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960年,赵匡胤夺取帝位,史称北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除一小部分留做地方开支外,其余地方赋税运送到京
师或指定地点;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权力
①地方: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路一级分设四监司,互不统属,各自监州。
②中央: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掌财权;枢密院和三衙,分掌
调兵权、统兵权。
(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
积极:(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消极:(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4.北宋初年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权力、机构众多;抑制武将、重文轻武。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原因:①北宋政府的积贫积弱;②北宋的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③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2)北部:宋辽战争
高粱种子①背景:契丹族建立的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病娇②概况: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③结果:宋辽和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
(3)西北:宋夏战争
①概况: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结果:双方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
赐”。
2.财政危机
(1)养兵: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军队不断扩编,军费直线上升;水晶m4a1
(2)养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3)每年送给西夏和辽钱物。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1085年)
1.背景
(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让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结果失败;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4)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边疆和政治危机。
2.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3.目的:富国强兵。
4.内容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方面:对农民编制管理和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评价
性质:是一场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运动。
积极性: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招商银行信用卡查询C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A未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B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
四、南宋的偏安(1127年-1276年)
成都首套房贷利率1.建立政权: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史称南宋。
2.抗金战争: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3.绍兴和议:1141年订立,以东起准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向金缴纳“岁贡”。
4.偏安江南:绍兴和议后,南宋地位稍有上升,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五、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辽、宋、夏、金时期的。
(1)各民族间存在战争,这些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用侵略和反侵略进行定义。
(2)宋与辽、夏、金的的议和虽然是两宋统治首接受屈辱条件以换得苟安,但议和使双方减少了战事,获得了较长时间的相对局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友好交住。
(3)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如仿照宋的制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