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世纪宋朝和拜占庭帝国对周边游牧民族的政策比较
10-13世纪宋朝和拜占庭帝国对周边游牧民族的政策比较
摘要: 本文比较了10-13世纪中国宋朝和拜占庭帝国对周边游牧民族的军事和外交策略。这两个国家分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周边都有敌对的游牧民族政权,在应对的态度和策略上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点。本文考察了这两个国家所面临的不同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比较了两国对游牧邻国的不同的军事和外交策略,最终从这两个帝国及其游牧邻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和宗教挑战差异出发,分析了导致宋朝外交政策僵化而拜占庭相对灵活的原因。
关键词:  宋朝;拜占庭帝国;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
一、 概述
1081年,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贵族阿历克塞[1]在武将们的簇拥下,登上了至尊无上的皇帝宝座,恢复了科穆宁王朝[2]的统治。同年,拜占庭帝国使者尼斯都令斯孟判抵达北宋朝廷,在通译的费力配合下,与年轻有为的英明帝王宋神宗进行了极为勉强的交流,接受了鞍马、刀剑、珍珠等礼物并给予回赠。
1081年的这一外交事件,于当时的世界格局而言没有任何的触动,因为拥有当时最发达文明
的两大帝国,限于地理距离无比遥远,几乎毫无关联。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和中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与周边游牧民族政权存在冲突和战争。历史上,中国和拜占庭之前的罗马帝国很早就面临着来自游牧或半游牧政权的威胁,两国的共同点在于不仅遭受了游牧民族的侵占和掠夺,最终在军事上被彻底击败和征服。
基于这一结果,学术界往往以成王败寇的批判态度评价两国的历史人物和相关政策,然而中国和拜占庭帝国绝非一开始就是任人宰割的弱小政权。宋朝在太祖、太宗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平吴越、灭北汉,彻底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格局。拜占庭帝国大约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廷帝国获得了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
应该说,宋朝和拜占庭帝国想要复兴唐帝国和古罗马帝国的荣光并非无稽之谈。尽管两国最终都亡于异族,但不能忽视他们都进行了长期的抵抗。所以他们与游牧邻国的往来,绝不是弱小的定居文明和强大的游牧文明的不平等交往。况且,无论是契丹人[3]、女真人[4],还是阿拉伯人、突厥人,并不是完全未开化的野蛮民族[1]。因此,比较这两个处于世界文明中心的帝国对崛起的、野心勃勃的游牧邻居的态度和策略是很有意义的。
新加坡游玩
二、宋与拜占庭的历史背景比较
甘肃旅游景点
要了解10世纪到13世纪中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情况,必须从更远的时间考察。
从外部来看,自8世纪开始的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同时冲击着唐朝和拜占庭帝国。天宝十年(751年7月-8月),唐朝军队在西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决战,史称“怛罗斯之战[5]”。虽然战争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唐朝向西扩张的态势受到了一定打击,但战后仍然控制西域[2]。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人的冲突更为激烈,战争从公元7世纪持续到了11世纪。拜占庭帝国最初几个世纪总是处于被动防守,丢失了埃及、叙利亚等重要的南方省份,他们于740年开始反击,最终于10世纪重新夺回了北叙利亚与大亚美尼亚地区。之后双方边境线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直到1060年后塞尔柱突厥人[6]的到来。
对唐和拜占庭两个帝国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外患,而是内乱。怛罗斯之败并非唐朝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而是爆发于内部的“安史之乱[7]”。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使唐朝于公元9世纪彻底崩溃,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尽管宋朝重新完成了统一,但无力击败北方的契丹人和党项人,永远地失去了北方的“燕云十六州[8]”和广袤的西域领土。西方的拜占庭帝国也一直在为内乱困扰,政治和宗教派系的纷争层出不穷。事实上,除了5-6世纪
的短暂安逸,之后的近千年里,内战都是拜占庭历史的主基调。
巡回检查组百度百科
进入公元10世纪,两国的周边形势更为严峻。宋朝经过对辽、西夏几十年的攻伐仍难以恢复旧唐领土。宋辽两国于1005年缔结盟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史称“澶渊之盟”。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1071年拜占庭帝国在曼齐刻尔特[9]战役中惨败于塞尔柱突厥人,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俘,失去了心脏地带—小亚细亚和亚美尼亚。此外,两国签订条约,规定拜占庭帝国一次性支付100多万黄金,每年还要额外付款和割让部分土地[3]。但由于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在回到首都之前就被废黜,条约立即失效,导致了进一步的军事对抗,从而丧失了小亚细亚半岛的全部领土。失去土地对拜占庭人和宋人不仅有经济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影响,因为统治王朝往往都宣称自己在地理、经济和政治上传承自过去强大帝国。
