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郡乌桓’由三郡至盟首而后复为三郡”之疑考--兼补证三郡乌桓具体所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6卷第11期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MONTHLY)Vol.36.No.ll2020
“'三郡乌桓'由三郡至盟首而后复为三郡”之疑考
—兼补证三郡乌桓具体所指
王长印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三郡乌桓的具体所指一直存在争议。方北辰曾著《三郡乌丸考》加以详析,李德山认为蹋顿曾统一乌桓诸部并组成部落联盟o而从发展视角切入,可为三郡乌桓具体所指提供补充性证据,并对三郡主导的乌桓部落联盟数量变化展开讨论。
关键词:辽东属国乌桓;辽西乌桓;右北平乌桓
中图分类号:K236.1文献标识码:A
目前,学界对三郡乌桓的具体所指和数量还存在争议,主要观点有:(一)其指右北平、上谷、辽西三郡乌桓,持此观点者为郑天挺叭朱邦衡邮(二)其指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此中又分三派,孟克巴雅尔卩0、韩国磐內及姜桂海現虽提及辽东但对辽东具体所指未作出明确说明,方北辰同"和赵昌洪切认为三郡乌桓不包括辽东郡或上谷郡之乌桓—
—辽东是指辽东属国乌桓,王仲荤叫王文彬冈和张作耀㈣认为辽东是指辽东郡;卢弼?陶和李德山阿和认为三郡乌桓包括辽西、辽东、右北平、上谷四郡之乌桓。本文认为,三郡乌桓经历了“丘力居”“蹋顿-楼班”“楼班末期”三个发展时期,由其主导的部落联盟成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减。
一、建宁元年(168)至初平中年
(190-193)丘力居时之三郡乌桓(一)丘力居时之三郡乌桓
中国喜剧电影排行榜
东汉末年,幽州地区之乌桓主要有五部:上谷
文章编号:]001-4225(2020)11-0035-06
乌桓、渔阳乌桓、右北平乌桓、辽西乌桓、辽东乌桓。郎“1约至灵帝时(168-189),三郡乌桓军事同盟开始形成。中平四年(187),张纯、张举引三郡乌桓叛乱。
《三国志•乌丸传》:"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余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共产儿童团歌
众九千余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
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哨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皆有计策
勇健。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
天王,为三郡乌丸元帅o,,[121834
《后汉书•乌桓传》:"灵帝初,乌桓大人上谷有难楼者,众九千余落,辽西有丘力居者,众五千余落,皆自称王;又辽东苏仆延,
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延,众八百余
落,自称汗鲁王:并勇健而多计策。中平四年,
前中山太守张纯畔,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
天王,遂为诸郡乌桓元帅,寇掠青、徐、
幽、冀四州。”问2984
收稿日期:2020-09-12
作者简介:王长印,男,吉林德惠人,历史文献学博士,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4OO81);嘉应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14SKZCB02)
36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2020年)
《后汉书•刘虞列传》:“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
姓,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
