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犯罪特点及心理预防策略的思考
作者:单剑楠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23期
作者:单剑楠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23期
摘 2021年的第一场雪作文要 从2004年“马的成语故事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校园暴力犯罪愈演愈烈,且大学生犯罪正呈现出突发性、高智能性、隐蔽性以及残忍性的特征,而带来这种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与家庭的疏于管理、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重视和干预的不及时。本文就大学生犯罪的特性,对其心理预防策略提出一些思考。
微笑pasta剧情关键词如何种植番茄苹果ios14充电提示音 大学生 犯罪 心理 防控体系
作者简介:单剑楠,上海政法学院,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犯罪学。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ki.1009-0592.2016.08.265
一、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特点
大学生犯罪是多重悲剧,不仅会给被害人及其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精神痛苦,也
对其自己和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还是全社会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因此,研究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极具必要性。
大学生犯罪共性特征:
(一)大学生犯罪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印度教与佛教犯罪的突发性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之前并无明显犯意,然而,在一定环境或情境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或毫无征兆地发生的犯罪行为,且多为暴力犯罪,造成严重的后果。此类犯罪的动机并不复杂,且比较盲目。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在这起案件中,药家鑫所实施的犯罪没有预谋,只是在撞了人以后怕被别人讹钱,遂用刀将被害人捅死。其杀人动机是一瞬间产生的,这一案件也突出地显示了大学生犯罪的突发性。现实中往往是犯罪人在特定情境的刺激下,由于心理的亢奋,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犯罪的手段具有高智能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