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巧用学生读书笔记激活名著导读教学
■贾厚明
[理念阐释]
这节关于红经典《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读后指导课,其个性化之处在于全课基于学生读书笔记实施教学,并努力寻求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语言,在积累品析中建构;方法,在迁移学用中内化;情怀,在连通比较中厚植。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并做了6篇读书笔记。谁来解读一下这个书名的含义?
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要点回顾
霸气一点的名字师:《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因此,阅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事实。(板书:把握事实)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名著事实的把握情况。
(一)人物竞猜
师:《红星照耀中国》里记录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领袖将领,小到普通老百姓。我们来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老师从同学们的读书笔记里选了一些大家摘抄的佳句,我点出句子,你们来竞猜!我们采取抢答的形式。
开始!(媒体显示)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出自姜心语笔记)
生1:。
那个新来的将官,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这窟窿应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出自吴雨荞笔记)
生2:徐海东。
师:徐海东唇齿间的窟窿从何而来?
生3:(他)骑马时马受惊撞到树上导致的。
他是中等身材,却是十分雄赳赳,所以当他走到我身边,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就吓得我眼睛一眨。(出自吴明菲笔记)
八爪鱼生4:邓发。
师:你怎么知道是邓发的?
生4:我从“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这句话知道的。
师:这人特别有力量。他是地下工作者,国民党曾悬赏五万要他的首级!
然而他丝毫没有龙钟的老态,跟他的同寅谢觉哉一样,他有着轩昂有力的步态,明亮而愉悦的眼睛,
一双曾在长征中使他爬过很多高山,
兼职编辑崔智博E-mail:*****************——“《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指导”教学实录
教学案例
渡过很多大河的健腿。(出自何冬梅笔记)生5:徐特立。
师:我们在读书时要关注一些特别的词语。大家结合语境猜一猜这里的“同寅”是什么意思?
生6:同龄。
师:正确。徐特立在苏维埃担任什么职务?
生6:教育部长。
师:好的。这是“人物竞猜”,下面让我们打开名著的目录。
(二)目录点击
师:像《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作品,我们应善于利用目录来把握内容要点。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请根据班级同学摘录的精段,判断其属于哪一章节。只允许看名著的目录,不允许翻看正文。开始!(媒体显示)
四川人,从来没有看见过像这样的中国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他们是人类?是疯子?或是神仙呢?——迷信的四川人这样惊叹着。他们自己的斗志受了影响;或者他们已经不能再瞄准射中了;或者在他们之中有人暗暗祈祷,盼望他们能成功达到目的!(出自张雅淇笔记)
师:根据这个内容,你能猜出这是哪一章哪一节的内容?
生1:第五章《长征》第三节《大渡河上的英雄》。
师:语段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件?
生2:飞夺泸定桥。
师:阅读纪实作品,我们不仅要把握事实,还要注意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从选文可以看出,斯诺对红军战士持什么情感态度?
生2:赞扬。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比如——
生2: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
师:他们有一种信仰!这就是斯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能明确作者的倾向。(板书:明确倾向)
“这些人唱歌,费的时间太多!”他说,“现在还不是唱歌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总括了苏维埃陕西这个独一无二的“工业中心”里,许多热情而近乎浮夸的现象,但他们却都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就是在缺少原料的时候,也是这样!(出自周龙龙笔记)
生3:第七章《到前线去的路上》第三节《他们唱得太多》。
师:语段中说话的人是谁?
生3:朱兆祺。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4:因为吴起镇的苏维埃工业还很粗陋落后,还需要艰苦奋斗。
师:是的。他认为现在还不是狂欢的时候,我们还要努力!所以说“他们唱得太多”。
一些时候以来,王牧师就丢官弃教,同共产党人合作。这样有多久了,我不知道。他成了一种秘密的、非正式的使节,到各种各样的文武官员那里去进行游说,帮助共产党把他们争取过来,使他们了解和支持共产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出自吴仪笔记)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人物,王牧师。王牧师真名是什么?