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余万,屯肥如。”注:“肥如,县,属辽西郡。”网2坯2354
《资治通鉴》:“张纯忿不得将,乃与同郡故泰山太守张举及乌桓大人丘力居等连盟,
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棊稠、右北平太守
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余万,屯肥如。
肥如县,属辽西郡。”问
以上史料所提及之乌桓共有五部:辽西、辽东、辽东属国、右北平、上谷。其中,辽西丘力居部是张纯得以成为乌桓元帅的基础,加之三郡乌桓的兵力主要集中于辽西郡肥如县一带。故,辽西乌桓为三郡乌桓之一确凿无疑。
《后汉书•刘虞列传》中记载:“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网込绅参《后汉书.乌桓传》《三国志•乌丸传》可知,乌桓峭王即苏仆延,其为三郡乌桓之一亦无疑。
《后汉书•乌桓传》称苏仆延为“山肖王”,属“辽东”;《三国志•乌丸传》称苏仆延为“峭王”,属“辽东属国”。
峭王苏仆延受张纯之命而攻青冀,证明其确实参与了叛乱。辽东属国位于辽西和辽东二郡的中间地带—
—由辽西昌辽(属国治)、宾徒、徒何和辽东无虑、险渎、房县组成严”这为苏仆延在公孙氏据有辽东的情况下仍能拒不臣服提供了可能,故直至曹操北击三郡乌桓时其才与袁氏兄弟一起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再以公孙氏曾“西击乌丸”相观,辽东属国乌桓苏仆延应已丢失辽东无虑、险渎、房县三县,完
全退入辽西,这是二者后来能相安无事的原因所在。再从史书成书时间考虑,《三国志》所言之“辽东属国”当更为可信。
故《后汉书》所谓之“辽东”乃是“辽东属国”之简称严“辽东峭王”实为:辽东属国峭王苏仆延。
由右北平太守被杀和平乱后公孙瓒仍受命将万骑屯守右北平两则史料可知,张纯叛军曾祸及右北平,且右北平乌桓亦参与了叛乱。在丘力居时期,右北平乌桓是否为三郡乌桓之一尚需进一步考证。
(二)丘力居时期辽西乌桓的地位及第三郡乌桓具体所指
由张纯叛前直入辽西和叛后盘踞于此可知,在张纯领导的军事同盟中,辽西乌桓已经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可将此时的三郡乌桓视为乌桓部落联盟的雏形。需要指明的是,丘力居时期的辽西乌桓虽在三郡乌桓中居主导地位,但其主导者的角还不明确,因受张纯控制故其被动从属者的彩十分浓厚。
辽西乌桓之所以能够在三郡乌桓中取得主导地位,当与其军事实力密切相关。在相邻的乌桓部落中,辽西实力最强O据《后汉书•乌桓传X三国志•乌丸传》载,辽西丘力居有“众五千余落”、辽东属国苏仆延有“众千余落”、右北平乌延有“众八百余落”,辽西乌桓的部众是此二部的近2.8倍。
在古代军事同盟中,各方的地位多是依军事实力进行划分的。以辽西乌桓的实力而言,如三郡乌桓是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则辽西顺理成章的成为联盟马首。反之,如第三郡乌桓为上谷——其“众九千余落”,则上谷乌桓部众是辽西的1.8倍,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上谷乌桓还尊辽西乌桓为首着实违背常理。故丘力居中时期第三郡乌桓为右北平乌桓的可能性最大。
蹋顿所主导的三郡乌桓承自其父丘力居,只需辅以蹋顿时期三郡乌桓的具体所指,便可解决第三郡乌桓具体为何这一问题。
二、初平末年(193)至建安七年(202)
“蹋顿-楼班”时期之三郡乌桓
从蹋顿至楼班时期,以三郡为基,乌桓部落联盟成员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一)蹋顿代立时期的三郡乌桓
丘力居卒后,蹋顿袭承父时旧制,助年幼之楼班代管三郡乌桓。
《后汉书•乌桓传》:“献帝初平中,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少,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
总摄三部,众皆从其号令。”问2984
王长印“'三郡乌桓'由三郡至盟首而后复为三郡”之疑考第11期
37
《三国志•乌丸传》:“后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小,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购834
