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这里环境独特、地形复杂。受环境影响,当地居民大多将寨子搭建在森林茂密的半山腰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城市优质的生活和现代化城市住房的吸引,当地村民对传统民居及聚落形态都持淡漠态度。而传统民居及景观都是世世代代适应自然、气候、地形特点而建造的独特建筑及景观,无论是水乡还是山地聚落,都展现了非常独特的民族特。曹茂[1]等阐述了布朗族民居现状,指出传统民居景观受现代科技冲击已变得杂乱和不同程度的随意改造。针对布朗族传统民居和景观逐渐被砖混结构替代的现状,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景观已刻不容缓。
1 布朗族聚落概况
1.1 自然资源
布朗族先民在山林中选择聚落基址时,充分利用了“靠山吃山”这一特点,以是否有利于耕种的自然环境为先决条件。聚落会根据宗教信仰,在村寨附近规划出一片树林作为当地的龙林,龙林中所有植物都被视为神圣,任何人不得砍伐攀折。宗教信仰的留存,有效地保护了
当地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如今,布朗族人建寨选址的首要条件仍是要利于农田耕作,大多数布朗族寨子位于山麓、山腰甚至山顶。这里山岳起伏绵延,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在蜿蜒起伏的山间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林木资源,如建筑木材的红椿、楠木、麻栗、松柏等,经济林木的油桐、板栗、茶树等,还有药用的三七、萝芙木等名贵药材。
当地的村落依据山地缓坡随山就势而建,错落有致,村落民居背靠山地,因借山形,自然有机地生长,形成基本尊重自然环境的村落空间结构。
1.2 聚落建筑
现存的布朗族传统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干栏式竹楼,它大量运用乡土建材,充满了乡野之美,既可通风防潮,又能避免野兽的侵扰。其结构分为两层,一楼为畜牧、仓库(用来堆放柴禾)、农具等,楼上主要是居民的生活起居,楼室分堂屋、火塘、住室等3 个部分,客厅会放置火塘取暖、烧饭和照明。受当地环境影响,布朗族的院落不同于汉族,汉族的院落是屋中有院的内向空间,它一般由建筑围合而成,私密性较好;而布朗族则是屋外有园,园是向外扩散的,它一般借助地势高差或周边植物围合而成,少量民居的周边用栅栏
围起来,与周围的绿屏障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得布朗族传统民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2]。
2 布朗族聚落乡土景观现状
2.1 自然景观现状
西双版纳布朗族乡村聚落中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指聚落周边的山岳、河流、田原、古树大树及聚落依附的环境[3]。布朗族多居住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半山区,这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较大,布朗族将房屋搭建在半山腰,拥有广袤的森林景观。布朗族人民世代爱茶,是普洱茶的主产区,茶树在布朗族里是一件信物,在重要活动时,当地居民会把茶叶当作一种祭品。因此,布朗人在采摘春茶前,都要祭献“茶树王”,对它顶礼膜拜,在宗教“万物有灵”的信仰下,布朗族自然景观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展。
2.2 人工景观现状
人工景观是非自然形成、为满足人类活动而建造的,不同于自然基质的景观类型。人工景观可以归结为聚落的民居建筑物、娱乐活动中心、街巷道路、人工林木、人工水面等[4]。
2.2.1 街巷道路景观现状。西双版纳布朗族山区的街巷多为坡道或梯道,其顺应地势、曲折随意、变化丰富的特点与山地聚落的形态特征相吻合。道路大体分为2 个类别:主要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巷道。生活性巷道又因地形坡度不同分为2 种:坡道和梯道。这种不断高低错落变化的街巷空间,使得聚落街巷体系从平面变为三维空间,呈现出丰富的形态。穿寨而过的道路为主要的交通道路,其高宽比在1.3~2.0∶1 之间。这是因为布朗族竹楼体量不够高大,而道路宽度在2m 左右,所以,道路的高宽比接近于1。次要道路为生活性巷道,宽度在1.0~1.5m。由于沿街而立的多是竹楼的山墙面,因此,形成一种封闭、狭长的带状空间。由于窄而封闭,易形成荫蔽的空间,便显得幽深,人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乡土气息。
图1 栅栏围合的院落
倦组词语和拼音图2 布朗族地区茶园河北服装批发
电子商务学了出来干嘛聚落街巷根据地形来建造,并不是按照横平竖直的方式去排列,曲直结合完美地和当地聚落位置相结合。把建筑以及外部的环境景观有效结合,串联成整体,使得聚落呈多个层次,呈现出聚落特不单一,有变化形态。聚落内建筑平面会因地理位置的改变呈现出错落感,给人一种步移景异的效果。
布朗族聚落的道路主要是联系交通,也为村民公共交往提供便捷。从道路的使用功能上看,它是复合的、模糊的,它让街巷生活充满氛围和生活气息;从空间形态可以看到道路不拘一格,宽窄因位置而确定,非常灵活地展现出一定的亲和力和舒适性;从景观构成来看,它又充分考虑了景观的层次与节奏,形成了千变万化、跌宕起伏且层次丰富的景观结构。
2.2.2 宅院景观现状。布朗族寨子为散点式布局,寨子内的建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都为单体建筑,表现在院落空间的布局上,就形成了半开放式的布朗族院落空间。为适应当地气候,布朗族采用干栏式的建筑形式,然而,仅是建筑形式并不能满足通风的需求,还要尽量保证单体建筑的四面临空,所以西双版纳布朗族聚居地区的住宅均呈独立形式,由建筑组合形成的宅居院落也自然是一个单体建筑,顶多外加一个家庭粮仓。
如今城市化建筑不断发展,聚落传统民居建筑遭受严重冲击,余压芳等[5]总结近十年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的变化趋势,包括建筑密度增大、容积率增加、村寨边界扩展、公共空间紧缩等。西双版纳布朗族传统民居建筑受到新农村以及的影响,现代化建筑与传统布朗族干栏式建筑交杂在一起,村落景观的民族性被破坏。部分村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对原有传统干栏式建筑进行了改造甚至拆除重建,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沙石、砖等现代材料。由于建筑材料的不同,当地居民将使用功能做了相应区分,实现人畜分离。目前,布朗族村寨的更新方式分为民宅自建和民宅统建的营造模式[6],对于民宅自建,融入了居民各方面的自我设计,外观多种多样,加之建筑材料的盲目使用,不加以规划,导致出现住宅乱象横生;民宅统建仅是对新农村规划的照搬,房屋千篇一律,使布朗族村寨原有的精神性空间消失,失去了布朗族聚落原有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地域
tcl电视机特古风古韵。
三年级环保作文图3 坡道
图4 梯道
2.3 人文景观现状