生5:董健吾。
师:书的哪一部分写了董健吾的情况?
生5:第一章《探寻红的中国》第三节《大汉的子孙》。
师:第三节为什么命名为“大汉的子孙”?
生6:因为斯诺是在西安跟董健吾和邓发接头,然后秘密转赴红区,而西安在古代是西汉王朝的都城。
师:同学们,目录是我们学习名著很有效的抓手!
三、语言学用
师:阅读学习名著,我们还要善于借鉴作者的精妙写法。(板书:借鉴写法)就《红星照耀中
教学案例
国》而言,在叙事过程中穿插的一些描写非常精妙,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人物描写
师:书中吸引我们的首先是人物描写,比如前面我们进行“人物竞猜”时的4个语句就属于人物描写。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
这是杨宇同学摘录的一例。(媒体显示)
我牵着马到那个宽敞的马厩里去时,一个高大的白胡子老人,身穿一套褪的灰布制服,腰上系着一条长可及地的皮围裙,走上前来,举手敬礼,他戴着一顶红星军帽,太阳晒得黧黑的脸,露出了没有牙的笑容。
(生朗读。)
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位老人的?学过的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思考一下。
生1:外貌描写。
师:出相关的语句。
dnf炮师刷图加点生1:高大、白胡子、太阳晒得黧黑的脸。
师:还有什么描写?
生2:神态描写,“露出了没有牙的笑容”。
生3:动作描写,“走上前来,举手敬礼”。
师:这位老人是谁?
生4:老李。
师:他原本是什么职业?
生4:卖猪肉的。
师:他多大岁数参加红军?
生4:64岁。
师:他64岁参加红军,而且还坚持识字写字,是不是值得点赞?再来看,这是吴映秋同学摘录的一例。(媒体显示)
这话是个衣服破烂的老头说的,他仍留着辫子,不高兴地低垂双眼,看着自己的皱鼻和两英尺长的竹子旱烟筒。
(生朗读。)
师:同样是老人,作者在描写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抓住什么来彰显个性的?大家讨论一下。
生5:第一个老人老而弥坚,阳光积极。
生6:第二个老人保守落伍,阴郁消沉。
师:从哪儿看出他是阴郁的?
生7:他不高兴地低垂双眼。
师:这位老人还留着辫子,什么样的人才会留辫子?清朝遗老!这已经是一九三几年,落后吧!不像那个老李,积极阳光!两者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斯诺并没有回避采访中发现的问题,而是指出老百姓的觉悟有待提高。这就是纪实作品的特点。
师:读了这两段外貌描写,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以致用”。我们先来看一幅油画。(媒体展示)这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如果让你来描写画中的这位老人,你打算抓住什么角度来写?突
出其什么特征?
生8:他有黝黑的皮肤,可见他常年被风吹日晒。
师:“黝黑”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特征?
生8:生活的辛劳。
生9:一道道沟壑似的皱纹。
师:这可见什么特征?
生9:苍老。
师:其实用“沧桑”更好。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那是辛勤劳碌的见证。可抓的角度很多。大家观察一下细节,如剩下不多的牙齿、干裂的嘴唇、关节突出的手指、捧着的粗瓷大碗等。这样一个农民形象为什么能震撼人心?因为他是任劳任怨、饱经沧桑却又坚韧的中国农民形象。我
教学案例
们写他的外貌,就要突出这些。
(二)环境描写
师:除了人物描写之外,书中精彩的环境描写也值得我们品味学习。同学们读书笔记中摘录了不少环境描写的语句,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媒体显示)
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
师:这是吴仪同学笔记中的内容,请她为我们读一下有关这段文字的批注。
(生读。)
师:她批注的内容很丰富。这段文字有自然环境的描写: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还有社会环境的描写:紫禁城和外面世界的对比。
师:再来看一段环境描写。(媒体显示)
这在景中造成了变化无穷的奇特、森严的景象——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生齐读。)
师:我们平时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的景物描写会给文章增。我们如何向斯诺先生学习景物描写呢?
