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2020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作业题
《产业经济学》作业题参考
第一专题
1、什么是产业?一般分类方法有哪些?(P3,P5
产业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7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
3、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内容?(P36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4、产业经济学的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的区别?(P38-P40
首先,两者坚持的理论观点不一样。哈佛学派所依据的是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但是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芝加哥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以价格理论作为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过程。
第二,两者的分析工具不一样。哈佛学派主要分析工具是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而芝加哥学派却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
第三,两者对“集中度--利润率”假说的看法不一样。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但是芝加哥学派认为统计上的正相关关系,并不能代表现实中的经济因果关系,不同的市场效率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市场结构。芝加哥学派更注重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批判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第四,芝加哥学派认为反垄断政策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的效率性,因此反对哈佛学派建立在SCP 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的公共政策主张是不适用的,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进行干预。
5、如何理解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P61-P69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特拉法尔加罗(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方式: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时间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作用方式主要有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等。
(3)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专题
1、东、西方看待企业有何不同?(P84-P85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方“人本主义”的企业理论十分注重人的因素强调在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而不是钱与物具有家庭风格与超血缘关系共存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的特点
西方的企业以维护股东的利益为轴心总是追求高比率的股息分配、短期利益优先遵循的是“股东主权”模式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一旦不景气变形金刚卷土重来电影,经营者首先会解雇员工。
2、市场结构的含义及主要影响因素?(P95-P99
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公务员考试报名要求等。各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时,也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改变。
3市场绩效的含义?如何评价市场绩效(P120-P129)
经济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实际效果。从经济学角度看,社会福利是最主要、也是最具综合性的目标,主要包括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中,常常会使用利润率作为衡量行业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为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与此相反,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X非效率即垄断市场攫取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即社会福利净损失或效率损失。
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主要影响因素有:产业内的企业规模结构和市场结构。
产业技术进步状况,产业技术进步反映了一种动态的经济效率,所以成为衡量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4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P130)
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5、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P90)
地位(1)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 (2)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
作用:(1)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专题
1、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规律和影响因素?(P164-173)
主要规律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影响因素
(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4)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2主导产业如何选择?(P218-220)
作为主导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主导产业的形成必须具备如下条件:足够的资本积累充足的市场需求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有两种: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积极干预。
主导产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主导产业及其体不断更替、转换的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
4、产业关联的主要方式?产业关联的波及效果有哪些?(P176-207)梦见自己爬山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包括:产业间联系的纽带: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产业间的类型包括: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时,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
包括: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其基本工具有:投入系数表,逆阵系数表。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包括: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包括:特定需求、特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价格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波及效果分析在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5、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的含义及内容?(P215-222)
(1)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是协调表现在看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看产业之间的是否协调,看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可以从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来判断产业
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