人文景观又被称为文化景观,它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融入文化特质而形成的景观。人文景观可以是文物古迹的实物载体,也可以是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的精神形式。
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节日与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及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当地传统节日和汉族基本相同,特有节日仍有保留,聚落在重大节日会进行当地特的乐器演奏,主要是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
传统布朗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口头文学作品,民歌和舞蹈是其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民歌内容丰富,曲调繁多,歌与舞蹈形影相随。布朗族的先民还给后代留下一些古老的习俗,当地人按照巫术的构图,让布朗族聚落的男子到十四五岁在四肢、胸、腹等部位纹身。这种风俗习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文明的发展逐渐发生了变化。
布朗族传统的纺织技术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聚落传统自制服装主要调为蓝和黑。时至今日,仍可见到聚落中的妇女在用祖传纺织技术制作布料、手工艺品的情形。
采茶、制茶、饮茶是布朗族的一大特点。布朗族的居民对于制茶的经验非常丰富。这是因
为聚落的居民长期种茶、采茶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的机会和优质的生活吸引了大批布朗族的青年外出务工,人口大量流失,导致聚落大量空心化,留村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这就导致部分传统工艺后继乏人,乡风民俗淡化。现在走进布朗族聚落,不仅难以见到传统的民居景观,就连传统民居文化和风土人情也逐渐被淡化。
3 布朗族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布朗族传统聚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①村落现存部分干栏式建筑年代久远,长期空置,缺乏维护。基础设施项目下乡大多采取单兵突进,这种方式在快速推动项目落地的同时,破坏了整体性和可持续性,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村民缺位问题。②村落原住青年人口外流,造成布朗族聚落严重空心化,部分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面临消逝危机。③当地资源禀赋未得到很好挖掘,传统村落没有主题产业培育和产业运营体系。④布朗族聚落的口头文学、民歌、音乐、当地乐器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发展。科技手抄报资料
为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已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方针:坚
持因地制宜,防止千篇一律;坚持民生为本,反对形式主义;坚持精工细作,严防粗制滥造;坚持民主决策。依据国家少数民族聚落保护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布朗族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思考如下:
3.1 加强布朗族聚落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
3.1.1 保护村落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现在的布朗族民居受到新农村和乡村振兴影响,现代化建筑和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交杂在一起,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很不融洽,建筑格局特征被打乱甚至消失。因此,需对传统民居实施保护和发展。首先,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乱建、插建行为,为保护与发展传统聚落景观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其次,要依据当地农耕时期的空间布局,整体上进行合理规划,拆旧建新,街巷道路建设应保持原有的空间格局,保证街道肌理不被破坏,维持村落的乡土景观。对于村落中违规建设、破坏聚落空间布局和街巷肌理的建设,当地政府应责令其整改或拆除重建,整个过程中要让当地村民参与其中,发挥村落的主体作用,调动和保护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2 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吴良镛[7]院士指出:“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遇扼杀”。正因如此,更需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
筑,对于现代建筑不能照搬抄袭,要提高原住村民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布朗族聚落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应根据其价值和保存的完好性按等级分类保护和整治。对于历史悠久,外观和结构保存相对完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进行保留或者修缮;如果民居结构完整,但外观受损严重,应给予修缮,在修缮的过程中,应保留农耕时期传统聚落的民居风貌;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居建筑,因放置久远出现破败,可以在原有的空间布局上进行修补,坚持修旧如旧,还原传统民居的原汁原味;年代久远、破坏严重不能进行加固或者修缮的建筑,可以联合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合法保护,在村落中修建传统民居博物馆进行展览,让传统建筑的一砖一瓦都充分展示历史和文化价值。
(2)改造。对破坏整体风貌,与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不相融的建筑,但符合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应运用当地的材料进行改造其外观与高度,让其延续布朗族聚落传统民居建筑的风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