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样态:“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样态:“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研究
魔女之泉3攻略新课标下写作教学研究,重在探索如何以信息技术手段突破小学习作教学难点。每位老师都在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亦不例外。十多年来,持续走在“拍客式表达”的研究路上,看到学生在一次次“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中被激活与唤醒,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活动探索的价值与意义。
一、“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的提出依据
随着生活信息化、智能化的普及,通过拍摄以及后期的整理与加工,以图文、视频等多媒介方式分享生活,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表达方式。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拍客”,人人都可以发表与分享;人人都是“看客”,人人都可以交流与互动,自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泛在性、多元性得以展现。网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内容让我们对学生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上网深感忧虑,但实践证明,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渐进式融入这一社交环境。与其徒然担忧,不如正确引导。
用镜头去捕捉想要表达的东西,不需要任何技巧,真实与正能量是最震撼的力量,这是拍客
文化的最高理想。“拍客式表达”便在此背景下提出,重在有意识、系统性地引导学生借助这一方式锻炼表达,从以文化人的视角,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强调表达的文化观、价值观、时代性、综合性,回应新时代“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这也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的“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等观念不谋而合。
基于此,“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应运而生,它以“我为美好生活代言”为学习大情境,以跨媒介表达与传播为学习大任务,以“做一名新时代好拍客”为核心育人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传递优秀文化,丰厚精神世界,解决复杂问题。可以说,它是一种信息技术赋能的跨媒介表达活动,也是一种以文化人视角下的跨学科学习样态,更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方式。
有关桥的作文
二、“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的育人要点
在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中,我逐渐理清了“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的育人要点。
(一)对生活的凝视:兼顾日常观察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红烧鱼块的家常做法2013 年,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每张照片都在讲述》,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中观察并拍摄,然后讲一讲照片的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有的本来想去拍蚂蚁齐心协力搬运粮食的照片,结果一无所获,却在回来的路上发现两只狗在嬉闹,于是拍下了这一瞬间,让人不禁莞尔;有的呈现了一张极为普通的小草照片,讲述了自己在小区里寻坚强生命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当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总会邂逅比平时更为精彩的故事,这不就是生活给予的写作素材吗?
“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研究的最开始,就是着力解决书面表达与现实生活脱离的问题。将“拍客”概念融入,是希望学生能养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的习惯,在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学会停下来凝视生活,提高对生活点滴、自然世界等方面的敏感度,培养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提高视觉表现力。同时,拍摄照片与视频可更好地保持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以文字的方式再现。
诺克萨斯之手出装顺序随着对“拍客”角内涵的深入研究,我发现早期“拍客”体具有自觉性、真实性、呼吁性、正能量等特性,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是,我在进行“拍客式表达”活动主题确定时,除了关注儿童现有生活,还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捕捉,注重文化传递功能,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设计“被占用的盲道”“受伤的明城墙”等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用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对文化的体悟:感受中华文化与真实生活的零距离
移情别恋什么意思2015 年,一节公开课《早安!南京!》让我对“拍客式表达”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对学生拍摄的画面进行分类时,我欣赏到了学生眼中南京美丽的自然风光,静谧的街头小路,旭日中的高楼大厦,一早就开始忙碌的清洁工、交警、送报员,丰盛的早餐与晨练的老人等。清晨的金陵景、金陵物、金陵人通过一张张照片得以呈现,而学生笔下不拘一格的描述更是让南京多了几分魅力:“睁开眼睛,看到窗外的玉兰迎着朝霞露出了笑脸,她是否也在说着:‘早安!南京!’”“今天早上太阳出得很早,从阳台望出去,不远处就是个工地。仔细一看,咦?难道太阳掉到房顶上了?”这种图文并茂的生动表达,展现了学生对南京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不仅注重个人的生活感悟分享,更关注隐藏在个人分享中的文化传承与表达。《早安!南京!》激活了我对此的认识,让我开始关注学生对文化的体悟。首先,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积淀,通过日常观察、研学游览、主题寻访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
学生有意识地去触摸与探寻文化,感受中华文化血脉,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突出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其次,关注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让出现在教材中的成语警句、故事传说、古今诗词、名人事迹等,能在生活中到具体体现,让文化通过课程载体传递,又通过生活体悟活化,引导学生真真切切感受文化的无处不在,传递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信。
(三)对语言的锤炼:参与多层面、多角度的表达实践
“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拍客的方式表达,表达是核心。它的研究起源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写作教学”这一话题,一开始重在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研究“拍什么”与“写什么”、“怎么拍”与“怎么写”的关系,引导学生持续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自己忽视的地带;提供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表达,图文展示成果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教、学、评。2字网名
2016 年,公开课《自然的变化》又一次更新了我的认识。这节课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一种变化,并通过拍照记录。当时参与磨课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课堂上可以请学生在诸多照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4—6 张照片形成组图展现变化。这一设计让我开始意识到借助拍摄技术开发写作隐形支架的可能,让学生借“照片拼图”学习谋篇局部、借“
照片虚化”学习突出文章重点等,用新颖且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锤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8 年,我到低年级教学,如何在低年级开展“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成了我思考的课题,“拍客式表达”主题活动开始兼顾学生的口语表达。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不断探索表达形式,探索多元表达契机。慢慢地,写计划、做采访、搜资料、走现场、拍照片、配文或录音、做观察记录、编故事、写感想、写新闻等,都可成为表达形式。于是,我在不同阶段围绕核心任务设计不同的学习板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锤炼语言,运用多种知识与能力综合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