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读书报告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史。著者袁珂先生从史的角度深入细致地考察了中国神话,对历代记叙的神话及有关材料作了纵贯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面的分类介绍。本书共十八章:第一章介绍了原始社会前期的神话,第二、三两章介绍《山海经》神话,第四章介绍先秦及汉初文献中的神话,第五章叙述汉代的感生神话及其他,第六章是仙话及佛典中的神话,第七章介绍历史人物神话,第八章到十二章分别介绍了魏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民清的神话,第十三章是民间流传的神话,第十四、十五章介绍中国神话研究史,第十六、十七章介绍少数民族的神话,最后第十八章叙述了中国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复联4彩蛋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神话的概念,他指出一种通常的错误观念认为我们所说神话的先决条件是神,必须有“神”然后才能有“话”。什么是神话?作者用大量篇幅探讨了神话产生的最早时期问题。对于神话的概念在第一章中尚无明确的定义。在此,我利用百度百科知识对神话的概念做一番搜索,以便更好的深入学习。百度百科认为: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
六一黑板报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山西 旅游
    作者认为中国原始社会这段时期的历史,古代人们早有猜想和推测。庄周是最早一个在这方面的推想者。最早的一批神话,实在便是一批动物、植物的故事,尤其是描述禽言兽语的动物故事是神话的核心。最原始的植物神话,推想起来,当具有“能言、会走”属于活物论神话范围的这样两个条件。例如白族史诗有“洪荒时代,树木会走路”这样的话。《山海经》是一部保存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书,其材料的性质看也比较接近原始本来的面貌。
    《山海经》神话,据作者初步考察此书大概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战国初年到中年时期的《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战国中年以后《五藏山经》五篇和《海内经》四篇、汉代初年《海内经》四篇。本书第二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山海经》中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神话(如,四方神:“火神”、“金神”、“水神”、“木神”)、女性开辟神的神话(如,女娲造人、补天),并以男性的神和神性的英雄作为《山海经》神话的主要部分,引入神话内容分别举例论述。第三章主要叙述
以下几方面内容:上帝的出现和天地通路的隔绝、帝俊在《山海经》中的地位、诸神子孙的创造发明和怪物异人、西王母神话的演变、从朴野到文明的昆仑山。上帝是怎么出现的呢?作者认为与氏族解体时期军事首领在部落联盟中建立的酋长世袭制有关。反映在神话上,因此出现了所谓的上帝。那时候传述的上帝并非一个,故称“众帝”、“帝”。《山海经》神话中,有许多是记述诸神子孙的创造发明的,即所谓文化英雄的神话。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神话由野而文的演化规律,在同书的不同部分,由于其写作时代的不同,还是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说,对于神话的原始性,我们固然要珍视,但也用不着过分强调,进入文明社会的神话,总是或多或少会丧失其原始性而打上文明的记印。
    《穆天子传》是先秦时代一部重要古籍,此外还有《诗经》、《楚辞》。《诗经》里有两篇提到神性英雄“感天而生”的神话故事:《玄鸟》、《生民》。《楚辞》中的《天问》可以看作是原始记录的神话碎片。其次,《楚辞》的另外一位重要作者,是宋玉。他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为我们写出一个重要神话人物---瑶姬,并且提供了有关她的神话材料。先秦及汉初的神话材料在历史著作中也保存不少,其中最有名的一部书叫做《尚书》,此外还有《周书》、左丘明的《左传》、《国语》,书中片段的传说材料,也可供我们研究神话之用。此外,先秦诸子的著述如,法家、儒家、墨家、道家以及杂家《吕氏
春秋》《淮南子》都有片段的传说材料可供参考。其中《淮南子》最大的功绩和贡献就是比较完整的记录和保存了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羿射日除害、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秦末汉初,还有两部有关神话的书值得一提,一部是历史类《世本》,一部是小学类《尔雅》。《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词书,居然也引进了一些神话材料。
    汉代的感生神话,一部分的感生神话与图腾崇拜神话、祖先崇拜神话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汉代感生神话大量出现是适应当时统治者愚民政策的需要的。统治阶级不但借感生神话宣扬天命思想,并且自己创造感生神话。大量的感生神话出现在儒生所作的纬书中,纬书除了记载为数不少的古帝王感生神话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一般神话。最重要的还有属于地理知识方面的几部书《河图括地象》、《龙鱼河图》、《循甲开山图》。此外还有《吴越春秋》、《越绝书》、《蜀王本纪》、《六韬》、《太公金匮》、《论衡》等。汉末另有一部书,以“辩风正俗”为宗旨,也反对迷信虚妄的彩,态度较《论衡》更温和,这就是应《风俗通义》。汉人志怪著作被疑为六朝人伪撰而托名的主要有《神异经》、《十州经》和《洞冥记》。
    仙话是指以寻求长生不死途径为主要内容,进而幻想人能和仙人打交道,终于由仙人引怎么客户
导而升天。仙话和神话比较起来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是神话不屈从于自然和命运的支配,仙话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仙话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它和古神话所表现出的神人们的奋斗牺牲、拯民济世精神很有差异。第一部仙话专集是刘向撰的《列仙传》,它是汉晋年代最重要的仙话的结集之一,另一部是葛洪撰的《神仙传》。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由西域大月氏传入中国,这以后将近两千年中,它对中国思想学术文化,曾发生很大的影响。如夜叉神话、龙女、观音等。佛教典籍中的神话人物移到中国,化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其最大成就,莫过于哪吒闹海神话中的哪吒。
