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作者:魏莉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1期
作者:魏莉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1期
内容摘要:文化产业是一整套围绕着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工业化、商业化运作体系,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长期以来,我国文化部门实行非盈利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发展缓慢。面对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新的文化业态产生的新形势,其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外地车过户 文化产业 炒田螺培养模式 改革
全球金融危机时间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文化作为一种事业而存在,强调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大部分文化部门都是事业单位,实行的是非盈利组织的经
营管理模式,重行政指令,很少讲究经营管理技巧和市场运作经验,使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据2004税率怎么算年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3%,美国为4.77%、英国为7.70%、加拿大为3.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重,我国为2.15%、美国为 5.83%、英国为7.61%、加拿大为3.8%ppt版式。发达国家这两类指标之比维持在1∶1左右,而中国为1.8∶1怎样提高高中语文,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较低。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缓慢。从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置来看,1993年,原国家教委才第一次正式批准上海交通大学创立“文化艺术事业管理”的四年制本科专业。2003年教育部才审批通过北京电影学院、山东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我国仅有80多所高校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由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起步晚、经验少,各高校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所在院系的师资情况而定,所学到的文化产业学科知识不成系统,直接导致了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