由三部皆从其号令可见,辽西乌桓已从张纯时期的从属协调者变为独立领导者。《三国志》对蹋顿代立时间无明确记载,按《后汉书》之“献帝初平中”推算:汉献帝初平共四年,即蹋顿在初平元年(190)至初平四年(193)跑间开始掌权。
蹋顿所总摄之三郡乌桓承自丘力居。蹋顿代立时期三郡乌桓之实况,主要见于其助袁绍击公孙瓒并因此受封一事:
《三国志•乌桓传》:“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袁绍
与公孙瓒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
绍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哨王、汗鲁
王印绶,皆以为单于o,,[12]83b834
《三国志》胡注:《英雄记》曰“绍遣使即拜乌丸三王为单于……版文曰:'使持节大将
军督幽、青、并领冀州牧阮乡侯绍,承制诏辽
东属国率众王颁下、乌丸辽西率众王蹋顿、右
北平率众王汗卢维……三王奋气裔土……
乌桓单于都护部众,左右单于受其节度,他事
如故。,”口2]834~835
《后汉书•乌桓传》:“建安初,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瓒相持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遂遣兵助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皆以单于印绶。跨
《资治通鉴》:“初,乌桓王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少,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上谷
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右北平大人乌
延等。袁绍攻公孙瓒,蹋顿以乌桓助之。瓒灭,
绍承制皆赐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单于
印绶»[17)2013
歌颂老师的名言经沈家本考订,《三国志》传文之“难”字为衍文、注文中之“汗卢”与传文之“汗鲁”为同一人诃;以此参《三国志》胡注,乌桓三王实指:辽西蹋顿部、辽东属国峭王部、右北平乌延部。辽西乌桓居中为主、辽东属国乌桓与右北平乌桓分居左右受其节制,三者在地理上相连,这为三郡乌桓军事同盟的形成和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
与《三国志》相比,《后汉书》《资治通鉴》在袁绍所封三郡乌桓中又加入上谷难楼。《后汉书》成于南朝宋、《资治通鉴》成于北宋,成书时间皆晚于《三国志》(西晋)。从史书间的关联性考虑,二书当将《三国志》之衍字“难”扩为“难楼”,故成讹误。
综上,本文认为丘、蹋所辖之第三郡乌桓当为:右北平汗鲁王乌延之部。
《三国志》只记载了三郡乌桓,《后汉书》《资治通鉴》将上谷乌桓记录在封赏和总摄条目之中,本意当是欲言袁绍曾借机拉拢其他乌桓诸部;如此,由“等”字可知,袁绍当时所封应还包括幽并北向的缘边乌桓各部。《通鉴》所记之蹋顿“总摄上谷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右北平大人乌延等”,实指蹋顿以三郡乌桓之力,按《三国志》所记三郡乌桓与上谷乌桓的部众对比是7:9,相对而言实力接近,加之蹋顿与袁绍结成政治联姻,故存在其对上谷、渔阳、代郡等缘边各部乌桓行使地方政权赐予的管辖权的条件,此时蹋顿对缘边各部乌桓的约束力远不如辽东属国乌桓和右北平乌桓,一个松散的
乌桓大联盟在外部政治势力的推动下渐成;将幽并各部乌桓的管辖权交给蹋顿,既能维护北部安全又能进一步拉拢乌桓中的亲袁势力,这正符合袁绍的自身利益。故“献帝初平年间,辽西乌桓首领蹋顿统一辽东、右北平、上谷诸郡的乌桓人,组成联盟,并卷入了中原封建割据战争”皿"4这一观点存在合理性。
(二)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时期的三郡乌桓楼班成年后,三郡乌桓进行了内部微调,乌桓部落联盟得到进一步发展。
1.通过奉楼班为单于一事加强了乌桓部落联盟间的联系。在奉楼班为主的记载上,《后汉书》《资治通鉴》与《三国志》有异:《三国志》记发起者主要为辽东属国峭王,《后汉书》《资治通鉴》记参与者主要有上谷难楼与和东属国悄王。