如上所述,宋朝和拜占庭尽管相距甚远,但有共同点:一是统治者都出身军队,通过上台。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通过兵变“黄袍加身”登基为帝;拜占庭的马其顿和亚美尼亚王朝也是由军队将领或总督建立的[4];二是面对强大的游牧邻居总体上处于劣势,
冬奥奖牌榜
宋人虽然签订条约保证了边界的一时稳定,但仍无力阻止金兵南下。拜占庭帝国则无法维持条约而不断丢掉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宋朝丢失了“燕云十六州”等旧唐领土,但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后来的女真人都无力直接定居和管理这些地区,当地人口仍然以汉人为主。而拜占庭的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半岛地区一直有外来民族涌入,斯拉夫人很早就定居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人、突厥人、库曼人也大量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地带。由于外来民族人口众多,逐渐同化了当地讲希腊语的拜占庭人,而不像东方那样逐渐被本地民族同化。
三、宋和拜占庭的军事和外交政策比较
宋之前的唐帝国和拜占庭的前身-罗马帝国对周边游牧或半游牧政权的政策相似,或分而治之,或羁縻统治。它们的后继者宋和拜占庭在改变还是沿用政策上有不同的选择。总体上看宋朝的政策比较单一,拜占庭则比较多变。
(一)军事政策比较
从军事上看,曾经的唐朝凭借雄厚的国力雄心勃勃,对外采取了主动、灵活的政策,比如
灭亡东突厥后,唐朝立刻在颉利故地设都督府和都护府攻伐西突厥;阿拉伯人崛起后,有时与突厥和吐蕃结盟对抗阿拉伯帝国。公元960年建立的北宋,不幸的处在强悍的外敌包围之中,北有契丹,西北有西夏,西南还有吐蕃,文弱的宋朝不得不忍受向邻国纳贡的耻辱。首先,恰恰是由于这些和约,北宋王朝可以不需支付大量的军费开支而专心发展经济,当时的北宋都城开封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虽然王朝的内政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并不足以影响北宋较为的大局;其次,宋朝吸取了唐朝亡于藩镇的教训,采取了“重文轻武、以文驭武”的家法,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两方面因素使宋朝更加专注于内部。最后,宋朝虽然立国之初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大片旧唐领土,但终归只是国土边地。即便后来失去了华北平原,南宋统治的南方在经济和人口上也已经远超北方,特别是与东南亚、西亚数百年的商业往来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这也解释了南宋为何偏安一隅,在收复北方和应对北方威胁上态度消极。
与宋朝相似,拜占庭帝国从立国以来也强敌环伺,波斯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先后从东方袭来,西方的十字军东征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和宋朝不同的是,拜占庭帝国自11世纪就失去了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人力、物力上十分贫乏。即使战斗力和机动性都不如北方强邻,宋朝仍可以动员起近百万人的军队。
拜占庭则几乎无法依赖自身的军事体系,只能使用。所以在巴尔干半岛危机时期,每当库曼人、保加利亚人入侵,拜占庭几乎放弃了东边国境的防守。拜占庭帝国沿用了类似罗马和唐帝国的政策,他们曾与匈牙利王国结盟对抗保加利亚,与埃及结盟对抗塞尔柱突厥,还与塞尔柱突厥结盟对抗蒙古或其他突厥部落。
总之,宋朝在军事应对外部威胁上比较被动,拜占庭帝国则更主动灵活。不过从结果上看,宋朝在武力自保方面比拜占庭更为成功。即使丢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南宋也继续坚持了一百多年,直到亡于如日中天的蒙古铁骑。
(二)外交政策比较
哪天入伏啊军事政策的不同也导致了两国外交政策的差异。纵观其外交史可以发现,宋朝一直不同程度上受到周围国家的威胁,统治者在外交上展现了懦弱消极的态度。一方面,两宋朝廷在面对国家边界自己自己领土主权的问题上,都是抱着一种一昧求全,妥协软弱的姿态,最终在不断退让下走向了灭亡。另一方面,宋朝也曾与其他游牧民族结盟对抗强敌,第一次是与女真人结盟对抗契丹人,却被女真侵占了半壁江山,第二次与蒙古人结盟打击女真人,结果彻底亡于蒙古,统治者显然没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拜占庭帝国周围的敌人比他们更为强大,军事上无力招架,只能更多依靠政治和外交手段。拜占庭帝国的外交政策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帝国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在谈判桌上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会动用武力,秉持实用的利己主义:首先,他们庭十分擅于利用结盟来弥补由于多线作战而导致的短板,从皇帝查士丁尼[10]开始,拜占庭就设立了“蛮族事务局”,用以搜集周边各民族的动向。比如在和波斯的对抗中,拜占庭主动与阿拉伯人结盟以共同对抗波斯。其次,拜占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结盟,比如与阿拉伯人发生冲突时,拜占庭主动拉拢唐朝与阿拉伯人展开对抗,正是基于这种外交策略,拜占庭得以在千年的时间跨度中存活下来。10世纪以后,曼努埃尔一世[11]励志网名2013最新版与达尼什曼德等塞尔柱突厥的邻国结盟,令塞尔柱突厥臣服并签订了和平条约。拜占庭人还利用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突厥人之间的矛盾,在巴尔干地区谋取利益。得益于这些外交手段,拜占庭疲惫不堪的军队和捉襟见肘的国库才获得了喘息之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