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简史
按照哈军工建院时的战略考虑,1960年,炮兵工程系最先从哈军工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汇合,在虎踞龙蟠的钟山南麓牢牢地扎下根,独立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著名将领孔从周中将受命为第一任院长。
从此——彪炳千秋的功业在这里拓展;庄严神圣的使命在这里继续!
上 集
浩浩江山,泱泱大国。
上下五千年,岁月蹉跎。
历史无法忘记,当洋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腐败的清王朝就是在这里[静海寺],与英国人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023年恢复一次性补缴 悲愤与耻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又一幕的悲剧。
国无防不立,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的警钟一直回荡在华夏大地上。很帅的名字
然而,历史从来就是浑然天成。
早在50年前,主席就把一份神圣而庄严的使命托付给了"哈军工之父"——陈赓大将,陈大将军又把这一使命留给了南京理工大学创业者与后来人。
是啊!后来人没有忘记,主席在给哈军工的《训词》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重大的意义。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国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五十年江河行地,五十年薪火传承;五十年矢志不移,五十年春华秋实。
1966年,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先后更名为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1993年定名为如今的南京理工大学。1998年南京理工大学正式实施"211工程"国家立项建设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的,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寄予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南京理工大学的新的时代的殷切期望。从北国冰城到江南故都,从哈军工的艰苦创业到南理工的硕果累累。
五十年的卧薪尝胆,几代人的奋发进取,南理工人始终传承着"强大国防,繁荣祖国"这一神圣而庄严的使命,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近乎神话的传奇。
曾记否!1984年,国庆35周年举世瞩目的大阅兵上,谁能想到,在这一块块方阵之中,几乎所有的常规武器上都应用有南理工的军事科研成果。曾记否!1999年,国庆50周年气势磅礴的阅兵式上,中外军事专家把目光投到隆隆开过的坦克方队中,他们惊奇地发现首次亮象的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堪称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谁能想到,他,就是这种新式坦克的总设计师。谁又能想到,他,就是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在华东工程学院时期的副院长祝榆生。
曾记否!20世纪80年代初,当一位老人扭断了国门锈迹斑斑的锁链以后,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但是国际弹道学组织仍然没有改变对我国的长期排斥。1986年,国际弹道学会议在美国召开,南京理工大学的李鸿志院士及我国弹道专家向会议寄去了论文,被复函受邀参加。然而,当中国代表团踏上美国的国土之后,竟然因美国国防部不予批准而被无礼地拒之于会场之外。这一违反国际惯例而强加于中国代表团的屈辱,让李鸿志院士
感到刻骨铭心的刺痛和愤怒。"中国的弹道学一定要走向世界!一定能够走向世界!"这是南理工人向世人发出的共同而强烈的心声。
1988年,李鸿志院士与美国著名内弹道学家H.克里尔联合发起,在南京理工大学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国际弹道学学术会议",我国与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弹道世界权威和专家齐集南京理工大学,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弹道学研究水平和广度、深度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自此,中国当之无愧地被接纳为国际弹道学会议组织成员国,终于打破了美国对中国封锁保密的禁区。坚冰一旦打开,便是一江春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南理工人就是这样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中,闯出了我国国防教育科研的一条又一条自己的路子,一次又一次跨上了国际舞台,开拓了一片又一片自己的领域!我们说,象李鸿志院士这样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在南京理工大学又何止是一个两个呢?在南京理工大学发展历程中,曾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被誉称为元勋式的国防教育科研工作者:譬如:我国兵器学科专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著名的火箭专家任新民院士,炮兵兵器专家沈正功教授,内弹道专家鲍廷钰
教授,外弹道专家浦发教授,弹药专家许哨子教授,自动武器专家于道文教授,火专家肖学忠教授,火专家张宇建教授,火专家赵子立教授,火炮专家张月林教授……等等,等等。漫步在南京理工大学,我们还看到了这个重新建设中的国内第一流的兵器博物馆。
别小瞧了这个兵器馆。这里分成了炮馆、馆、引信馆……,存有从土炮到喀秋莎的各类中外火炮,从毛瑟到我国行研制的5.8毫米族等各类械,各种引信更是应有尽有,这里的有些珍品甚至国家军事博物馆都很难看到。邪恶与正义之师的伟大与光荣同居一室,在这里化作永恒的定格。这里的每一件藏品,对南京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和莘莘学子来说,都是研究的对象和创新的起点。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蕴涵着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件藏品都是南理工人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的真实写照;每一件藏品也都体现出中国国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可以这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我军所赢得的每一场战争,都与南京理工大学这座高等学府里开展的科研密切相关;也可以这么说,新中国兵器科学与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着南理工人的无穷智慧与辛劳汗水。这一位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现任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复铭教授,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南京理工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国防教育与科研的排头兵,在我国原兵器科学与技术的十六个学科中,南京理工大学就拥有十三个,许多学科与专业均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南京理工大学是我国兵器装备预研的重要基地,在巩固和保持原有特的基础上,南京理工大学将面向高新技术条件下战争的特点和武器装备要求,努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成为我国新概念武器和高新技术武器探索和研究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徐复铭校长讲话虽短,但充满着自信与自豪,是不是呢?事实正是如此,如今的南京理工大学在远程压制、高效毁伤、近程防空与反导弹、光电火控等四大综合技术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与特。在火炮、轻武器、弹箭、引信、火、光电信息、火控、指控等十多个领域形成了近二十个特技术点。
