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设计任务书
(初 步)
南京是与北京、西安、洛阳齐名的我国四大著名古都之一。延绵魑魅魍魉怎么读2500年的建城史,累计450年的建都史,产生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为南京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创造先进文化、保持城市特奠定了基础。保护历史文化不仅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放到了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一直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2007年南京市将开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
兖州兴隆塔一、 项目背景
英语四级分数换算2001建行卡开通网上银行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年,南京市结合总体规划调整,组织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针对南京特,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名城保护体系,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符合当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较好地指导了南京城市的发展。在规划指导下,城市格局保持较好,明城墙、中山陵等地区的环境得到整治,南捕厅、总统府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点得到保护和修缮。但在新的形势下名城保护规划需要进行修编。
一是社会发展对名城保护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注度、认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格局、城市环境风貌、大量非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资源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也不局限于单纯的保护,而更注重历史文化活力的再现。
二是南京名城保护规划需要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衔接。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01年编制的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在一些名词概念上和内容、深度上需与新规范衔接,以便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南京城市建设需要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老城更新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成威胁。南京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承载地,同时又是南京现代化城市功能的集中地。城市中心区的地位在给老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老城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韵味。为此,南京市提出了“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城市发展战略,将老城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疏散到城市新区(河西
新城区和仙林、东山、浦口三个新市区)。随着“一城三区”城市框架的拉开,城市外围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又成为新的课题。
四是近几年来大量规划研究成果给名城保护规划提供了支撑。南京今年来陆续有新的考古发现,对原认定的六朝宫城遗址位置和某些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边界等提出了质疑。同时,南京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调查、研究、专项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风貌保护区的详细规划,这些成果都需在名城保护规划中作进一步落实和衔接。
二、 清代皇帝顺序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概况
南京是“十朝都会”,南京老城是世界建城史上巧夺天工的杰作,是中国都城难得的遗存。南京城的价值体现在南京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融“儒道”思想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上。南京紧邻长江,沿江地势险要,钟山余脉从城市东部楔入,山水相间,气势雄伟而景秀丽,诸葛亮赞叹之为“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南京明代都城墙就依山傍水而建,这种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体现了道家“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的规划思想;同时南京的明代皇城、宫城则严格遵循儒家《周礼》的礼制,采用轴线对称、三朝五门、前朝后寝的规
划思想。这一儒道思想的有机结合,造就了中国建城史上的典范之作。目前南京明城墙和护城河保留基本完整,明都的四重城廓依然可循,城市内六朝、南唐、明代、民国时期的城市历史轴线清晰可见,历史氛围尤存,在中国的著名古都中,南京的都城格局保留得最为完整。
其次,南京的文化价值体现在 拥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风貌区和历史文化区,如:石头城遗址保护区、明故宫遗址保护区、夫子庙保护区、梅园新村保护区、民国总统府保护区、民国颐和路公馆区保护区等等,这类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集中成片,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特。此外,南京还拥有一大批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资源点,如:世界上至今保存最长的城墙——南京明城墙、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以及总统府和民国中央政府“五院八部”办公楼、中央博物院、中央医院等等一批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近现代优秀建筑、名人故居、古树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