降水变化有一个最高峰,两个次峰。4月降水最多,月平均降水量达214.9毫米。4—6月为全年降水集中期,月降水均超过200毫米。9月到次年月降水量偏少,月均降水小于100毫米。每年雨季从3—4月上旬开始,7月上旬雨季基本结束。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年约4天,最多9天。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平均3—4年一遇。(全年总降水日年平均数165天最多195天,最少137天,月降水日超过15天的有3—5月,少于10天的仅11月。初雪大至12月24日,终雪2月25日,年平均降雪日为9.6天,最多年达21天。)
日照:年平均日照为1610.5小时,7月份最多,月日照平均237.8小时,3月份最少,月日照平均74.6小时,7—10月每月日照均在150小时以上,1—3月每月日照均在100小时以下。
水文:遗址区的河流水域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湘江流经遗址区,年平均径流总量约为66
4.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位为29.68米,各年累计最高水位平均35.96米,最低水位累计平均26.49米,百年一遇水位为38.89米。最高水位时没有出现谭家坡龙窑与采泥洞被淹没现象。
梦幻西游怎么赚钱
这里海拔高度一般在50米以下,地下水埋藏较浅,水质较好,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窑址区为丘陵地带,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深度不定,水量不多,与湘江水的涨落有直接关系。
环境质量评价与地震:长沙铜官窑遗址区位于农耕区,没有厂矿企业,因此基本无大气污染,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环境质量较好。本区为区域地震稳定地段,区内未发现活动断裂,属地震烈度VI度区。
3.人文背景
长沙铜官窑遗址,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距今约1000多年,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堪称为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其釉下多彩的发明,突破了当时青、白瓷的单一调,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谱写了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一页,在陶瓷发展史上独步一
时。它把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雕塑、诗词、谚语等溶入陶瓷装饰艺术之中,以造型美观、装饰雅致、釉匀润、工艺多样、题材丰富而闻名于世。
解放以来,从西沙岛到黄河之滨,十几个省区内均有长沙铜官窑产品出土,而以扬州、宁波为最。由此而至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诸国及至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发现了长沙铜官窑彩瓷,可见在当时已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
它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长沙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曾在历史上对世界产生过直接影响的一处极为重要的遗址,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湖湘文化、对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是湖南省最有可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具有旅游开发的巨大潜力。为加快长沙铜官窑遗址开发利用,将其打造成为新兴人文旅游景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编制本次总体规划。
三、规划范围和现状分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保护区0.68平方公里、遗址公园(包括核心保护区)4.8平方公里、遗址公园周边地区18.5平方公里,总规划用地范围23.3平方公里。
遗址公园周边地区南至航电大道,北至京珠西线,西至湘江,包括宝塔洲、洪家洲、蔡家洲、彩陶源村和石渚湖村用地。
2.现状分析
1)长沙铜官窑遗址自然环境保持良好,遗址曾进行四次发掘,遗迹大部分都在发掘后进行了保护性回填。
2)目前长沙铜官窑遗址的管理工作未达到规范状态,目前尚未进行全面对外开放。
3)长沙铜官窑遗址展示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陆路交通路况较差。
5)展示区域不完整,展示服务设施和各种展示标识需进一步完善。
6)文物遗存周边环境尚需进一步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应在保护文物遗存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
7)现有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有较大面积水域和零散分布的居住用地。林地主要以次生林和人工经济林为主,树种丰富,绿化环境较好。香水百合歌词
四、规划构思
1.规划定位
长沙铜官窑作为博大湘楚文明一份最真实、最尊严的历史见证!我们将铜官窑定位为:
1)湘楚文化的历史高地!
2)继张家界之后湖南最重要的旅游胜地!
3)敢为人先的湖湘人创意之地!
2.规划理念
1)还原历史本真
核心保护区用心维护,绝不作假,保护设施与历史遗迹区别分明,一步到位,对得起历史,成为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剖析的场所。
公园区力求精美、精心、精致,以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打造可感、可玩、可赏的场所。
2)构建文化图腾
竹简遗址和马王堆遗址均因移位,与历史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失之交臂,只剩铜官窑遗址,还安详地栖息原址,面对机遇,将以高起点、高档次,为湖南构建真正的文化图腾,向世界宣告,令世人自豪。
3)张扬人居和谐
利用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保护的同时,发展旅游业,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善待原住民,对拆迁居民进行高标准的安置,对绝大部分原有住宅进行整修,改造。
3.规划目标
1)打造中国独一无二的陶文化考古遗址公园
2)创造继张家界后湖南旅游又一震撼人心的品牌
3)构建继光明村、靖港古镇、宁乡沩山密印寺的新农村建设成功范例
五、项目策划和功能分区
1.核心保护区
1020亩,核心区决不乱动,更忌讳将现代的东西做古,仿古去与遗存协调,一个瓦片在那,就让它按原样待着,不去装扮。对于必要的管理与保护设施,则采用钢与玻璃等材料,与遗存之间有明显的区分,让人一目了然。
2.风貌复原区
132亩,20个窑背,20个制陶棚,5个大型陶瓷堆场。
这是一个彻底的仿古场景,每天有100个扮演的唐代陶工在辛勤劳作,模拟当年的忙碌场景,游客置身其中,仿佛走进历史。
3.陶泥体验区
118亩,分放射式、圆环式、独岛式三个体验场。
无论老少,亲临参与,既可体验劳作的艰辛,也能感受创意的价值,这是青少年的快。
4.传统武术博览研究区
250亩,由一个陶罐造型的博物馆和三组拱造型的国际陶文化研究中心构成。
博物馆全景展示铜官窑的发展源流和出土的珍贵器皿,研究中心每两年举办一次铜官窑陶文化国际博览年会。
5.教育培训区
225亩,8座大小不一的院落式建筑散落田野,是青少年陶文化培训与教育基地。
6.石渚湖区
960亩的新拓展水面,呈现“白鹭岛上的白鹭飞,石渚湖中帆影重”的情景。
7.张靓颖公布恋情农耕文化区
1100亩,由传统农耕演示区、传统花卉种植区、传统草药种植区、乡场、田舍、百草堂、石渚学堂、现代民居改造的渔村、花果园组成,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传统农耕生活场景。
8.石渚湖居民安置区
150亩,结合现状民居,尽最大努力提质改造,并安排公园配套项目,拆迁安置项目,满足旅游与经济发展。
9.彩陶源居民安置区
165亩,结合现状民居,尽最大努力提质改造,并安排公园配套项目,拆迁安置项目,满足旅游与经济发展。
10.彩陶源乡村度假休闲区
250亩,与公园配套的度假休闲区。
11.公园配套服务区
110亩,与公园配套的酒店、金融、邮政等服务设施区。
12.岛屿区
湘江内的蔡家洲、洪家洲、宝塔在遗址公园周边协调区内,分别进行了景观与产业策划:宝塔洲上建八宝塔,与湘江大堤结合,形成一道可以摄影留念的美丽场所;蔡家洲分成两个部分,北部建巨构的陶罐,成为铜官窑在湘江上的标志物,南部与航电枢纽结合,建蔡家洲生态公园;洪家洲岛上一直都有居民居住,接铜官窑保护与建设之机进行开发,建设与遗址公园配套的酒店与别墅。
六、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
本次规划借长沙铜官窑丰富的内涵文物遗存与优美的自然景观,通过保护、拓水、护山、保田、雅筑等方式营造山、水、田园、建筑、人文等景观空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