《三国志•乌桓传》:“后楼班大,峭王率其部众奉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蹋顿多画
计策O,,[12]835
《后汉书•乌桓传》:“后难楼、苏仆延率
3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2020年)
其部众奉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蹋顿犹
秉计策。”212984
《资治通鉴》:“其后难楼、苏仆延奉楼班为单于,以蹋顿为王,然蹋顿犹秉计策o,,[1712013
方北辰先生认为:从灵帝初年至献帝建安年间—
—三十余年后,上谷乌桓存在由盛而衰的可能性邮;本文认为,按《后汉书》《资治通鉴》所记,上谷乌桓之衰落当在楼班成年前期—
—晚于袁绍封蹋顿这一时间点,故上谷乌桓才会借楼班封立一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o即便上谷乌桓强盛依旧,其迫于袁绍和蹋顿施予的双重压力,也不得不以示臣服。
以《后汉书》两则史料为证,上谷乌桓与辽西乌桓等存在建立联盟的基础。
《后汉书•乌桓传》:“及武帝遣骡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
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
匈奴动静0,,[1312981
《后汉书•天文志》:“其年,辽东貓人反,钞六县,发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乌桓
讨之。”咽
西汉武帝时,乌桓本为一体,迁徒后因地而居,方有上谷、辽西、右北平、辽东、渔阳之分;虽然如此,各郡乌桓间仍保持军事等方面的联系。
渔阳乌桓位于上谷乌桓与三郡乌桓中间,上谷即已参与拥立楼班一事,则渔阳难以置身事外;同理,在曹操势力尚未涉及幽并之时,代郡等缘边乌桓也当通过拥立楼班一事向袁绍和蹋顿表明政治态度o东汉末年,地方政府对乌桓的约束力远不如前,由亲袁的楼班和蹋顿来统领幽并乌桓诸部,可以为袁绍在北部构建起军事屏障;相对稳定的后方,正是袁绍敢于南攻曹操的原因之一O
2.三郡乌桓统治阶层继续保持稳定。《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在三郡乌桓统治阶层变化方面的记载是比较一致的。
初,蹋顿代楼班立,其是三郡乌桓的最高掌权者;至楼班成年,兄弟二人并未因权力重新分配发生内斗。三郡乌桓为巩固故有的统治和维护既得利益,虽立楼班为单于但仍尊蹋顿为王,蹋顿凭借本身的才智和与袁氏联姻积累的政治资本牢牢地掌握着三郡乌桓的实权。
再创佳绩此时,三郡乌桓的最高统治者为楼班,其次为冒顿,再次为悄王、汗鲁王,金字塔式的上层统治结构
保证了三郡乌桓的持续与稳定。
“蹋顿-楼班”时期之三郡乌桓,是指辽西乌桓、辽东属国乌桓、右北平乌桓。
至曹操经略河北前,以三郡乌桓为基础,蹋顿组建起相对松散的乌桓部落联盟,此时的三郡乌桓实为乌桓部落联盟之首。
三、建安七年(202)至建妥十二年
(207)楼班末期时之三郡乌桓
在曹操北征前后,三郡乌桓的统治力下降,乌桓部落联盟数量再次发生变化。
(一)曹操北征前之三郡乌桓
从袁绍时起,三郡乌桓便一宜为袁氏军事同盟者;曹操攻邺及袁尚北遁期间,三郡乌桓拥袁抗曹的立场是十分明确的。建安九年(204),曹操欲攻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曹操命牵招至柳城为乌丸“峭王等说成败之效,祸福所归”凹,峭王等信服方未发兵,曹操因此得以全力攻邺。
建安十年(205),渔阳鲜于辅降曹,“三郡乌桓攻鲜于辅于犷平。秋,八月,操讨犊等,斩之;乃渡
潞水救犷平,乌桓走出塞。”㈣诙至此,三郡乌桓才与曹操发生军事冲突。此处《资治通鉴》胡注曰:“三郡乌桓,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㈣泅由此可见,公元205年左右三郡乌桓复归为三郡。
上谷和渔阳等缘边乌桓诸部退出乌桓部落联盟的时间与原因,可凭三则史料为参:
《三国志•乌丸传》:“柔乃因鲜卑众,杀乌丸校尉刑举代之,绍因宠慰以安北边。……会
太祖平河北,柔帅鲜卑、乌丸归附,遂因以柔
为校尉,犹持汉使节,治广宁如旧。,,[12]835
《后汉书•乌桓传》:“柔乃因鲜卑众,杀乌桓校尉刑举而代之。袁绍因宠慰柔,以安
北边。……会曹操平河北,阎柔率鲜卑、乌桓
归附,操即以柔为校尉。”问河
王长印“'三郡乌桓'由三郡至盟首而后复为三郡”之疑考第11期
39
《后汉书•皇甫张段传》:“乌丸校尉屯上谷郡宁县”。冋
