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支持
背景
零售市场竞争狼烟滚滚,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店后,消费客流失带来的业绩恶化让百货业倍感经营压力。内外资百货生存水深火热,多数企业投身全渠道变革但无明显起。
百货业面临重塑供应链、转变经营模式、寻新盈利点等多重课题。
未来,百货的经营重心与核心竞争力为商品销售,应更多地掌握独家资源,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与商品重新捕获消费者。在向自营过渡阶段,为了不占用大量资金,降低经营风险,国内百货企业还需保持大比例与供应商合作开发、销售的品牌商品。“自营+自有品牌+联营品牌”的混合经营模式将成为百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烤肉店。
2014年现状篇
关键词1外资关店
起游戏名
本土百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外资百货更是步履维艰。关店是今年贴在外资百货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外资第一店”百盛撤离常州、济南两个市场并关闭了北京东四环店。日本华堂结束了北苑店、望京店和西直门店的经营,业绩的不理想让北京华堂采取收缩策略,将重心投向关键门店经营中。即便是再战内地,带入更多买手品牌的老佛爷百货亏损仍在持续扩大,采用直营的马莎百货开始寻求本地合作伙伴,推动中国区业绩增长。
对于目前中国相关政策影响、消费趋势转变线上等市场环境变化,外资百货普遍市场反应不敏锐。在本土化进程频受挑战的局面下,多数外资企业还需听候总部意见再做调整转变。不过,由于距离、文化、生活、消费等背景存在差异,总部对中国商业文化、消费心理的不了解,导致最后策略决定不能百分百匹配。
在本轮百货业洗牌期中将淘汰一大批企业,最终胜者会是有资金实力、市场应变度快、到经营特的有实力企业。与本土百货转型调整一致,外资百货也开启了自救模式。面对在华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百盛创始人钟廷森亲自带动开始全球收购或者代理知名品牌,变身品牌商谋求困局突围。日本华堂则希望改变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双方共同进行特商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
左手号右手鼓打一成语
关键词2全渠道
线上消费趋势逐渐明显,O2O(线上到线下)概念蔓延至整个零售业,全行业对渠道建设的态度空前。今年,多数百货企业以丰厚的人力、财力将全渠道纳入战略层面。大商股份、王府井百货、银泰商业、天虹商场、重庆百货、友阿股份等不同区域的百货巨头都已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并逐步完成了线上、移动端的全渠道端口布局。
为了深化全渠道改革,今年以王府井百货、银泰商业为首的主营业务为百货的企业纷纷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开启战略合作。银泰商业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用于在中国发展与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相关的线上线下业务。阿里巴巴以53.7亿港元战略投资银泰商业集团。王府井百货与腾讯在移动支付领域取得突破后,双方将以融合联动的商业模式继续推进全渠道建设。
不过,百货企业可实现的全渠道价值与投入难成正比。由于商品重合度接近50%甚至更高,全渠道更多体现在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的购买途径。部分企业在线上以发放红包、返利等形式引导消费者到线下消费,但活跃度仍停留在线上层面,线下转换率并不高。由于尚未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多企业的全渠道构建只停留在搭建线上平台的基础阶段。
乐观来看,未来可能会厚积薄发。
关键词3购物中心化
今年是新增百货店最少的一年,一线城市百货增长量微乎其微,新世界百货、步步高等将进一步下沉渠道,在三四线市场寻机会。与之相比,部分企业几乎放弃了百货开发。武商集团宣布未来新开发项目几乎不再涉猎百货业态。王府井百货将发展重点转投购物中心与奥特莱斯业态,并牵手恒大在商业地产领域进行合作。
以商品销售为主的百货店聚客能力明显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滑。在物业租金与人力支出等运营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百货业业绩压力可想而知。零售动力不足让百货企业开始寻求外力解决方案,部分百货店借鉴购物中心业态构成调整,增设餐饮区域、儿童业态等。在物业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业界普遍认为,类购物中心化的调整仅适用于转型过渡期,并非长久之计。
2015年趋势篇
关键词1涉猎金融肉孜节2022年几月几日服务
面对低迷的市场格局,传统百货业寻新的盈利通道已是大势所趋。银泰商业、王府井百货分别与支付宝、合作推出可以储值的会员卡。一张被赋予互联网思维和金融概念的会员卡,带给百货业在金融领域更多想象。
相关政策影响,让过去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商业预付卡销售走向终结。如果带有互联网金融性质的会员卡以储值、增利、返利等形式吸引个体消费者主动将钱存入时,将会成为百货业业绩的新增长点。百货还可以此为契机,逐步将这种金融思维渗透到与供应商的合作中。此前,京东针对消费者推出了“京东白条”,对供应商推出了3分钟到账融资产品“京保贝”,开启了金融领域的全面发力。
有关读书的故事其实,已有百货企业在金融板块暗暗发力。广州友谊拟募集现金100亿元收购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转型为金融和百货双主业运营的A股上市平台。重庆百货投资1.5亿元设立重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此切入金融领域。通过办理各种小额贷款、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重庆百货主营业务,增加营业收入。不过,进入金融领域的风险颇多,企业在涉及资金运作方面的每一个决定都需非常谨慎。
关键词2市场细分