尖端人才之集中,实力之雄厚,设备之精良堪称国内一流。在培养博士、硕士、学士的同时,承担着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硝烟当然比炊烟气昂,炮火肯定比焰火豪壮。"强大国防,繁荣祖国",南京理工大学这所具有光荣传统、肩负着特殊使命的高等学府,为捍卫国
家主权,维护民族安全,为加速国防现代化,研制和开发"杀手锏",为使改革开放的千秋功业拥有一个安宁安全的和平环境,立下了煌煌赫赫的战功!南京理工大学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对历史说南理工人无论是昨天、今天、不是明天,都牢记使命!不辱使命!
下集
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壮志豪情具有扬子江"惊涛裂岸之势"的南理工人又创造出另一片辉煌,另一番令人赞叹的奇迹。不是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家最高的两项科学技术奖。在这两个奖项中能获得一项一等奖,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作为第一获奖人,一举获得两个奖项的一等奖,成为全国少见的"双冠王"!火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为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但是,过了期的火怎么办?这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些数量惊人的废弃火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有爆炸的危险,是对环境和社会构成重大危害的特种垃圾。王泽山院士和他的同事们,开发出了废弃火无公害化处理及其再利用综合技术,并发展了相关的理论。王泽山院士成为有史以来征服废弃火的主要学者之一。面对一堆堆危险有毒的废弃火,在王泽山院士的研究中,魔术般变成了20余种畅销国内
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保证我们的青山绿水不再受废弃火这一国际性公害的污染,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李凤生教授主持的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同样是由军工优势技术向民品拓展的典范之作。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及民用行业的许多领域,先后在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0多条生产线,新增产值超亿元,利税近4000万元。杨静宇教授主持研制的地面智能机器人项目,成功制成我国第一套自主式地面无人驾驶平台,被专家评价为"在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域具有开创性,是我国科技战线,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吕春绪教授等完成的"膨化"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中国十大发明创造金奖".因此,社会媒体在评说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成就时,不胜感慨,称之为"南理工现象".这个"南理工现象",一是说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获奖数量之多,获奖层次之高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709项,其中国家级奖71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389件,获奖的级别与数量,以及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都居全国高校前茅,是全国10所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之一。2002年科技经费达到2.28亿元以上。"南理工现象"另一是说:在众多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情况下,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达到了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的两倍以上。新型工业、防雹降雨弹、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超大屏幕全彩显示屏等等,在转化之后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吴海英
仅"新型无梯膨化及其制造工艺"一项便新增产值30多亿元,如今全国已有80多家大中型企业应用了这项技术。在国防教育科技领域里不断创造着第一的南理工人,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空间里,同样不断地创造着第一:具有首创性的我国第一台万能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床,以及我国第一台防爆型机器人,第一台显微CT,第一辆高速公路路面智能检测车,第一套印鉴真伪自动鉴别系统……等等正是有强大科研实力为后盾,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在手,有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创办之初即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2002年,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启动建设"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校园、创新园、服务园、创业园"四园合一"组成,总占地面积3000亩,目前进园的企业有120多家,注册资本4亿多元。园区计划未来5年内实现总投资额20亿元,建成集创新、创业与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孵化基地。
最近,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又成为目前全国高校中唯一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我们耳闻目睹这一切,都称得上是奇迹吧。同样,在短短的50年间,从哈军工的一个系,迅速发展壮大为一个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这也是一个奇迹。1978年2月,南京理工大学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