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深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办公室
最后谢霆锋仙剑奇侠4攻略一、相关概念
(一)“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也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国内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新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民间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安福特车怎么样体制建立和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也是我们党在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二、深圳经济特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概况
(一)深圳“两新”组织的发展概况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两新”组织发展较快。截止2010年底,深圳共有私营企业30.96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78%,注册资金8577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资金总数的76.38%,民营经济实现增长值2510.56亿元,占全市GDP的26.5%,民营企业纳税总额980.5亿元,占全市企业纳税的5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向社会提供了超过500万个劳动就业岗位,占全市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80%,成为深圳市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各种新社会组织在深圳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截止2010年底,深圳市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411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两新”组织数量不断增多,资本规模不断增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推动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等
方面都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二)深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概况
iphone360手机卫士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深圳“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也逐步发展起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星组建到大规模建立、从零散管理到整合规范管理的艰苦探索历程。1985年,深圳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党组织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党支部建立,标志着深圳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组建党组织的尝试进入实质阶段。1988年9月,深圳市个协党支部成立,标志着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开始。1995年4月,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深圳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委,统一管理全市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小学生家长评语大全此举被当时中央统战部等部门领导称作是一个“创举”。1996年,深圳又在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个体劳动者协会党委,统一管理特区范围内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2003年6月,市委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与市总商会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2009年12月,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深圳市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简称为市委两新组织工委。随后,区委相应成立了区委两新组织工委,街道成立民营企业党委。目前深圳全市已形成市、区、街道和
社区四级一体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截至2010年底,深圳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7300个,管理党员110292名,分别占全市党组织数和党员总数的36%和32%。其中,市委两新组织工委直接管理基层党组织1663个,管理有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60811名。
三、深圳经济特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就是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成效。深圳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探索结合点、打造示范点,逐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组织建设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结构调整难等一系列难题的经验做法。
(一)创新组织制度,健全管理体系,确保“两新”组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针对“两新”组织的特点,深圳经济特区不断健全工作制度、组建模式、管理体系、保障机制和典型培树“五项机制”,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法律政策依据,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积极构建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品管知识针对“两新”组织的特点,深圳先后制定了《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深圳经济特区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行业协会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非公有制领域党组织党费返还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各镇、街道和部分单位选配非在编专职组织员的通知》等20多个文件,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党组织的组建、隶属关系,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党费收缴使用,党务工作力量配备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的制度要求。很多基层党组织也在工作实践中建立了支部工作例会、党联系会议、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目标管理考核等制度,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建立健全六种组建模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针对“两新”组织类型多、分布广、规模不等、情况千差万别的情况,深圳在坚持和完善“单位管理”这一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条块结合、体内与体外结合、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结合的思路,探索实行了6种党组织组建模式:
一是单独组建,实行单位管理。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各方面条件具备的“两新”组织采取单独组建的方式,及时组建党组织。按照这种模式,深圳先后在华为、创维、富士康、海王、健康元、大族激光、比亚迪、好易通、劲嘉、迈瑞等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二是联合组建,实行属地管理。对因正式党员数不足3人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按照属地就近或业务相近的原则,联合组建党组织,把分散在各单位的党员纳入管理。譬如,在市律师协会党委下设6个联合党支部,通过6个联合党支部就将分布在全市各区的76个律师事务所的104名零星党员管理起来。目前,深圳全市共成立联合党组织1050个,覆盖“两新”组织10956家,管理党员11000多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