    研究神话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神话人物本身的问题。大部分神话确属虚构,而一部分神话并不是凭空虚构的总会或多或少曲折地反映一些历史的面影来。诸如女娲蛇身人面,造人补天,论理应该是虚构人物,然而却不能说这个人物百分之百虚构,似乎还有一两分残留-----远古“大祖母”的影子。还有一种是,历史上却有其人,由于他们所作的事业得到人民的拥护,人们在民间传说中给这些人物附会上不少神话因素。例如殷代开国帝王成汤以及他的贤臣伊尹、周穆王、伍子胥、以及之后的孔子、公治长、秦始皇等,他们即使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人物。但是到了汉代以后。这种历史人物兼神话人物的情况明显衰竭了,只是留下了有关他们的一些神话故事的片段。
    第八章到十二章分别介绍了魏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民清的神话。魏晋六朝先民没有脱离宗教观念的影响,六朝文人所写记的异闻笔记乃是信其实有,虽纳入小说类做考察研究,但他们却非有意为小说。这一时期的神话主要收录在《古小说钩沈》、《搜神记》、《博物志》、《异苑》、《述异记》、《拾遗记》、《列子》、《西京杂记》、《古今注》、《华阳国志》、《金楼子》、《水经注》等著作中。神话发展到唐代,发展为两支,一支是还沿袭以往的道路以笔记体形式记录神话,另一支是开始有意识的作起神话小说来。唐代小说影响后世最大的,要算是李朝威的《柳毅》和李公佐的《古岳渎经》了。其次还有裴鉶《传奇》中的《陈鸾凤》,是征服自然神话在中世纪的再现者。笔记体神话的一支,主要有《朝野佥载》、《酉阳杂俎》、《宣室志》、《独异志》等。其中《独异志》最大的贡献是记叙了一段汉族中最早流传的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神话。唐代还有几部地理类书籍也保存了一些神话的零片,一部是陆广微的《吴地记》,还有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国神话到了宋元时代,民间口传的神话,逐渐有了发展,而文人记录或根据一些神话材料写作的神话小说或故事却呈现出明显的衰退状态。这个时期几乎举不出一部比较集中保存神话材料的重要书籍,我们只能在各书中发掘材料。如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黄帝和蚩尤战争的神话。《补笔谈》记述了一段带着评论有关钟馗神话的传说。明代志怪
书中有一部神话传说材料相当丰富的书,就是桑泽的《琅嬛记》。明代最具神话彩的小说共有三部:吴承恩的《西游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余象斗的《四游记》。清代的笔记体著作很多,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清代志怪小说中一部大放异彩的奇书。较《聊斋志异》之后还有李调元的《新搜神记》在中国神话史上应引起注意。
民间神话由于众口流传,又经历长久时间,常产生若干变异,并结合不少不同地区地方特,加入当地民情风俗的描绘,还有逐渐使神话发展演变为传说故事的倾向。我们最熟知的有牛郎织女故事、沉香救母神话、二郎神神话、白蛇传等。
    少数民族的神话在《山海经》中留有遗迹。天梯神话在少数民族的诗歌和口头传述中极为普遍。此外作者将少数民族神话划分为开天辟地神话、创造人类神话、始祖诞生神话、活物论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神话、推原神话、风俗神话、征服自然神话、民间传述神话以及融入史诗和叙事诗中的神话这十大门类,分别举例论述。少数民族的开天辟地神话大体可分为四种:一是认为天地是神或神性英雄所创造。二是说古时天地不分,是神或具有神性的人将其分开的。三是天地自分说。四是说大鱼或巨兽创造了天地万物。始祖诞生神话所讲的始祖则是某一民族的一个支系的特定的始祖。台湾高山族神话《两粒蛋》算是始祖
诞生神话中比较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残留在原始社会早期的活物论神话有夸父追日神话、羿射十日、“缴大风” 神话等。后世的寓言和远古时期具有寓言性质的活物论神话根本区别在于寓言将动植物拟人化,借它们的行事以寓意,而活物论神话将动植物看作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意志的活物,它们的行事自然也存在一番寓意。所以寓言和神话其实是有互相沟通之处的。
    中国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是指汉代以后。汉代文学作品主要样式之一是赋。如张衡的《二京赋》、《思玄赋》。神话也影响到了汉魏六朝的诗歌。以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为最。汉以后取神话题材做小说的始于刘向辑的《烈女传》。唐代也有几位善于运用神话材料写诗的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宋以后神话仍对小说、戏曲等方面起显著影响。清代小说取材于神话而把神话材料运用较好的,有李汝珍的《镜花缘》。
    在阅读和学习完《中国神话史》这本书以后,使我对中国的神话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一些我们从小到大都熟知的民间流传神话,诸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刘海戏蟾、鲁班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在年代上和神话的起源上做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在学习中我认识到了神话是会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发生变化的。不管是口头流传的还是文人记录而加工
润的,总趋势都是朝着由朴野而文明这条路走去的。其次,中国的神话具有零星片段的特点。神话会随着一定时期人们意识的变化而发生一定变化,反映人们的共同客观意识。有些神话甚至是统治阶级为满足统治而杜撰出来的,这可以说是神话中糟粕的一部分。然而中国神话源远流长,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发现的,特别是对民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毋庸置疑,它为我们研究各个朝代的民俗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我的油布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