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为茶都”建设的现状及展望
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形成地和传承地,在中国茶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005年5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8家国字号茶业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1]。授牌至今
“杭为茶都”建设的现状及展望
王志岚1,2,张治毅3*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
2.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浙江杭州310013;
3.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浙江杭州310026
摘要:杭州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05年,8家“国字号”茶业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自授牌15年来,杭州茶产业和茶文化产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文章分析“杭为茶都”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展望,以期进一步巩固杭州“中国茶都”的地位,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增添一缕茶香。关键词:杭州;茶都;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
作者简介:王志岚,女,农艺师,主要从事茶产业与茶文化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E-mail :139****************。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Hangzhou as the Capital of China Tea
WANG Zhilan 1,2,ZHANG Zhiyi 3*
1.Hang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4,China;
聘任书格式2.Hangzhou Tea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Hangzhou 310013,China;3.Economic Committee of Hangzhou CPPCC,Hangzhou 310026,China
Abstract: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and Hangzhou is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Chinese tea culture.In 2005,eight national tea institutions awarded Hangzhou the title of "Chinese Tea Capital".In the past 15years,Hangzhou tea industry and tea culture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and ushered in the best period in histor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Hangzhou as the Tea Capital",this paper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with a view to further consolidating Hangzhou's status as China's tea capital.Keywords:Hangzhou,tea capital,tea industry,tea culture,tea tourism
15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保护茶产地,发展茶产业,擦亮茶名牌,促进茶旅游,依托茶科技,弘扬茶文化,积极倡导“茶为国饮”,倾力打造“杭为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杭为茶都”建设现状
1.名茶辈出,茶产业发展稳健
杭州是江南茶区,历史悠久、名茶众多。至今已形成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中国名茶,以径山茶、雪水云绿、天目青顶、鸠坑毛尖、九曲红梅等为代表的地方名茶的杭州“名茶梯队”。西湖龙井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被誉为“绿茶皇后”,位列中国名茶之首,因其品质优异屡获殊荣,是指定的“国宾礼品茶”[2]。目前,杭州全市茶园面积约37333hm2,年产毛茶2万t,一产产值达35亿元,其中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杭州名茶产值约30亿元。2020年4月,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西湖龙井”以70.76亿元品牌价值再次荣膺榜首。
杭州拥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多家“国字号”茶业机构,在科研及教学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茶叶网上交易企业艺福堂就在杭州应运而生,网上年交易额达到4亿元,成为茶叶电商的翘楚。
杭州茶已成为融入生态、生活、生产,一二三产业链式发展,茶生产、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共兴共荣的时尚幸福产业,更有“互联网+龙井茶”的新业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创富空间和增收空间[3]。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名优绿茶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引领着中国绿茶产业发展的方向。
2.搭建平台,茶文化深入普及
当前,人民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茶既契合当下文化建设所需的优质资
源,又符合人民众求富、求和、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早在2011年,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十二五”期间“杭为茶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茶都建设力度。近年来,杭州把茶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的“五进”活动作为弘扬“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而着力推进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茶文化“五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地定期举办各种茶文化茶知识讲座,以茶为主题的征文、摄影、书画比赛,赠送茶文化书籍,品茗赠饮、茶艺茶道展示等活动,让广大民众在亲历亲闻中感受茶及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不少中小学都成立了茶艺社、茶文化社团等,有专门的茶文化教材,并配备茶文化教师,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等,成为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场所。
经过这一系列长期持续开展的活动,使更多的老百姓更懂茶、会泡茶、知品茶,逐步形成“茶为国饮、科学饮茶”的共识,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受到了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3.茶馆林立,民间饮茶氛围浓厚
