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来黄旗海流域历史变迁初探
火警【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
042Vol.167
孙晓晨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 要:文章以黄旗海流域为核心,解析明代黄旗海流域区位优势与人类定居现象,以及清代黄旗海流域的人口压力与生态环境,对近代黄旗海流域生态恶化与历史进行反思,思考黄旗海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黄旗海;察哈尔;游牧;人口;开垦;生态环境
1 黄旗海流域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1.1 黄旗海流域的自然环境
黄旗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湿地,是内蒙古八大湖泊之一。黄旗海属于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是全国50个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域之一。黄旗海流域总面积4511.20平方千米,涉及市辖的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卓资县、集宁区、丰镇市和兴和县。
黄旗海流域多民族聚居,属于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它是京津冀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阻止沙漠进京的天然屏障,也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排水承泄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黄旗海流域的游牧文明背景
河北高考时间表安排2022在蒙古高原世代生存的蒙古族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蒙历史上称为“行国”,而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活方式的农耕民族被称为“居国”。在历史上,游牧伴随着狩猎和征战,构成“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的生活方式。《汉书·卷四九·晁错传》指出:“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逐水草而居”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他们根据气候、土壤、水源、植被等因素选择迁徙地。
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距海较远,山脉阻隔,降水少而不均匀,多为荒漠,河流湖泊甚少。《清稗类钞·蒙古道路》条云:“由张家口至库伦都凡三千六百里,出张家口,一望皆沙漠,淡水殊少……”游牧民族被迫接受了草原的挑战:“当干旱达到一定程度,当草原不能为游牧民族所饲养的畜提供足够牧场饲料的时候,他们为了不改变生活方式,就要改变生活地点,必须不停地移动和迁
徙,这样他们就成了游牧民族。”①
粽子怎么保存在蒙古民族的思维里,“畜—马勒”表示财富的概念和价值的标准,“水、草—乌孙额伯苏”表示作为最
高价值和集体统一的故乡。蒙古族迁移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水源。内蒙古草原缺乏地表流,只有下雨的时候形成表流,牧人称为“水泡子”,放牧需要寻稳定的水源。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把水视为人与牲畜的生命线。当地牧人根据水资源的多少分为“深水泡子”“浅水泡子”“富饶的水泡子”;根据水的流态分为“弯曲的水”“笔直的水”;根据水的颜分为“白泡子”“黑水”等。
黄旗海流域因其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草肥美,成为草原游牧民族追逐之地。
2 明代黄旗海流域——区位优势与人类定居
中国健康管理师明朝黄旗海归达延汗时期的土默特万户之内,明朝末期属于后金,称集宁海子,即宁海子,又称威宁海子②。集宁海子在大同边外、集宁城(即元集宁路治)东南。中国最佳旅游胜地
明代的土默特地区,即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为中心,包括包头市、乌兰察布盟的部分地域皆为蒙古族的游牧之地,明代称为丰州滩,这里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一块冲积平原。明代蒙古族退居到蒙古草原,传统的游牧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即画地驻牧,对蒙古上层贵族所占的营地有所划分。“诸虏虽逐水草,迁徙不定,然营部皆有分地,不相乱”。《明世宗实录》记载了当时画地驻牧的情况:“北虏之众,凡有三窟:一屯河套,近延绥;一屯威宁海子之北,近大同;一屯北口青山,近宣府。”威宁海子流域成为明代画地驻牧率先发展牧业的地区之一。2023年元旦
【作者简介】孙晓晨(1998—),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16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历史地理。
【基金项目】内蒙古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历史时期黄旗海的地位与作用探析》(项目编号:201805085)。①出自敖仁其主编《制度变迁与游牧文明》第337页,内蒙古出版社2004年出版。②出自(明)王鸣鹤《登坛必究》卷23附《大同边图》。
明代以来黄旗海流域历史变迁初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