据卢弼考证,阎柔先为乌丸司马、后代刑举为乌丸校尉,宁县和广宁县皆属上谷/阚
参以上三则史料,所谓“治广宁如旧”意指曹操时乌桓校尉治所承袁绍时旧制未以变动,皆在上谷郡境内。如此,再结合《三国志》《后汉书》“阎柔率鲜卑、乌桓归附”一则文献可知,阎柔附曹时所引归之乌桓当包括上谷乌桓在内—
—渔阳乌桓当随鲜于辅降曹,代郡乌桓等分立上谷和渔阳左右或亦从之。阎柔和鲜于辅此举阻断了三郡乌桓与其他缘边乌桓各部的联系,本便松散的乌桓部落联盟被迅速瓦解,这样便可解释为何与曹操为敌者只有三郡乌桓。
根据《资治通鉴》“曹操建安十年秋八月讨后救犷平”的记载,上谷、渔阳等乌桓退出乌桓部落联盟的时间下限应在是年八月前。
以《三国志》《后汉书》“会太祖(曹操)平河北”一事相推算,上谷、渔阳等缘边乌桓降曹时间可大至局限于建安七年(202)至建安十年(205);《中外历史年表》公元204年条记有“曹操使人招尉乌桓”一事,㈣叫逊当在是年乌桓已开始渐归曹营;《三国志》记“太祖破南皮,柔将部曲及鲜卑献名马以奉军”㈤,《中外历史年表》记曹操破南破斩袁谭是在“汉建安十年正月”,建安十二年(207)三月曹
不死族
操军出邺城、建安十二年(208)正月回邺城严询故,阎柔和鲜于辅引上谷等乌桓归曹应的时间上限应在建安十年(205)正月。
(二)曹操北征时之三郡乌桓陆勿
建安九年(204),曹操败袁尚、得据邺城。建安十年(205),曹操“斩谭及图等”,袁尚与袁熙“奔辽西乌丸”国,欲凭之伺机重复旧业;为铲除后患,曹操决定北征三郡乌桓。国庆诗歌朗诵稿
《三国志》:“临阵斩蹋顿首,死者被野。
速仆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
送其首。”注:“《魏略》曰:'景初元年秋,遣幽
州刺史舟俭率众军讨辽东。右北平乌丸单于
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护留叶,昔随袁
尚奔辽西,闻俭军至,率众五千余人降O,,,[12]835
《三国志》:建安十二年曹操击乌丸时,“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
辽东”严
《后汉书》:“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斩之,首虏二十余万人。袁
尚与楼班、乌延等皆走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并斩送之。蹲
《资治通鉴》:曹操进军至柳城附近时,“尚、熙与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
能臣抵之等右北平单于曰乌延。能臣抵之,或
者乌延之异名欤!将数万骑逆军。……斩蹋顿
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
于速仆丸速仆丸,即苏仆延,语有轻重耳。与
尚、熙奔辽东太守公孙康,……遂斩尚、熙,
并速仆丸首送之o"[2812072-2073
在曹操征三郡乌桓一战中,《后汉书》所记乌桓为辽西楼班-蹋顿、右北平汗鲁王乌延,《三国志》所记为辽东属国111肖王速仆丸、右北平乌桓、辽西乌桓,《资治通鉴》所记乌桓部名同《三国志》—
—只是人名略异。
参考《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辽东属国速仆丸与苏仆延为同一人邓巴右北平能臣抵之与乌延为同一人,楼班与蹋顿各史记载皆同,故可知曹操所征之三郡乌桓为:辽西楼班-蹋顿、辽东属国峭王苏仆延(速仆丸)、右北平汗鲁王乌延(能臣抵之)。
曹操对三郡乌桓的军事打击并未波及幽州之渔阳⑴別、代郡及上谷冏咖乌桓,战后其只是依汉制立护乌桓校尉加强对上谷、代郡等乌桓的羁縻统治郎可见,上谷、渔阳等缘边乌桓当于曹操北征前已归附于其旗下。
综上,东汉末年之三郡乌桓当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丘力居时期,三郡乌桓为辽西乌桓、辽东属国乌桓、右北平乌桓,乃乌桓部落联盟之雏形;蹋顿代立至建安十年(205),在袁绍的帮助下,蹋顿凭借三郡乌桓之力而统辖幽并缘边乌桓各部,建立起松散的乌桓部落大联盟;建安十年(205)至建安十二年(207),因上谷乌桓降曹故乌桓部落大联盟迅速解体,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三郡乌桓独与曹操相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