传统百货的市场前景逐渐暗淡,未来一线城市百货数量会越来越小。在市场不充分的三四线城市,还可能会有一批百货店诞生。去年百货店坪效下降幅度高达12.9%,销售额增幅明显滞后于营业面积扩张速度。尽管增设体验型业态可以挽回一定比例的流失客流,但百货商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中重新站稳,需要将发展重心投向强化优势品类和走细分市场路线。
北京apm的主力店东安市场今年进行了75%比例的品牌调整,商场已从综合性百货转型成青春、时尚的潮流馆。西单商场在一层将增设200平方米的珠宝专柜,同时扩充体育品牌阵容,强化优势品类,把握细分客。商业项目的竞争不应是足球场博弈,上场球员共同拼抢一个球,更应像在游泳池中竞争,在各自的泳道前进。这意味着,商贸企业的角力点是在细分市场中把握住各自的目标客。
细分市场要求百货企业对定位有清晰、坚定的定义。所谓细分市场,就是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特征将同类需求的消费者进行分类,通过研究某一类型的消费者,对未满足和未充分实现消费者需求的部分进行补充与优化。细分市场考验企业对市场的熟悉度,需要百货企业从商品经营的思维转向对消费者研究。
关键词3发力自有品牌
国内百货企业善于借鉴国外的成熟商业经验发展自己。在美国、欧洲国家的百货店以自营为主,并通过自有品牌提升经营利润、形成差异化。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是百货业重塑竞争力的关键。目前,众多百货企业积极探索商品自营,但回归之路需要循序渐进,联营仍将是百货的主流经营模式。
青媚狐百货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供应商深度联营、打造自有品牌方面。新世界百货自有品牌LOL店已在全国进行推广,为了提高市场渗透率与品牌知名度,新世界百货还有意将LOL品牌店以加盟方式扩张。大商股份在企业内部大力推广“直销直营”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采购和开发自有品牌,压缩中间商环节,带动商品毛利率提升。不过,由于市场环境、零供关系差异,国外百货自营商品与自有品牌占比在90%以上,但国内百货企业自有品牌的理想份额为20%-40%
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昨日发布的《上海物业发展趋势》显示,未来3年,本市零售物业市场供应将出现井喷,预计新增商业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其中,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约为核心商圈的4倍多。报告指出,上海已全面进入“购物中心”时代,90%的未来供应将是购物中心,百货业态只占2%,目前国内百货行业整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人口逐步向城市边缘迁徙,外加市中心核心地段土地稀缺,上海的商圈分布逐步向城市外围扩展。除了传统的五大市级核心商圈和已形成的城市副中心的次级商圈,近年来上海出现不少新兴的社区型商圈,例如:真如板块、新江湾城板块、七宝板块等。新虹桥商务区依托大虹桥交通枢纽的交通和政策优势,未来也将形成颇具竞争力的零售物业市场规模。
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从未来供应量来看,绝大部分的商业供应量主要集中在新兴商圈,2014年至2016年,核心商圈的供应量合计约63.5万平方米,而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约为272万平方米,是核心商圈的4.3倍。部分市中心的商业项目以重新定位调整的策略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
从历史供应数据来看,2000-2013年,上海市的年平均零售物业供应量为32.6万平方米;而2014-2016年,年均零售物业供应量将为112.3万平方米,是此前年份的3.4倍,市场供应出现井喷。虽然,市场供应的突然放量将会导致一些项目的延迟开业,但零售物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是不争的事实,如此巨大的供应量投放市场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消化。
同时,项目单体体量的增大也进一步推升了市场整体的供应量。据统计,开发中的44个商业项目中,仅有20.5%的项目,单体体量小于5万平方米。单体体量大于15万平方米的项目个数占总量的11.4%。市中心核心地段单体体量超过10万平方米的项目仅有徐家汇中心和协和城项目,大部分项目都不以体量取胜。而单体项目超过15万平方米的,均分布在非核心地段。
报告指出,上海已全面进入“购物中心”时代。目前来说,上海新商业项目的开发绝大多数是采用购物中心的形式,占总供应量的90%,而百货形态的项目仅占2%,其余8%为配套商业。
世邦魏理仕昨日同时发布《演变中的中国零售业格局》系列报告之二:百货商店的发展趋势。自2012年2月伊始,百货业销售增速持续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说明百货在整个商品零售终端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弱化。百货企业的财务数据汇总统计的结果显示,百货行业营业利润率也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2013年,主要上市百货企业营业利润率继续下滑,录得均值12.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降。可以说,目前国内百货行业整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百货公司想要走出当前困境,当务之急是增强和重塑百货的核心竞争力。”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主管、执行董事陈仲伟建议说,“百货公司可以从门店网络拓展、商业模式优化和新技术应用这三方面入手。”
据悉,目前不少百货项目也开始了其“购物中心化”的调整,沪上有些百货业者,正在研究将餐饮业态、儿童业态和更多体验的元素注入百货中,以提升百货在市场的竞争力。
“国内百货公司面临各种外困内忧。”昨日下午,全球知名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发布《百货商店的发展趋势》报告称,过去几年中国百货业风光不再,销售增长疲态尽显,利润水平每况愈下,与此同时,百货须在商场环境、商品服务组合、经营模式、房地产策略、新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谋求转型和突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