生1: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师:除了妙用修辞外,还要抓住什么呢?我们来看这一句,“奇特、森严的景象”,这是景物的——
生2:特征!
师:对。再看一些词语,如粗暴、滚圆、撕裂,我们还需要注意锤炼词语。
师:从斯诺的这段文字中,我们会发现描写景物需要做到这些方面:妙用修辞、抓住特征、锤炼词语等。当然还有其他的要点。《红星照耀中国》版本较多,刚刚吴映秋同学摘录的是董乐山先生翻译的版本。我们再来看一下胡愈之先生的译文。(媒体显示)
在景象上就成了变化无穷的怪异阵势——就是说,成了各种形状的小山,有像大堡垒的,有像一排巨象的,有像滚圆的大薄饼的,有像被一只巨手抓过一把而留下了怒爪的印子的。
师:两段译文,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自由朗读,思考。)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你更喜欢哪一个?
生3:我更喜欢董乐山的翻译。
师:理由呢?
生3:……
师:(引导)大家不妨对比看四个比喻句,董的翻译显得较为典雅,而胡的翻译则显得较为趣俗。我们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翻译者的贡献。
四、素材积累
师:阅读红经典,我们要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汲取精神养分充实我们的心灵。(板书:汲取养
分)这是我们前面写过的作文题。(媒体显示)
请以“难忘那些细节”或“难忘那个细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这道作文题写作的关键在于细节的选择。如果我们从《红星照耀中国》里选择内容作为这道作文题的素材,你会选择哪些细小、细微、细腻的人、事、物呢?
(生从读书笔记里寻细节,交流。)
生1:彭德怀看戏时把棉袄脱给小号兵穿。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1:彭德怀对战士的关爱。
生2:南京用二十万元悬赏的首级,但毫不畏惧,和老百姓一起散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2:置生死于度外。
师:他和百姓散步,你还读到了什么?
教学案例
生2:他和百姓的关系亲密、融洽。
生3:有一个红小鬼叮嘱斯诺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了。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3:红小鬼爱惜名誉,有自尊心。
师:同学们,你们到一个一个细节,再把这些细节叙述出来,从中提炼出这些细节告诉你的东西,然后加以整合,就可以写“难忘那些细节”的作文了。这就是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五、专题探究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则短视频。(媒体播放《小红军》)
(生观看视频。)
师:谈谈你的观后感。
生1:小红军很伟大。
师:伟大在哪里?
生1:他说十八年后再当红军!
师:那是对信仰的坚定。还有呢?
木刻版画生2:他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还坚守工作岗位,吹号。
生3:最后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红军的骑兵团。
师:这些经典的作品,包括最近上线的《金刚川》,都是能打动人心的红作品。像视频里的小红军,人们常给他们一个昵称,叫“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里有专门提及,不少同学在阅读感悟中也写过。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可以参照下表,围绕“可敬可爱的‘红小鬼’”做一下专题探究。(媒体显示表格)
开通邮政网上银行
师:我们还可以进行联读。上学期我们读过了红经典《红岩》,里面也有一个“红小鬼”,叫什么?
生4:宋振中。
师:对。我们来看杨宇同学当时所作的读书笔记中的“阅读感悟”。(媒体显示,阅读感悟略)大家齐读“阅读感悟”的最后一段话——“我们应向小萝卜头学习,珍惜当下,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奉献一切!”(生齐读)
可敬可爱的“红小鬼”
年龄
总计数量
磨刀任务职责
主要故事
精神品质
作者评价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再次重温了《红星照耀中国》。(媒体显示)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斯诺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当代中国,在座的各位是新时代的“红小鬼”。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珍惜当下,争当未来的“红星”,去谱写新的故事,让中国璀璨于世界!有没有决心?
生:有!
七、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大家完成“可敬可爱的‘红小鬼’”专题探究,写一篇读书报告。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中学)本文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语文读书笔记推进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L-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