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
一、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
1.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且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爱祖国爱家乡演讲稿
【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根据“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引进苏联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根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可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根据“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可见当时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根据“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见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
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青藏公路
(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1)左框A,右框B
2)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普兰;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所以左框为A新藏公路,右框为B青藏公路。
2)根据对地图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材料二  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材料三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词《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
(1)这句话中反映的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这种状况,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做的?
(3)这首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什么?
【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
(2)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3)“一五”计划中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分析可知,这句话中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
(2)依据所学可知,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这种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3)依据所学可知,在我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
4.读图,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答题示例:
反映史实: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重要地点解读:(1)南昌: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2)长沙:
请回答:
(1)反映史实: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况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马景涛吴佳妮
【答案】(1)“一五”计划
(2)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特种兵之火凤凰演员表(3)工业和交通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答出一层意思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图表关键词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愿亲人在天堂安好唯美句子可知,此图反映的史实是“一五”计划。
2)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依据题干图表关键词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可知,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4)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图一、二)
(1)中共八大是哪一年召开的?取得了什么成果?如何评价?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哪幅图片是这条总路线的具体体现?其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缺点”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出现“缺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1956年;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图一;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分析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成果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依据课本所学,19585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主要的成果是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安装工程一切险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图一这条总路线的具体体现;1958年提出的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方向的三面红旗之一它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依据课本所学,在总路线指引下发动的“”运动一味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快”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注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强调要“超英赶美”浮夸风盛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6.如下图,两个柱状图分别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的产值对比。
请回答:
(1)从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是什么?(至少写出两个)
(2)从你得出的结论中任选一个说一说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1)其一,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产值1957年都要比1952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其二,工业产值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农业。
(2)原因:“一五”期间我国在资金投入和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广大翻身人民,尤其是工人阶级积极投入经济建设,所以工农业产值均有大幅度提高。或:“一五”期间我国工作的重点是进行重工业建设,各方面的投入均远远超过了农业,所以工业产值增长的幅度高于农业。
【解析】(1)图片反映的是1952年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产值1957年都要比1952年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工业产值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农业。(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工人阶级积极投入经济建设,所以工农业产值均有大幅度提高。言之有理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面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一个资本家的表白:“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那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三大改造中哪个行业改造的热烈场面?该项改造运动结束于哪一年?其改造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这位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他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其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1)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
(2)拥护与支持的态度。成为党领导下的自食其力的国家建设者。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