杭城茶馆历史悠久、数目繁多、风格各异,是城市休闲文化的一个缩影。目前,杭州是全国茶馆最密集、市民饮茶风尚最浓郁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公认的茶馆业做得最好的城市[4],也成为杭州茶都建设的一大特。2008年11月,杭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茶楼茶馆星级划分及服务规范》地方标准(DB3301/T20—2008),规范了杭州茶馆业态的发展[5]。2009年,杭州市进行了首批星级茶楼茶馆认定和挂牌。目前,全市共有茶楼、茶馆近万家,包括都市茶馆、湖山茶馆、农家茶馆、商务茶馆等多种风格。杭州茶馆多位于风景名胜佳境中,湖光山间,名茶配名泉,美不胜收,既贴近人们的休闲生活,又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杭州茶馆首创的自助式茶点已成为全
东方情人节国茶馆业模仿的对象,业内称为“杭州模式”。杭州城内知名度较高的茶馆,有湖畔居、你我茶燕、青藤茶馆、御茶园、城隍阁茶楼、太极茶道苑等。梅家坞、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的农家茶楼、微茶庄园、茶家乐等也成为杭州茶馆业的一大特。
4.影响扩大,茶事活动丰富多彩
2005年,杭州的8家“国字号”机构联合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理由之一就是杭州被认为是现代茶文化活动的兴起地,也是茶事活动最为丰富多元的城市之一,许多茶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茶文化活动名牌。
早在1982年,在庄晚芳教授的倡导下,杭州成立了“茶人之家”,这是国内第一家民间茶文化机构,成为国内外茶人交流联谊的平台。自此,杭州茶事活动不断丰富,范围也逐渐推广至文化、经济、民俗、会展等众多方面,包括名茶博览会、茶叶节庆活动、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斗茶赛、茶技艺比赛等。
2012年,杭州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每年的农历“谷雨”这一天确定为“全民饮茶日”,成为国内外城市中首个以茶为主题的法定节日,每年在谷雨日期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全民饮茶日暨万人品茶大会活动。如今,杭州每年的茶事活动数以百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的茶人来杭参加。
2017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隆重开幕,习近平为大会致贺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致辞。这是我国政府首次举办的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茶事盛会,是国家对杭州在中国茶产业中地位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杭州茶都建设极好的展示和宣传。此后,全国首个以茶为主题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华茶奥会也永久落户杭州。
除此之外,杭州作为江南古城,梵音古刹众多,禅茶茶事活动的传承发展也别具一格,如径山寺的径山茶宴、灵隐寺的云林茶会等,禅茶一味,品茶悟道,别具特。
5.业态丰富,茶旅游蓬勃发展
旅游是茶文化的传播使者,茶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精神,茶以旅游而弘扬,旅游因茶而光大,两者在杭州互为优势,相得益彰。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也让西湖龙井茶文化载入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杭州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景点众多,有龙井、虎跑、梅家坞、龙坞茶镇、径山等。杭州的龙井村、梅家坞、翁家山、满觉陇等地是传统的茶旅游热门地,游客们可观光休闲、喝茶品茗、体验茶叶采制、购买茶礼等。依托杭州丰富的茶文化遗迹和茶文化休闲村镇的茶主题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和喜爱。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博物馆,有双峰馆和龙井馆2个馆区,各具特,每年吸引5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位于杭州西南的龙坞茶镇是浙江省首批特产业小镇中唯一以茶产业为核心的省级特小镇,集乡村旅游与民俗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并致力于建成5A级景区标准的中国美丽茶镇,成为茶文旅三产融合的全国典范。
二、存在的不足
作为茶都,虽然杭州茶产业基础条件很好,各种优势很多,外界影响大,但对标国内其他产茶大市的先进做法,“杭为茶都”建设仍或多或少存在不少短板。
1.龙头地位不够彰显
国内以“中国茶都”为建设目标的城市还有河南信阳、福建安溪、云南普洱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政府支持力度大,重磅政策多,宣传效应明显。杭州对“茶都”建设纳入全市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展示新时代中国特
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一城一窗)总体部署不够,西湖龙井的品牌价值挖掘空间利用不足,对全国茶叶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
2.科技强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杭州茶界与驻杭的8家“国字号”茶叶机构的合作缺乏深度,茶叶产品的生产、研发、销售、宣传仍多停留在传统方式,未能做到适应形势发展创新。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杭州茶业“产业链短、全价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赢利模式单一”等短板。
3.茶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
杭州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8亿人次,实现收入4000亿元。相比之下,涉茶旅游占比较小,茶旅游产品开发比较单一,宣传推介效果不明显,茶元素未能像西湖元素一样成为杭州旅游的硬核。
4.茶文化弘扬任重道远
作为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著作地,第一首茶歌《采茶舞曲》诞生地,第一个茶人组织“茶人之家”的注册地,绿茶皇后“西湖龙井”的原产地,茶界盛会“茶博会”的举办地和“世界茶日”的倡议萌发地,尽管杭州对茶文化的弘扬通过“五进”等抓手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未能做到声势与实效相适,地位与影响相称。杭州想要真正成为首屈一指的“中国茶都”,仍任重道远。
三、对“杭为茶都”建设的建议及展望
2020年春茶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时,再次对西湖龙井茶的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指示。建设好“中国茶都”,是杭州应有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也是杭州为浙江“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走在前、做示范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进一步擦亮“中国茶都”金牌匾,使之成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的重要抓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履方致远,谋新奋进。
1.利用科技资源优势,打造“茶科技之都”
特警力量主题曲
加强茶叶采摘和加工设备的研发制造,推进机器换人,实现茶叶生产过程连续化和茶叶加工过程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升茶叶加工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在国内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扩大市场份额。重视并加强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着重研发生产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如茶保健品、茶食品、茶饮料、茶护肤品、茶香料等,并适当扩大到茶文创类产品,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提高杭州茶产业的科技附加值[6]。
2.利用“互联网+”等平台,打造“茶经济之都”
可考虑在新兴的龙坞茶镇,通过整体规划和业态布局,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经济综合体,提供茶产品展示展销、名茶品尝鉴赏,茶文化宣传普及等,集茶业先进科技、品牌推广、文化传播、信息交流、展会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茶业经济综合体模式,同时还具有开展茶叶专题推介会、茶文化培训、学术论坛等多种模式,打造中国茶走向世界的特窗口,成为永不落幕的茶产品博览会交易大舞台。另外,茶叶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产品,要在营销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业态和新业态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7]。杭州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电子商务是杭州市在全国乃至全球居领先地位的产业,也是杭州市创新型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8],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在新兴的媒体平台,大力发展杭州茶叶线上交易,同时融合现代信息业、物流业等多行业,打造全国乃至全球茶叶电子商务交易中心。
3.推进三产融合,彰显特,打造“茶旅游之都”
首先应对全市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保护利用好现有资源,培育开发新元素;其次是精心设计茶旅游景点和项目,开发
形成多条有特、叫得响、吸引人的专题茶文化度假精品旅游线路并大力推广;再次要注重宣传,积极搭建茶文化对外宣传和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拍摄特风光片与宣传片扩大宣传,还可以进行“形象大使”“代言人”等优秀人员的选拔,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另外,在三产融合上,可以将“茶+旅游”作为基础,融合“茶+休闲”“茶+运动”“茶+养老”“茶+保健”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化的项目,如文创集市、乡村会所、户外拓展、亲子娱乐等主题,进一步拓展延伸茶产业链。
4.推进茶为国饮和茶文化“五进”,打造“茶文化之都”
杭州茶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遗存,需在现有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以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茶文化的魅力,普及饮茶健康知识,引导众领略茶与优雅生活、格调生活、淡雅生活的关系;发挥浙江大学等在杭高等院校茶文化研究、教学机构的重要作用,培养茶文化专门人才;利用在杭“国字号”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使
知行合一
杭州的茶文化、茶科技研究水平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通过各类茶事节庆活动,如茶博会、茶奥会、研讨会等,进一步扩大杭州茶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成为国内甚至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
参考文献
[1]骆高远.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湖龙井茶为
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6):1-6.[2]王建荣.杭州在中国茶业中的地位和影响[J].茶博览,2010
(10):18-19.
[3]何关新.天赋丽质斑斓点缀——西湖龙井茶文化悉数[J].茶博
览,2015(8):52-55.
[4]徐祖荣.倡导“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打造“杭为茶
都”促进茶界繁荣[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44-49.[5]徐菲菲,王岳飞.杭州茶馆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茶
叶,2018,40(3):42-47.
[6]包建丰.松阳茶产业发展实践探讨[J].中国茶叶,2008,30(4):19-20.[7]袁婧.新经济环境中茶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思考[J].茶
叶,2017,43(2):91-94.
[8]周国红.杭州市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
示[C]//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Proceed-ings of 20183rd ISSGB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Business Management.Singapore:Singapor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2018:476-480.
《中国茶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
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
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设有本刊专访、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政策法规、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本刊是广大茶叶干部、技术推广人员、茶叶经营者、茶厂(场)工人、茶农和茶艺工作者、茶叶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茶叶科研人员、茶叶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刊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3-1117/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0-3150;月刊,大16开本,每月15日出版,国内每册定价6.00元,全年72.00元;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2-34,也可扫下方二维码进行订阅。请错过邮局订阅的新老读者,通过以下方式向本刊发行部补订:
(1)邮局汇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邮编:310008;收款人:《中国茶叶》编辑部。
(2)银行汇款: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市西湖支行;账号:19000101040005296,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汇款时请在附言中注明“中国茶叶”。欢迎订阅《中国茶叶》
扫一扫密码查看
订阅本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